第二百三十二章 射停敌将那两嗖 - 女神不应有恨 - 铁汉玉书生
“不对啊!关羽战黄忠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这蓄势三刀?”
“这说起来,就是关羽自己大意了。从前关羽的威名,固然有本身武艺超人的原因,也有对手本身失了提防之故。不说颜良文丑没意识到关羽要动手,就说华雄,他怎么会知道一个马弓手,会爆发出接近吕布水平的三刀?而蔡阳,大家打了上百回合,彼此水平,难道不是知根知底?哪里想得到他能够突然爆发?但是战黄忠的时候,关羽的威名早已远播,韩玄派出的杨龄,平日里是知道黄忠厉害的,嘴上虽然话大,心里其实是慎重的。然而关羽却不把杨龄放在心里,自信两刀之内能把他斩在当场,不会用到第三刀,蓄势就不会告破。接下来还能因此而使自身气势再涨,迎战黄忠,就更有把握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名不见经传的杨龄,生生在关羽刀下扛住了两刀,倒在了第三刀下。这样一来,关羽的蓄势告破,对战黄忠的时候,手里已经没有蓄势三刀的底牌了。这样看来,那位杨龄,说不得其实也是位被埋没了的猛将,几乎和华雄是一个级别的。
“其实通过《三国演义》的记载,黄忠和关羽两人并不是势均力敌的。黄忠是明显比平常状态下的关羽要强的。”
“不对啊,明明是激战三天,不分胜负啊?”
“第一天看起来的确不分胜负,但是那时的关羽已经完成了热身,状态正佳,又携带者斩杀杨龄的余威,本身在气势上也占据着优势,除了底牌已经出了以外,整个人明显处于巅峰状态。”
“第二天不是关羽饶了黄忠一命吗?”
“是没错,可那是黄忠的马,不如赤兔,不是黄忠不敌关羽啊?关羽明明已经不敌,转身离开战场了啊。”
“不是拖刀计吗?”
“这里说拖刀计,明显是罗贯中不讲理了。如果关羽有把回马一刀使出来,不管输赢,那都是拖刀计。但是明明没有,你硬要说他想要用,这事情罗贯中是怎么知道的?就算小说家言,心理活动也需要从外部表现来观察判断,这种凭空想象,不合理吧?”
见几女犹自不信,花雪又道:“你们知道黄忠最擅长什么吗?”
“弓箭。”
“关羽应该也知道吧?这基本的敌情应该了解吧?我问你们,你们觉得,关羽是怎么想的,才会在面对一个擅长弓箭的武将的时候,背身使用拖刀计?黄忠如果想要杀他,弯弓搭箭不就结了?何苦追杀?何况,黄忠再傻,基本的判断力该有吧?他骑着一匹普通马,想要追杀骑着赤兔的关羽,你确信他能追上?”
众女一想,还真有问题:关公座下的赤兔马,天下闻名,从来都是关公马快,何时有被别的马匹追上的?关公骑着赤兔返身脱离战斗,黄忠是有多想不开,才会骑着普通马去追杀?明明弯弓搭箭就能解决战斗啊!
花雪又道:“其实说起来,像关羽张飞,乃至典韦这种武将,面对黄忠和吕布,完全没有竞争天下第一的资格。就算他们实力接近,只一个射术上的短板,就足以致命。尤其是吕布有赤兔的时候,只需要骑着赤兔,边跑边射箭,关羽张飞完全没有近身的余地,怎么打?据说典韦还有一手飞斧的绝活儿,勉强算是远程攻击,但你就算力大无穷,全身挂满,能携带多少飞斧?我马上却可以挂五十支的箭囊三五个毫无压力的。”
众女无语,这操作虽然赖皮,如果使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颜面,料来吕布那等傲气之人是做不出来的,但却不得不承认,这种操作确实有效。以吕布辕门射戟的箭术,根本不会给除了黄忠以外的别的武将机会。
“咦,你为什么没说赵云?”
“因为赵云箭术也相当了得。只是他的箭术只是一笔带过,并不像辕门射戟一样被大书特书,所以罕有人注意到而已。”
“什么时候?”
“诸葛亮借东风,离开东吴的时候,有丁奉徐盛来追。丁奉走陆路,无果。徐盛走水路,渐渐追上。诸葛亮安排赵云接应,赵云一箭射中徐盛船帆的吊索,把船帆射落,惊得徐盛不敢再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