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杨谅反了 - 霸隋 - 梦里言
“岂有此理!一个糟老头儿而已,居然敢造谣诽谤朕,这次更是当面指着朕的鼻子骂!要是不宰了你,朕的威严何在?以后还怎么当这个皇帝,还怎么统御群臣、治理天下?”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杨广也是个新官儿啊!虽然这官儿大了点儿,是皇帝!可刚上任,也是需要杀人立威的啊!
更何况,眼前还有这么理直气壮的机会,有了这种考虑,杨广就更不理会群臣们的求情了,反而觉得他们越求情,他越是要杀!
杨广冷哼了一声,蓦地一拍桌案,杀气腾腾地开口道,“刘昶公然诋毁于朕,证据确凿,按律当诛九族!念在其过往有功于社稷的份上,朕就不诛他九族了,不过其本族却不可饶恕!尔等不必多言,再有求情者,按与刘昶同罪论处,全家皆斩!”
面对杨广那几乎能将金銮殿房顶捅个窟窿的杀气,众文武激灵灵打了个冷颤,尽皆退缩了!
众人开始打自己的小肚肚,心道,“刘昶老头固然人品没的说,可是咱和他还没好到有过命交情的地步吧!”
“更何况,就算是有过命的交情,那也是俩人之间的过命交情,总不能把全家的姓名都赔进去吧!
杨没理会这些大臣们的心思,继续冷声开口道:“宇文成都!”
“臣在!”宇文成都连忙快步上前施礼道。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你即刻点起三千右卫军,去把刘昶老匹夫的全家都给捉了,全都押到法场之上就地正法!”
这会儿工夫,早有中书刷刷点点的拟好了圣旨,交给杨广过目,确认无误后,杨广再用上玉玺,算是拟好了一道圣旨。
道了一声,“臣领旨”,宇文成都双膝跪地自小黄门手中接过圣旨,转身大步离开了金銮殿。
杨广一锤定音,下面的那些个大臣们顿时不知所措,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有些麻爪儿。Www。。com
当宇文成都风风火火地带着一府的右卫军赶到彭国公,彭国公府中的众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躺在床上刚刚有点好转,脱去粽子皮的刘居士就被金吾卫拖了起来,来到了宇文成都的面前。
“宇文成都?你要反了不成,敢来我彭国公府闹事?”刘居士见是宇文成都,脸色骤然一边,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自己家,心想他宇文成都也不敢乱来,便大喝道。
“你看看,哈哈哈!!”宇文成都没有理会他,拿出圣旨,递给了一脸惶恐的刘居士,似笑非笑的说道。Www。。com
“什么?不可能!!不可能——————”刘居士顿时瘫痪在地上,脸色煞白,喃喃自语道。
“带走,全府上下,一个不留。”宇文成都冷冷看了一眼刘居士,没有理会失去刘居士,对身边的金吾卫说道。
不一会,金吾卫就抓捕彭国公府上下一百七十二人,包括还在喃喃自语的刘居士,跟着宇文成都返回金銮殿,向杨广复命去。
“启禀陛下,一共抓捕彭国公府上下一百七十二人,请陛下定夺。”宇文成都上报道。
杨广不想在这些许小事上多做纠缠,仅仅是大手一挥,便吩咐道,“不用审了,全都拉出去砍了吧!”
之所以不审,是因为杨广心里清楚,说刘昶老头造谣这事儿,只怕未必是真!就算真的是刘昶老头造的谣,估计也不会留下什么真凭实据来!
既然是本糊涂账,索性,其它那点儿细枝末节的问题也都一并糊涂了吧!
虽然刘昶老头全家被砍了,可是砍了就砍了呗,这大隋朝,离开了谁,还不是照样的能维持下去?
所以尽管和刘昶亲近的一些大臣心中感慨,可这满朝文武也都没有太多的想法,至少,目前还没有人搞死谏之类的恐怖活动。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Www。。com更何况,目前杨广的那个科举,不还只是个想法么,还没具体进入到实践阶段呢。也许过几天杨广就忘了,又或者等到杨广想起时,大家就已经想出了对策,也未可知。
而可怜的刘昶,到时也不知道自己居然被众大臣抛弃了。
紧随着下来的,却发生了一宗大事情,让满朝文武以及当皇帝的杨广,都不得不打起精神,小心翼翼地应对。
那就是杨广的五弟、并州总管、汉王杨谅,造反了!
虽然官居并州总管,可杨谅的能调动的军队可不止在并州一地,因为当初杨坚给这最小的儿子杨谅封官的时候,是让杨谅以并州总管的名义督黄河以北五十二州的军事。Www。。com
也就是说,杨谅这一造反,直接就带动了其手下五十二州的大军,这可是五十二个州啊!
虽然大隋所谓的一个州大抵相当于以前的一个郡,可即整个大隋,也没有多少个五十二郡啊!更何况,黄河以北,由于临近塞外,边患不断之下,民风彪悍,向来出产精兵!所以,杨谅这一造反,可谓是天下震动。
可这个时候,杨广已经正式登基了,占据了正统大义,所以杨谅的造反貌似晚了一些,也就不怎么得人心了!至于说杨谅造反这事儿的起因,还要归咎到杨坚老头身上。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当初,杨坚还活着的时候,把太子杨勇给废了,还有一个蜀王杨秀,也因为铺张浪费、擅治龙辇,犯了禁忌,被杨坚给关了小黑屋。
自那时起,杨谅便心生恐惧,唯恐哪天惹得老头子不高兴,把自己也给废了。因为杨谅本身,也不是个屁股干净的主儿!
于是暗地里,杨谅便招贤纳士、聚草屯粮,好几次都差点儿就起兵造反;可并州山高皇帝远,杨谅这些事儿的保密工作做得有相当不错,以至于杨坚竟一点儿风声都没收到!
这个时候杨坚五个儿子里,还完好的,就只剩下二儿子杨广和五儿子杨谅了。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杨坚对这最小的子又非常的疼爱,不但给了相当大的军权,还神奇地和杨谅定下了暗号,说将来如果看到我给你圣旨,要仔细核对,印鉴不但要完全对的上号,而且,印鉴的旁边还要多出一个小点儿。如果有印鉴,却没有加点儿,那就说明这封诏书有问题!
杨坚老头死之前,各种军国大事都一一向杨广做了交代,唯独这件事儿,也不知是忘了还是怎么得,没跟杨广说;等到杨坚老头死了,杨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那在外面统领五十二州军事的五弟会不会有其它的想法?
然后在给杨坚发丧之前,杨广就派右武侯车骑将军屈突通拿着诏书去招杨谅进京。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屈突通是个耿直的人,不会扯谎;事实上,不止他不会扯谎,他弟弟屈突盖也不会扯谎,这哥俩儿都是以办事严谨耿直闻名。
话说屈突盖当长安令的时候,百姓敬畏他们兄弟俩,于是编了这么一句顺口溜形容这兄弟俩,“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屈突兄弟的方正耿直可见一斑,因此当屈突通拿着圣旨赶到晋阳交给杨谅的时候,杨谅一看,这玉玺印鉴虽然对得上号,可旁边没加点啊!
于是杨谅就追问屈突通,这是咋回事儿!
想起临出发前,杨广交代不能说杨坚死了的事情,老实小老头屈突通就犯难了,支吾了半晌,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杨谅倒是没有为难这个老实巴交的小老头儿,就命人把屈突通给放回来了;可这面,屈突通老头刚回到长安没几天,那厢,杨谅造反的消息也已经紧随而至了!
杨谅倒是有自知之名,知道自己公然喊造反的话,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就编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清君侧!
而被“清”的对象,自然就是君王身边的奸佞小人了!
于是,刚刚当上左仆射的越国公杨素,首当其冲地成为了被“清”的对象;另一个被“清”的对象,却不是右仆射苏威老头,虽然这老头人品也确实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