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贺高升少保点和珅 - 满清异姓王 - 吝啬依然
委任福康安与和珅新差事的圣旨同时下达。所区别者是委任福康安为丰台大营掌印大臣兼兵部左侍郎的圣旨明发天下。中外共知。而钦赐和珅上书房师傅的圣旨只作留档。哑默悄声的传到他自己手上。知道者并无多少。所以。旨发当日。傅恒家贺客盈门。满朝文武。大多上门庆贺。便实在有事无法亲自登门者。也派了家人送上贺仪。以示恭贺之意。和府这边只有有数几个知道真相的人过來庆贺。两下一比较。便显得这边清冷了许多。
不过。和府这边贺客虽少。身份却个个不凡。除了弘昼以外。就连怡亲王弘晓。于敏中。以及进京述职的庄有恭都亲自道贺。让原本准备自家摆酒庆贺一下的和珅与伍弥氏等人大出意料。慌了手脚。
弘晓是老怡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四十來岁。凭着允祥余荫。响当当的铁帽子王。权势不论。在整个宗室当中。其身份贵重。连弘昼都比不及他。弘昼长这么大。满心思想的不过就是“世袭罔替”四个字。遇到和珅以后。这个梦想才变的清晰起來。这也是弘昼之所以喜欢和珅的根本原因。
弘昼庄有恭能來。尚在和珅预料当中。弘晓來。算锦上添花未雨绸缪之举。也能说的过去。只有于敏中的出现。让和珅有些诧异。不过想想昨日景仁宫中令皇贵妃的表现。便也释然而笑。亲自迎进门來。
原本宴席是摆在花厅的。沒外人。一家人团聚而餐。其乐融融。如今冒出两位亲王。一位军机大臣。一位封疆大吏。花厅里便显得有些不妥。伍弥氏做主。将宴席改在了和珅书房外的亭子里。竹林听韵。秋风送爽。倒也清静。女人自然不会再上席。只有和珅和琳两兄弟陪着三人。伍弥氏与红杏冯雯雯亲执酒壶。立在旁边侍候。
“和大人年纪轻轻便做了帝师。前途不可限量。于某敬和大人一杯。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推杯换盏之间。酒至半酣。于敏中突然端起酒杯冲和珅示意。接着又道:“你不善饮。以茶代酒便可。不必勉强。”
堂堂的军机大臣向下属敬酒。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姿态可谓放到了最低。给足了和珅面子。和珅连忙做出一副感激惶恐的样子。端起茶杯站起说道:“于大人谬赞了。晚辈才疏学浅。得此差事。不胜惶恐之至。日后还往于大人多多提携……”
于敏中也是上书房师傅。闻言笑道:“‘学无前后。达者为师’。主子慧眼识才。和大人必定不会让主子失望的……干。”说着一饮而尽。笑眯眯的看着和珅。Www。。com满脸慈爱之色。
老狐狸。腹诽一句。和珅学着于敏中将茶杯之水饮净。放下茶杯说道:“主子厚爱。晚辈这是赶鸭子上架啊……不说这些了……广州李制台发电报说大不列颠海军上将威廉·皮特到港。递交国书希望觐见万岁。这事儿不知道于大人怎么看。”
“觐见万岁爷自然是沒有问題的。不过据李制台奏章所云。威廉·皮特此次來华。除了希望我大清增加开放通商口岸以外。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万岁爷准许不列颠国派公使驻京。这与我大清祖制相违。断不可行。若沒这一条。倒也不是不可商量……”
于敏中侃侃而谈。Www。。com无外乎祖训。旧制。夷人不同教化等等内容。和珅无心细听。只侧着耳朵。思绪已经飞到了后世。
后世的他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又对历史感兴趣。所以虽非历史专业。对于英国与清朝的外交毕竟有所涉猎。深知此刻正是华夏发展最为关键的时刻。继续闭关锁国政策。自然是重蹈覆辙。等待着英国人的棍子打过來。按照历史原來的轨迹。继续上演百年屈辱。就如某位英国外交大臣所说的:“在使中国人向唯一能使其相信的论据。。棍子的论据让步前。不仅必须让他们看到棍子。而且必须让他们的背上尝到棍子的滋味。”
这段话让人读了。Www。。com但凡有些血性的中国人都会感觉到气愤。不过和珅认为。话里的“中国人”应该改成“大清政府”。最好在这个词语前边在加个注脚。。自大无知的大清政府。
有些东西。只从书本影视剧中根本就无法想象。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够深刻体会。和珅有幸。从后世魂穿大清。亲身体会到了这个原本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经历了百年升平之后。从骨子深处散发出來的那股子腐朽愚昧偏又自大无知。。在他不屑的努力下。有些东西在慢慢转变。不过还远远不够。这也是他迫切希望促成英使访华成功的根本原因。。他要让大清的统治者们睁开眼睛。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看看外边的世界。不要继续沉寂在夜郎自大的迷梦当中。非等到别人的棍子抽下來才惊醒。
“善宝。善宝。发什么呆呢。”
神游物外的和珅被弘昼的声音拉回现实。发现于敏中正面露不愉的望着自己。赫然一笑说道:“想事想的出神。对不住于大人了。我敬大人一杯。还望大人海涵。”
于敏中端杯与和珅一碰。轻泯一口。并未如上一杯般一饮而尽。皮笑肉不笑道:“难怪和大人少年高位。原來私下里也在时时操劳国事。真乃我辈楷模也……”说着一顿。大概觉得口气有些酸。Www。。com转移问道:“方才于某已经说了对于英使访华一事的看法。和大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可否说來让大家听听。”
“就如于大人所说。英使來华觐见。自然是可以的。其它的事情么。自有万岁爷做主。咱们做奴才的。奉旨办理即可。断不会出了岔子。不知和大人以为如何。”
于敏中被和珅的春秋笔法堵的一怔。心下不愉。却又无法发作。只能打个哈哈。顺着和珅赞了一句。端起酒杯。借着向弘晓敬酒遮掩了过去。
弘晓酒量不错。來者不拒。早已喝的醉眼迷离。笑嘻嘻的跟于敏中碰了一杯。长身而起笑道:“今日和珅大喜。这顿酒着实痛快。明日你进上书房。本王那几个顽劣之徒。可就要多多费心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五哥。于大人。庄大人。小和将军。本王有些头晕。先退一步……”说着不等众人反应。居然转身便走。踉踉跄跄。出亭子时险些摔倒。倒真像是醉了似的。
于敏中见机快。急抢几步扶住弘晓低声道:“王爷慢点……”接着回头说道:“王爷说的好。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与王爷同路。就便也告辞罢。正好也送送王爷……五爷。庄大人。和大人。和琳。你们都别送。继续吃你们的……”
弘昼拿大。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果然沒动。和珅与庄有恭和琳却不敢学弘昼。与伍弥氏冯雯雯一道将弘晓与于敏中直送到大门口上了轿子。目送着远去。这才折回身进了大门。
“怡亲王莫非是上了年岁。这酒量比起以前可是大有不如啊。记得那年老佛爷圣寿。我与他同坐一席。当时他喝的酒足有今日两倍。末了走的时候可是沒让人扶……”一边往回走。庄有恭一边嘀咕。不时扫和珅一眼。隐有深意。
和珅稍怔。已经明白了庄有恭的意思。笑道:“古往今來。就算圣人。也怕一老。这人上了岁数。不但降服不住烈酒。怕是老眼昏花耳朵失聪的毛病也就跟着來喽。如大人般老当益壮者。屈指可数啊。”
“不然怎能入和大人法眼呢。这就叫物以类聚嘛。”庄有恭哈哈大笑。忆及几年前的和珅。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冒失小伙。行事只凭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之气。若非聪明良善。怕是早就丢了性命。再看如今和珅。身兼要职。城府益发深沉。已经成长到可以托付前途的地步。就连和琳。都成了闻名天下的少年将军。势头发展之快。让人诧异。也让人心生感慨。对于当初的决定。益发得意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