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药陵 引子 - 药陵 - 采药人小茶

药陵 引子 - 药陵 - 采药人小茶

引子

古有神农氏尝百草,黄帝、岐伯创立岐黄之术,李时珍更是探遍中国山河穷尽毕生整理出一部《本草纲目》,中医总是尊他们一声祖师爷。

诊断讲究个望闻问切,而真正治病救人的还是对症下药,中国地大物博物种丰富,中医惯用这些土生土长的动植物来搭配药方医治病症。随着科学逐步发展,社会日益昌盛,洋式注射手术医学渐渐侵吞着中医药的地位,医院的货架上也尽是西药,为数不多的中药更是既无医理也无效用。懂得药草学的人越来越少,乐意去接触的也寥若寒星,西医、卫护学院挤破门槛似的火爆更加映衬出中医学院的冷清,只有一些老中医还在坚持着以岐黄药理之术治病救人。而温室和培养基的出现,也使得各种药铺的柜上摆满了药农们在家栽培的量产式药草,虽然一再有专家证明这些药物与野生的草药营养组成方面并无差异,但说得玄乎一点——野生的药草却是汇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那一缕披风露雪的"药魂"正是这家养药草所不具有的。

草药本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既有寒温之分,又有君臣之理,品种繁多,样式杂糅,哪一株植物的哪一部分应该怎样使用都值得研究,况且许多药方都需要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引”才能发挥药草的隐性作用,不同的药草搭配不同的药引也有着不同的效果,古代人有一些因循守旧的思想使得许多的药方并没有能够流传下来,甚至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引是现在年纪最长的中医也未必知道的。

中医既已稀缺,而更为稀缺的则是那些不畏艰难翻山过岭只为求得一味奇珍的采药人,流传于古老的采药人中那种识花辨草的本领也濒临失传,虽然医书中针对这些药草的形状特征都有详细记载,但是到了野外真正能够辨别的人却寥寥无几。

现存的采药人中,既有为了科学研究而进山勘测的科研人员,也有为了致富求财而寻寻觅觅的平民百姓,更有旧时遗留而至今未尽的马帮遗老,再有就是未必悬壶济世,但却采药救生的侠心仁人。

搬山卸岭发丘摸金,本是倒斗行里有字号的几路,然而由于天灾人祸各种原因,几路的字号消的消,没落的没落,甚至比不上一些民间散盗有规模。天理有常、物不尽极,仍有衷于此道的人希望中兴这几路字号。我更是有幸遇到一位卸岭传人,习得几分走山越岭观草辨痕的倒斗秘法,当然因为种种限制,并无发挥的余地,只是淡化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中以搬山一路“倒斗为取丹药”,与采药之人衔接最为密切;其次是发丘摸金之辈,专做些倒斗济世的营生;而卸岭聚啸山林,结义而行,并不专于此道。但自从卸岭常胜山头土崩瓦解之后,许多的卸岭力士也加入了马帮、匪帮,常年的在山林高处与官府作对与同行竞争,在医治伤员和调理疾病的时候也是就地取材,珍贵的药材往往藏匿在山林深处,这一部分卸岭力士中的有心人渐渐总结经验,丰富出一套在山林深处采药的方法行规。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