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篇 消灾寺 - 大美宝鸡 - 勤静忍
消灾寺
学生江玉晗坐在书桌前正在构思语文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文,语文老师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录生活小事的文章,她托着下巴苦思冥想依旧没有头绪,这时,她的母亲走进来说要带她去消灾寺游玩,她放下笔高兴地跳了起来,并给了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她想游完消灾寺回来写这篇文章也不迟,于是,她和她的母亲坐上汽车前往了消灾寺。
学生江玉晗和她的母亲穿过公路走到了赐福广场上,赐福广场宽广而博大流露出了温馨的一面也流露出了鼎盛的一面,她们看到广场的前端伫立着一座山门,山门的上方镌刻着“消灾寺”三个金色大字,她们望着这座精美高大的山门犹如望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坚实的臂膀抚平了岁月的痕迹把美好的生活留给了今朝,她们离开山门一点一点向广场里面走去,在广场的中央有一座动感赐福观音的雕像,整个雕像高21.9米,造型古朴大方,金碧辉煌,并刻有佛像八吉祥的花纹图案,由四大护法天王将观音从莲花宝座中托起,随着消灾寺的晨钟而起、暮鼓而落。看完了动感赐福观音她们行走在观音大道上,观音大道的两侧放置着十二生肖观音,十二个生肖观音面带慈祥形态各异将祝福撒向了千家万户,他们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排排石灯,石灯的尽头是一条长廊,长廊里有聊天的妇女有下棋的老人还有玩耍的小孩,她们停下脚步遥望着广场的四周,在广场的四周栽满了树木和花卉,树木和花卉相互映衬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她们看到在树木和花卉的间隙还伫立着二十四大悲手,二十四大悲手把人们从苦难中拉出来让心灵找到了自由的方向,她们在每个大悲手的雕塑前都驻足了许久,好像听到了悠长的梵音又好像听到了内心深处的声音……
朝阳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村庄也跟着从沉睡的梦中苏醒了过来,我和父亲吃过早饭准备去地里挖柴胡,我从农具仓库里找来了两把小锄头,我的父亲找来了一捆麻绳,又找来了一个水杯,他将水杯中装满水走出了屋子,接着他走到车棚下发动起了电动三轮车,电动三轮车启动后他招呼我坐上去,我拿着小锄头坐在车内哼唱起了流行歌曲,电动三轮车驶出院子奔向了长满柴胡的地里。来到地里我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柴胡,葱葱郁郁的柴胡犹如金色的麦浪随着大风翩然起舞,我和父亲蹲下身子开始挖柴胡,柴胡的茎叶很茂盛它的根部也很粗壮,我一边挖着柴胡一边瞅着山崖上的酸枣树,酸枣树光秃秃的酸枣已落了地,我吞咽着口水将一把把柴胡放进了柴胡堆里,半个小时后我的腰疼了起来,我扔下小锄头来到山崖边摘起了野花,我的父亲干得正起劲,不一会儿地里已经堆了三四捆柴胡,父亲将柴胡装入车内又挖起了柴胡,我摘了一大把野花后递给了父亲,父亲乐呵呵的闻着野花继续干了起来,我拿起自己的小锄头也不紧不慢地挖着柴胡,这时,父亲扭过头来告诉我柴胡是一味中药,它的药用部位是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柴胡是常用的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脱垂和月经不调。柴胡一般生长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它的产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滇南本草》中记载: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本经逢原》中又记载: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豆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肋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我似懂非懂地听着父亲的话,我知道我还有很多学问要去学,父亲摸着我的头将手中的柴胡放进了柴胡堆里,我拿着小锄头一起一落挖出了一把又一把的柴胡根……
学生江玉晗和母亲走上通慧桥向消灾寺的山顶走去,通慧桥的下面是湍急的嘉陵江,嘉陵江从秦岭里发端一点一点汇入了长江之中,通慧桥的前方是豆积山,豆积山上绿草如茵仿佛一道铜墙铁壁庇佑着受苦受难的信众,走下通慧桥她们看到了二龙含珠的雕塑,二龙含珠雕塑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二是寓意两条巨龙在此可以震慑嘉陵江水,风调雨顺,护佑百姓安居乐业。在二龙含珠雕塑的上方有一尊祈福观音,祈福观音双手合十目视远方似乎在召唤漂泊在外的游子,她们向祈福观音拜了三拜后朝着山顶爬去,沿着祈福大道向上攀登如同攀上一座天梯,游客们、信徒们络绎不绝地上上下下好像并不疲累,祈福大道共有199级台阶,主要象征上九,一是因唐玄宗消灾祈福的故事,在每年的正月初九,消灾寺、张果老洞同时举办庙会,称上九会。二是佛教认为九代表修行的最高成就,用九品莲花代表它的寓意。三是道教认为九是最高位置。在祈福大道的两侧还塑有四大天王的雕像,她们看到在四大天王的雕像前还放有水果、蜡烛和表纸等贡品,走了十多分钟后她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停下脚步学生江玉晗的眼睛望向了山坡上的一块奇石,她惊诧地说这块奇石好像一只猴子,她的母亲笑着告诉她这块奇石叫猴石,相传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于六月初仓皇出逃,入蜀避难,行至马嵬坡前,官兵暴乱,停滞不前,玄宗皇帝无奈,下令杀死杨国忠,赐死宠妃杨玉环,这才出陈仓,入秦岭,过散关,一行人马于六月下旬进驻凤州城。六月的暑热,琐事缠身,旅途劳顿,失去爱妃的痛苦心情,使玄宗皇帝心事重重,难以入眠,正在忧伤之中,忽报有人敬酒,玄宗皇帝命敬酒者来见,只见一老一少,身背一酒篓,手端一盘圆饼。老者声称他们为父子,听说皇帝驾到特来敬酒,玄宗皇帝取酒来饮,其味醇香甘美,余味无穷,比他在京城喝的御酒还要好,顿觉解去旅途劳顿,安然入睡。夜间梦见敬酒父子谏言:“圣驾此番南行路有贵人保驾,安贼必将平复,并可早日回京。”玄宗皇帝急忙追问道:“局势如此混乱,眼见贼兵将入关,谁又有能力平息叛乱呢?”只见那老者轻轻在桌上一指,玄宗皇帝从梦中惊醒,发现桌上一个大大的“郭”字。玄宗皇帝便派人寻找敬酒父子,已无下落,当地百姓说是猴石沟的石猴所为,玄宗皇帝感到十分蹊跷,细细追问之下才知道,在这附近有一石猴,形似一对父子,在这萧台寺的感化下早已得道,经常帮助附近的百姓,玄宗皇帝遂上萧台寺祈福消灾,许愿早日铲除乱党,终结战乱。次年九月,郭子仪等人战胜史思明,平息叛乱,腊月,玄宗皇帝返京,正月,途经凤州,前往萧台寺还愿,并赐名“消灾寺”。当日正值正月初九,凤州百姓举城欢庆,“上九会”从此流传下来,在凤州有一首流传了千年的童谣,其内容是“上九一个会,旗鼓一个队,吾王已开颜,给你百捌钱,叫你过好年。”这首童谣印证了唐玄宗李隆基不但来过凤州,而且在凤州还给百姓有过赏赐,百姓用童谣的方式感谢玄宗皇帝,同样也记录了历史。看完了猴石她和她的母亲继续向山顶攀登,在阶梯的两边是一片万佛林,一块又一块写着佛字的石头静静地埋在土里,那温润的石头犹如一个个路标为迷途指引着方向,她在万佛林前拍了照片,她的母亲也给嘉陵江拍了照片,她们边说边笑向着巍峨的山顶发起了冲刺,此时,青翠的山峦与奔腾的江水组成了一首生命的交响曲,她们聆听着自然的音律在卑微与高贵之间选择了平凡……
炽热的骄阳已经高悬在了我和父亲的头顶之上,我挥动着小锄头挖下了一捆捆柴胡,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将柴胡装入了车内,此时我已经累得精疲力竭,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望着还在劳作的父亲我有些惭愧,父亲的背拱起来像一座小山写满了艰辛和苦痛,他的脸埋在柴胡里看不清面孔却能感受到热浪的气息,他的双脚踩着沉重的大地多像为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米罗修斯,我想着想着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春天到来时,父亲为这片土地撒下了柴胡的种子,柴胡一点一点生根发芽长出了新叶,父亲从街市买来化肥给柴胡施了肥,到了夏季,柴胡地里长满了杂草,父亲又拿着小锄头清除地里的杂草,杂草清除完后柴胡已经有半人那么高,转眼到了秋季,父亲拿着镰刀去割掉柴胡的茎叶,到了来年柴胡又会长出嫩嫩的叶子,如此反复到了第三个年头,柴胡的根部已经完全长成,父亲又会开着电动三轮车去挖柴胡,我擦干眼泪望向了远处的柴胡,柴胡的茎叶被狂风摇来摇去依旧不肯屈服,而我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总会退缩,我羞于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回到家就去问年长的哥哥,哥哥的学业也很繁重,但他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久而久之我的成绩上去了,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却很差,我想走入他们的世界却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低头的勇气。还有柴胡的花很不起眼,那小小的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并不漂亮,但它依旧在顽强地吮吸着雨露沐浴着阳光,玫瑰嘲笑它卑贱,月季嘲笑它孤僻,菊花嘲笑它平庸,但它从来都没有觉得它很普通,它知道自己的价值不是绚丽的花朵而是粗壮的根部,它低调的生长着只为给处于疾患的人们送去良药,反观我自己,每次买到新衣服和新玩具就喜欢在朋友和同学面前炫耀,看到他们称赞的目光我的虚荣心便得到了满足,母亲总是教导我要低调做人,而我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那些朋友和同学都有意无意开始疏远我,我很想改过自新但每次都打了退堂鼓,最后我彻底放任自我成了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快到晌午的时候,柴胡已经堆满了整个电动三轮车,我拿着小锄头和水杯坐在了柴胡堆里,父亲启动电动三轮车向家的方向驶去,我迎着风抚弄着飘飞的秀发,时间一点一点向后流逝,我感觉我的心跳与时间的钟摆碰撞在了一起,细碎的声音拉扯着匆忙的脚步在布满疼痛的大地上汇成了一条希望的河流……
江玉晗和她的母亲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登终于抵达了山顶,首先她们看到的是药师殿,药师殿供奉的是药师琉璃光佛,而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配侍在左右,离开药师殿她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转经筒,转经筒没日没夜旋转着似乎在超度亡灵又像是在普度众生,之后她们来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静坐在大殿之上为芸芸众生送去了平安和吉祥,大雄宝殿的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钟鼓楼犹如一本古书记录了王朝的兴衰又像一双眼睛洞察了时空的流转,在大雄宝殿的后面是八十八佛光影壁画,壁画高14.5米,宽110米,画面气势恢宏,色彩浓厚,这八十八佛在经文中的寓意为消灾之王,凡是礼佛、供养、恭敬,皆可众罪皆灭,善根增长,福慧聚足,和合平安。之后她们又来到了通玄洞,通玄洞又称张果老洞,即张果老隐栖处。张果,凤州梁泉人,他先隐居山西中条山和恒山,后回故里。武则天曾派人请张果老入宫献出长寿仙术,但张果老使出绝奇法术诈死不起,吓得使臣裴晤不敢进洞,欲请未成。直至开元21年,唐玄宗又派中书舍人徐峤带玺书迎进皇宫,玄宗皇帝以礼之肩与入宫,并用高官厚禄挽留张果老,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但他坚持不就,玄宗皇帝又想出一条妙计,欲把他妹妹玉真公主下嫁给他,但张果老哈哈大笑,竟不接旨。因张果老一心归山修炼,过不惯宫廷生活,玄宗皇帝见张果老的长生不老法术又神秘而不外传便放其归山,临行赐号“通玄先生”。当地百姓在重修张果老洞时发现洞口有“通玄洞”石刻字样。在通玄洞的旁边是铁棋亭,传说八仙常来此对弈,于是张果老将棋盘刻于一块巨石之上,棋子则用生铁铸成,称为“石棋盘,铁棋子。”32枚棋子,每个直径八公分,重三斤六两,虽然长期裸露于外,经历日晒雨淋却不蚀不锈。清光绪十八年,知县朱子春上山发现,认为这是张果老的遗物,十分珍贵,他自出资金,建亭保护,亭子完工后,取名“铁棋亭”,并撰刻了《铁棋亭记》石碑,镶于洞外,“铁棋仙迹”流传至今。看完铁棋亭她们继续朝前走,不久之后她们来到了悬崖石窟,大大小小的石窟中供奉着道家的各路神仙,神仙们各个精神抖擞从身上透出一种道风仙骨的气息来,她的母亲将高香插入焚香炉内,然后又烧了纸表,她跟着她的母亲磕了三个头后离开了悬崖石窟,走在崎岖的小径上她感觉理性和信仰凝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有的矛盾相互撕裂变成了平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