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至相寺 - 大唐隐王 - 妹妹猴
至相寺。又名国清寺。位于长安以南数十里远的终南山天子峪内。其地处终南山北麓。地势雄巍。缓平而下。寺院周围林木环绕。下有百泉汇流。景色秀美绝伦。环境清幽肃穆。正是理佛参禅的好去处。
寺内有块遗碑铭曰:“终南正脉。结在其中。”可见其作为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其在佛学界的卓然地位。
李世民曾多次诣寺敬香。与佛门高僧讲经说法。而长孙皇后也常常随行來这里烧香许愿。保佑大唐江山万世。李氏子孙多福。
李承训之所要去至相寺。是因为他被劫那日。在长安郊外枯树林中。听到贾夫人与那三个倭国手下告别时曾经提到了这座寺庙。Www。。com
贾夫人当时说:“无论如何繁忙。纯一君一定要在每日清晨时分。去查探至相寺内的暗盒。看有无紧要消息。可事急从权便宜行事。也可飞鸽传书到落日山庄。”
她根本未曾料到李承训会懂倭语。因此也未避讳他。也是。堂堂天朝大国。谁人会去钻研那荒废凋敝的远方岛国的语言呢。
当时。李承训便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贾夫人要带自己去落日山庄。不然不会告诉手下向那里发送消息;二是如此采用固定地点进行留书传递消息。很可能为了隐藏宫里内应的身份。这绝对是条大鱼。可以拔出贾夫人在京城的窝。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除此之外。贾夫人沒再提到任何关于至相寺和那个内奸的任何话題。但李承训是何许人也。凭借他的缜密与聪敏。他猜测这个纯一君能在清晨便在寺中。不是寺中的僧人便是寄居期间的香客。这是唯一一条线。他必须得把握住了。
李承训太累了。这一觉直睡到第二日傍晚才醒來。见门外伺候他的是童钱。便问他宋管家现在何处。
童钱回说老管家从昨日夜间开始。便一直沒在府里。直到现在也未见踪影。
李承训他心知这老头必是在筹备自己要求的东西。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想想也是。要他在两日之内置办齐全一百套僧衣僧帽。还真是不容易。可时间不等人。也只能如此。
见童钱一脸惶急。李承训拍拍童钱的肩膀道:“不用担心。老管家办事去了。”
他吃了口东西。也不管心中兀自担心老管家的童钱。又翻身回到屋内。倒头大睡起來。反正老管家还未把东西准备好。他什么也做不了。便只能睡觉。
宋管家是第三日正午过后。才风尘扑扑的回來的。“都办妥了。老爷。”
看着面色憔悴。双眼通红的宋管家。李承训心头一暖“行啊。老宋。沒吃好。沒睡好。Www。。com走了不少地方吧。辛苦你了。”
“老爷。别和我客气了。”他的神色黯淡。
李承训发现宋管家变了。变得颓废了。即便他极力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开心却不是能够装出來的。颓废归颓废。老头子复仇的愿望却是很强烈。也许这是唯一支撑他活着的东西。
他曾和皇帝说过不做管家了。要去追查凶手。但皇帝说李承训是凶手的目标。只要他跟着李承训。不愁大仇不报。
思來想去。还还是决定留了下來。与其如无头苍蝇般乱撞。还真不如跟着李承训这个大诱饵等鱼儿上钩。
李承训猜也猜得到他的心事。也未说破。只是想能令他多做些事情。以缓解失去亲人所带來的痛苦。
“老宋。和我出去办事。”他想既然宋管家不可能是内奸。带上他可以使自己的安全多了一分保证。还少了李世民的猜忌。何乐而不为呢。
“去哪家寺庙。”宋管家麻木地问了一句。看得出來。他现在不太想动。除了去报仇。他不知道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李承训沒说去哪里。让他备马装货。这些东西。都是用夏承留下的银两买的。再加上夏雪儿也带了不少。这次他们去至相寺。足够用。
虽然沒有得到李承训的回答。但宋管家还是感觉受宠若惊。李世民已经和他打过招呼。可以不限制李承训的自由。也不用盯着他出府。但李承训居然來请他一同出府办事。当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啊。
既有一喜。也有一忧。宋管家不聪明。但也不糊涂。他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可李承训对他越好。皇帝或许会对他越猜忌。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因此。他临走时特别告诉童钱。让他马上入宫禀告皇帝。自己和老爷出门办事去了。地点不清楚。待回返后再入宫禀报。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谨慎些好。
二人出了城门。便策马狂奔。及至來到终南山下。宋管家才有些明白老爷的意图。宋管家带路。二人弃马步行。大约正午时分。才到得寺庙。
那山门外礼客的知客僧见來了一位器宇轩昂。衣冠楚楚的豪客摸样的公子。身后跟着一个气度不凡的老管家。不敢怠慢连忙迎上前去。
这守门礼客的僧人都是寺内最为伶俐者。只见他双手合什。身躬一礼。“施主有礼了。”
李承训忙回了一礼。“在下洛阳商人。Www。。com想进寺布施。”
“施主里面请。”知客僧侧身引着李承训入内。边走便说道:“不知施主施舍本寺多少香油钱。”
因这寺庙是皇帝常來的。所以寺内僧人特别讲究排场礼仪。同样也会给不同施舍者以不同的待遇。从食宿到寺内高僧的接待规格。
李承训见他发问。心知肚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给佛祖奉个金身。”
知客僧闻言一怔。好似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停住了脚步。回眸看他。
李承训微微一笑。“请小师傅带路。”
“阿弥陀佛”。知客僧再施一礼。Www。。com口中直呼佛祖保佑大善人。便一路引领着他们二人去办理募捐手续。及至清点出布施來的白银足有五千两时。脸上顿时笑逐颜开。再也掩饰不住。忙又把他二人引致斋堂。安排另一位小沙弥好生招待。自己则乐颠颠的跑去方丈室禀报。这样的大善人必须要方丈亲自接见的。
李承训吃过斋饭。便有小沙弥引着來到方丈室。他见方丈智俨禅师正坐在禅凳上。默习着经文。一种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智俨被尊为华严宗二祖。他博学多识。著述很多。据《华严经传记》说智俨有经、论义疏二十余部。章句简略。解释新奇。
这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高僧。就坐在來自现代的李承训面前。如何能不令他动容。只是他在现代对于佛学了解不多。仅仅知道他是华严宗二世祖而已。
智俨大师见到立在殿中的李承训。也眼前一亮。忙起身合什。宣了句佛号。开口道:“施主虎目龙睛。当非凡人。”
“大师谬赞。”李承训也双掌合什回了一个佛门礼仪。然后在智俨大师的指引下。落坐在他身旁。“弟子久闻至相寺乃华严祖庭。因此慕名而來。”
智俨大师颔首道:“施主有心了。不知施主有何烦心之事。但讲无妨。”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论在家还是出家。这人情世故还是一样。谁人无事给你这么多的香火钱。这钱越大。可能事情越难办。但再是难办。也不会超越佛家规程。聪慧绝顶的高僧自然也知道香火钱是不能白要的。佛讲缘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善缘。
李承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他还觉得不够。恭敬地道:“方丈大师。其实弟子有两件事。一是还愿。二是礼佛。”
“哦。”智俨大师眉眼不动。他來见李承训之前。就问过寺内负责接引的师傅。说这人是一次來寺庙。如今见说是还愿。虽感疑惑。知必有因。
“在下祖籍洛阳人士。姓夏。”李承训又打起了三弟夏承的名号。继续说道:“在下月前生了一场大病。延请数位郎中。都无济于事。后來家母招待了一位登门化缘的师傅。那位大师亲自为我把脉医治。并在府内住了整整七日。总算把我救了过來。谁知还未等得家母答谢。那位大师便飘然而去。”他觉得编排瞎话欺瞒这位高僧。心中很是忐忑。可也无奈。
智俨大师微微颔首道:“善哉善哉。施主面相。乃是通天大福之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