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伏 - 历史天空下 - 杜家二爷

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伏 - 历史天空下 - 杜家二爷

感谢‘yuntian1201‘送上的更新票,很惭愧,更的太慢了。

赵翰青率队伍连夜离开了武汉,马如龙已经在十八里桥等候他了,邓铭文分支援他的军需物资早已经运到这里了,另外还有戚家营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上海失守了,南京也已经失守了,这些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的村民们已经无处可去了,男人可以当兵,女人却没法安排,正好山寨正缺人手,赵翰青就决定把人都带回去,反正戚家营的村民相比起参加国军更乐意跟着赵翰青。

北返中原走的是水路,因为带着大批军需物资,走水路方便。从长江到汉水一路北上,然后从汉水再入丹江,丹江水就发源于秦岭流经伏牛山腹地,顺着丹江就可以回到伏牛山了。

马如龙亲自率两个营的队伍护送,加上黑五更率领的人和戚家营的村民近千人,还有军需物资,一共用了十几艘大船,浩浩荡荡的船队朔江而上,虽然是逆水行舟船速没有那么快,但是,自赵翰青以下弟兄们俱都是归心似箭,不少兄弟在南京保卫战时跟随马如龙在江北学习过操舟,这时就轮番驾船,披星戴月,这样一来走得并不慢。

马如龙一直将赵翰青一行送的襄阳地界才依依惜别。

“翰青兄弟,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出了襄阳地界就是中原了,中原是翰青兄弟的天下,我就不送了,你多保重。”

“马大哥,咱们后会有期。”赵翰青对马如龙护送了几百里感激的很,自己的确没有看错人,马如龙的确是有情有义的好汉子。

邓铭文虽然没有明确命令马如龙送多远,但是按常情马如龙只需送出武汉地界就可以了,但是。南京一失,大半个江苏都沦陷了,国军溃散大都逃到了湘鄂一带,尤其是武汉周边更是大军云集,这些乱军四处劫掠简直比土匪还可恶,因为土匪还害怕国军,而这些乱军本身就是国军更是无法无天。马如龙担心有人会打这批军需物资的主意。于是就一路竟然护送了几百里,自然有私情在里面。

马如龙率军离开之后,赵翰青打起了精神,这些军需物资可是不容有失。他命令弟兄们加强了警备,船头上都架上了机关枪,兄弟们轮班警戒。

此去北上。虽然没有大队国军了,但是,溃兵流寇也肯定少不了,各地还有民团和保安团等地方武装,跟土匪差不多,这么大一批军需物资,只有区区二三百人押运。而且还有一半是战斗力较弱的戚家营村民,接下来的行程可以说危险重重。

不过,因为弟兄们穿的都是正规国军的军服,而且摆出的架势足以威慑宵小之辈,在鄂北境内一路上倒也平安。

出了鄂省之后,山就越大,地势更加奇险,江水往往就是在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穿过。两岸多是悬崖峭壁。赵翰青就越来越心中不安起来,如果两岸埋伏了土匪就危险了,但是携带了这么多物资又无法舍船登岸。他就不时地用望远镜后观察着两岸的情况,遇到险要的地方更是先派人侦察,然后再小心通过。

越往前走赵翰青心中的不安就越严重,有时候他自己也觉得是不是自己的神经太过敏感了?毕竟这批军需物资数量太大了。最后,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将船队分做了两部分。黑五更率领一半船只前行探路,赵翰青率领另一半船只押后,两只船队相距半里左右前后呼应,免得中埋伏全军被围。同时又派出了侦察人员登岸查探周边的各种队伍情况。做到料敌在先。

这样一来,行程就慢了下来,弟兄们整日在船上早就焦躁不安了,于是纷纷催促走快些,但是,赵翰青不为所动,他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小心谨慎的性格,这也是乱世的生存保障。

平安行驶了两天终于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镇子――八斗坪镇。这样大的镇子在山里并不多见,镇子依山临水,有码头,有官道,算是一个水陆码头。赵翰青就下令在八斗坪真停留一下补充些干粮,也让弟兄们登岸好好吃喝一顿。这些天,大多时候就在船上啃干粮。

八斗坪镇的镇长兼民团团长王三泰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听说了来了一队国军,于是急忙出来招呼,一看赵翰青是少将,虽然是年轻的过分,但是王三泰觉得这么年轻就身任少将肯定是不简单,所以更是竭力巴结,在酒楼摆下酒宴招待。盛情难却,赵翰青也没有拒绝,最后决定在八斗坪镇歇上一晚。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八斗坪镇。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