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八宝 -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 - 笑藏刀
开元年间,有一个姓李的女子嫁给一个姓贺若的为妻。
贺若死了。
姓李的就出家当了尼姑,法号真如。
她的家在巩县孝义桥,因为她品行高洁,所以远近闻名,人人敬佩。
天宝元年七月七日,真如在精舍窗外洗漱,忽然有一团五色的云气,从东方飘来。
云雾中伸出一只手,却看不到人的身形。
那只手徐徐地把一个锦囊交给真如说:“珍藏它,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真如谨守秘密,不敢有所闪失。
天宝末年,安禄山作乱,中原一时间人心慌慌,人们一齐向南奔逃。
真如也不例外,辗转流落到楚州安宜县。
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日夜间,真如在自己的住处,忽然看见两个穿黑衣服的人。
两个黑衣人拉着真如向东南方向行走。
走了五六十步,面前出现一城。
城的建筑雄伟壮观,城下的兵卫齐整严肃。
进到城里之后,见城中有大殿。
殿上,一人穿紫衣,戴宝冠,被称作天帝。
又有二十多人,衣冠和天帝差不多,被称为诸天。
诸天入座之后,才让真如进去。
然后诸天互相议论道:“人世间丧乱的时间很久了,杀人太多了,腥臭污秽之气直冲云天,不知如何才能拯救?”
一个诸天说:“不如用神宝把邪恶之气压住。”
又一个诸天说:“那就应该用第三件宝贝。”
又一个诸天说:“现在邪恶之气正盛,污秽之物会聚,第三件宝贝怕不能取胜,得用第二件宝贝才能息兵平乱。”
天帝说:“说得对!”
于是取出宝贝交给真如说:“你去让刺史崔侁把这事奏明天子。”
又对真如说:“以前交给你的小囊,里边装有五件宝贝,一般官员可以观看。 现在给你的八件宝物,只有做帝王的可以看。你千万不要弄错了。”
于是就详细地将宝物的名称、用法讲授给真如。
而后又让黑衣人把真如送回来。
第二天,真如到县府向县令王滔之言明此事。
王滔之具状向州里告。
州里得到王滔之的状子,正赶上刺史马上就要出行,他便把县里的状子交给从事卢恒说:“安宜县有个妖怪尼姑的事儿,太怪了,你赶紧去过问一下。”
卢恒便来到安宜县,审问真如,要按王法惩办她。
真如说:“上帝有命令,谁敢违抗?再说这些宝贝也不是人工所能做出来的,又何必多疑呢?”
于是她就把锦囊中的五件宝贝展示给卢恒。
第一件叫“玄黄天符”
,形如笏板,长有八寸多,宽三寸,上圆下方,接近圆的地方有小孔,是黄玉做成的,颜色像蒸熟的栗子,深沉如凝脂。
有此宝可避人间兵疫邪疠。
第二件叫“玉鸡”
,羽毛和花纹全都具备,是白玉做成的,做帝王的用孝道治理天下,这宝贝就能在人间出现。
第三件叫“谷璧”
,也是用白玉做成,直径五六寸,上面米粒状的花纹,和雕刻出的没什么两样,做帝王的得了它,能让天下的五谷年年丰收。
第四件叫“王母玉环”
,两只,也是白玉制成,径六寸,做帝王的得了它,能让外国归顺。
这些宝贝件件都光彩焕然,不同寻常。
卢恒说:“这些玉都是真的,可怎么知道它们是宝呢?”
真如便把五件宝贝全都端出来,往空中一举,宝光全都射向太阳,光芒万丈,仰望望不到尽头,卢恒和县吏一块观看,都感到惊异。
第二天崔侁来到,卢恒便对他说:“这些宝物可能是天赐的,不是人能办到的。”
崔侁又查验一番和卢恒说的一样。
他惊叹不已,就报告给节度使崔圆。
崔圆觉得挺怪,把真如传来,要一样一样地验看宝贝。
真如说不行,崔圆非看不可,真如拗他不过,只好又拿出那八件宝物给他看。
第一件是“如意宝珠”
,形状是正圆形的,鸡蛋大小,光色晶莹明澈,放在屋里,明如满月。
第二件是“红靺鞨(mòhé)”
,像一个大栗子那么大,像个红色樱桃那样又红又软,看上去很容易弄碎,触一下,才知道既坚硬又沉重,很难击破。
第三件是袄奴珠,其形状像个圆环,四分缺一直径足有五六寸。
第四件是“玉印”
,半只手大小,上面的花纹像粗而凹陷的印文,中间填上东西便现出形来。
第五件是“皇后采桑钩”
,二枚,长五六寸,筷子那么粗,像金的,又像银的,还像熟铜的。
第六件是“雷公石”
,两枚,形状像斧,长四寸,宽一寸左右,没有孔,细腻光滑酷似青玉。
把这八宝放在日下,只见白气连天;把它们放到屋里,则见烛光如月。
至于那镇压邪恶腥秽的办法,真如秘而不宣,谁也不知。
崔圆要奏明天子,真如说:“天帝命崔侁去做此事,你硬要做是为什么呢?”
崔圆恐惧而止。
于是崔侁派卢恒随真如一起前去献宝。
当时史朝义正围困宋州,又向南攻下申州,淮河路不通,就取道长江而上。
四月十三日到达京都。
这时肃宗正卧病不起。
他看了宝贝之后,急忙让人把代宗召来,说道:“你从楚王立为皇太子,现在上天赐宝,从楚州那边送来,这是上天助你,你应该珍重这些宝贝才是。”
代宗拜了两拜,接受上天所赐。
因此得宝当天就改年号为宝应元年。
他登基之后,就把楚州升为上州,把县升为望县,改安宜县名为宝应县。
刺史及献宝者都有擢升。
赐号真如为“宝和大师”
,受宠及赏赐都胜过他人。
从此以后兵乱渐息,年年五谷丰登,天下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宝应之符果真应验了。
真如所居的得宝之地,风调雨顺,万物丰茂。
遗址后来由六合县尉崔珵居住。
相传说,至今西域胡人走到那里,没有不望着那住所下拜的。
【原文】开元中,有李氏者,嫁于贺若氏。
贺若氏卒,乃舍俗为尼,号曰真如。
家于巩县孝义桥。
其行高洁,远近宗推之。
天宝元年,七月七日,真如于精舍户外盥濯之间,忽有五色云气,自东而来。
云中引手,不见其形。
徐以囊授真如曰:“宝之。慎勿言也?”
真如谨守,不敢失坠。
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南走,真如展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
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日夜,真如所居,忽见二人,衣皂衣。
引真如东南而行,可五六十步,值一城。
楼观严饰,兵卫整肃。
皂衣者指之曰:“化城也。”
城有大殿。
一人衣紫衣,戴宝冠。
号为天帝。
复有二十余人,衣冠亦如之,呼为诸天。
诸天坐,命真如进。
,而诸天相谓曰:“下界丧乱时久,杀戮过多,腥秽之气,达于诸天。不知何以救之?”
一天曰:“莫若以神宝压之。”
又一天曰:“当用第三宝。”
又一天曰:“今厉气方盛,秽毒凝固,第三宝不足以胜之,须以第二宝,则兵可息,乱世可清也。”
天帝曰:“然”
因出宝授真如曰:汝往令刺史崔侁,进达于天子。
”
复谓真如曰:“前所授汝小囊,有宝五段,人臣可得见之。
今者八宝,唯王者所宜见之。
汝慎勿易也。
”
乃具以宝名及所用之法授真如。
已而复令皂衣者送之。
翼日,真如诣县。
摄令王滔之,以状闻州。
州得滔之状,会刺史将行。
以县状示从事卢恒曰:“安宜县有妖尼之事,怪之甚也,亟往讯之。
”
恒至县,召真如,欲以王法加之。
真如曰:“上帝有命,谁敢废坠!
且宝非人力所致,又何疑焉?
”
乃以囊中五宝示恒。
其一曰“玄黄天符”
,形如笏。
长可八寸余,阔三寸。
上圆下方,近圆有孔。
黄玉也。
色比蒸栗,潭若凝脂。
辟人间兵疫邪疠。
其二曰“玉鸡”
,毛文悉备,白玉也。
王者以孝理天下则见。
其三曰“谷璧”
,白玉也。
径五六寸。
其文粟粒自生,无异雕镌之状。
王者得之,即五谷丰稔。
其四曰“王母玉环”
。
二枚,亦白玉也。
径六寸,好倍于肉。
王者得之,能令外国归复。
其玉色光彩益发,特异于常。
卢恒曰:“玉信玉矣,安知宝乎?
”
真如乃悉出宝盘,向空照之,其光皆射日,仰望不知光之所极也。
恒与县吏同视,咸异之。
翌日侁至,恒白于侁曰:“宝盖天授,非人事也。
”
侁覆验无异,叹骇久之,即具事白报节度使崔圆。
圆异之,征真如诣府,欲历观之。
真如曰:“不可。
”
圆固强之。
真如不得已,又出八宝。
一曰“如意宝珠”
,其形正圆,大如鸡卵,光色莹澈。
置之堂中,明如满月。
其二曰“红靺鞨”
,大如巨栗,赤烂若朱樱。
视之可应手而碎,触之则坚重不可破也。
其三曰“琅王干珠”
,其形如环,四分缺一,径可五六寸。
其四曰“玉印”
,大如半手,其文如鹿陷之印,中著物则形见。
其五曰“皇后采桑钩”
,二枚,长五六寸,其细如筋。
屈其末。
似金又似银,又类熟铜。
其六曰“雷公石”
,二枚,斧形。
长可四寸,阔寸许。
无孔。
腻如青玉。
八宝置之日中,则白气连天;措诸阴室,则烛耀如月。
其所压胜之法,真如皆秘,不可得而知也。
圆为录表奏之。
真如曰:“天命崔侁,事为若何。
”
圆惧而止。
侁乃遗卢恒随真如上献。
时史朝义方围宋州,又南陷申州,淮河道绝,遂取江路而上,抵商山入关。
以建巳月十三日达京。
时肃宗寝疾方甚,视宝,促召代宗谓曰:“汝自(“自”
原作“是”
,据明抄本改)楚王为皇太子,今上天赐宝,获于楚州。
天许汝也,宜保爱之。
”
代宗再拜受赐。
得宝之故,即日改为宝应元年。
上既登位,及升楚州为上州,县为望县,改县名安宜为宝应焉。
刺史及进宝官,皆有超擢。
号真如为“宝和大师”
,宠锡有加。
自后兵革渐偃,年谷丰登,封域之内,几至小康。
宝应之符验也。
真如所居之地得宝,河壖高敞,境物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