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宣平 -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 - 笑藏刀
许宣平是新安歙县人。 唐睿宗景云年间,他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
不知他是否服食什么东西,只知道他不吃饭。
他的面容像四十来岁的人,走起路来像奔跑的马一样快。
他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三十多年来,有时候他救人于危难,有时候他救人于疾病。
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都不见,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说:“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
在官道上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到处题着他的诗。
天宝年间,李白从翰林院出来,向东游历路过传舍,看了他的诗吟咏之后,感叹地说:“这是神仙的诗啊!”
于是李白就向别人打听这是谁写的诗,知道了许宣平的情况。
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历,越岭翻山,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这年冬天,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
不知道许宣平的行踪。
一百多年以后,咸通七年,郡中人许明奴家有一位老妇人,曾经结伴进山打柴,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正在吃桃。
桃子很大。
那人问老妇人说:“你是许明奴家的人吧?我是许明奴的祖先许宣平。”
老妇人说她曾经听说他已经成仙了,他说:“你回去,替我对许明奴说,我在这山里头。我给你一个桃吃,不能拿出去。这山里虎狼很多,山神很珍惜这桃子。”
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
味道很美,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许宣平打发老妇人和打柴的人们一起回家说了此事。
许明奴的家族非常惊异,全郡的人都传闻此事。
后来老妇人就不爱吃饭,一天天变得年轻,比平常轻捷健壮。
中和年以后,连连发生兵乱,百姓不安。
许明奴搬家避难,老妇人进山就不再回来。
现在有人进山打柴,有见到那位老妇人的。
她身穿藤叶,行走如飞。
追赶她,她就升到林木之上离去。
「原文」许宣平,新安歙人也。
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
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
颜色若四十许人,行如奔马。
时或负薪以卖,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之以归。
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尔来三十余年,或拯人悬危,或救人疾苦。
城市人多访之,不见,但览庵壁题诗云:“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好事者多咏其诗。
有时行长安,于驿路洛阳同华间传舍是处题之。
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嗟叹曰:“此仙诗也。”
及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
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访之不得。
乃题其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
是冬野火燎其庵,莫知宣平踪迹。
百余年后,咸通七年。
郡人许明奴家有妪。
常逐伴入山采樵,独于南山中见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
问妪曰:“汝许明奴家人也?
我明奴之祖宣平。
”
妪言:“常闻已得仙矣!
”
曰:“汝归,为我语明奴,言我在此山中。
与汝一桃食之,不可将出。
山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
”
妪乃食桃,甚美,顷之而尽。
宣平遣妪随樵人归家言之,明奴之族甚异之,传闻于郡人。
其后妪却食,日渐童颜,轻健愈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