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建立根据地(上) -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 东一方
南京城。城中已经进行了修改。
天王府经过简单的修缮。然后装修了一番。变成了皇宫。居住着从北京赶来的一众人。周围还有着士兵把守。李振居住的地方则搬迁到了原来的东王府。不过东王府之名已经修改为提督府。仍然是广东巡抚兼任提督的官职。只是加上了辅政大臣一个头衔。
李振在后院陪着孩子游玩的时候。得到了北京方面传来的消息。李振当即就怒了。大骂奕是卖国贼。竟然割让土地。这是丧权辱国啊。
这种事。亏奕做得出来。
纵观整个晚清。虽然被动的割让土地。也赔款。但绝没有主动扔出疆土的。奕直接割让了黑龙江以北的地区。让李振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奕身边。狠狠的给奕两巴掌。甚至是将奕的脑袋拧下来。
李振传令叶澄衷。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召集在南京的所有将领。
这一次。李振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准备去收服北方的疆土。他作为炎黄子孙。决不允许国境内的一寸土地被割让出去。这是李振无法容忍的事情。
时间不长。所有人在会议室集合。
李振坐下后。摆手示意所有人坐下。此次参与的人。包括了黄士海、杨班侯、龙熬、黄强等一干将领。还有郑藻如、张之平、杨露禅等一批人。Www。。com甚至桓小狼都参与其中。
所有人。全部列席。
李振表情严肃。沉声说道:“刚得到北京传来的消息。奕割让了北方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给俄国人。这一片区域是属于我中国的。绝不允许割让。叶澄衷。你起草诏书。告知天下所有同胞。我李振不认同这一条约。绝不同意。大清朝也绝不承认这一份条约。你再把消息尽快的传给魏源。请魏源撰写文章。Www。。com声援我们。”
“是。”
叶澄衷得令。立刻答应了下来。
从李振的话语中。叶澄衷品味出了李振的急切。甚至。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抑感。仿佛眼前的李振是一座随时要喷发出来的火山。随时可能爆炸。
李振目光一转。又看向黄士海、杨班侯、史密斯和鲁少川。沉声吩咐道:“你们几人。调集驻扎在南京的大军。随我出征。狗日的。一群俄国人就想占领我们的地方。痴人做梦。奕那狗日的丧权辱国。等抓住了他。老子一定将他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黄士海开口道:“大帅。我们前往北方。但眼下局势不允许啊。再者。北方是奕控制的区域。尤其是进入东北地区。那地方是满清的起源地。这些……”
“狗屁。”
李振瞪大了眼睛。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爆粗口道:“别和我扯大道理。我不知道这些。我只知道不能让咱们的地方给俄国人。”顿了顿。李振继续说道:“你身体的一部分都要被割了。难道还能忍住吗。不管如何。我是忍不住的。必须出征。”
龙熬严肃的道:“大帅。我赞同黄旅长的看法。”
李振哼了声道:“我管你们如何。我不会让北方沦落到俄国人的手中。”
事实上。Www。。com李振的反应如此激烈。而龙熬、黄士海等人却并不是显得如此的激烈。是因为双方接受的教育不同。双方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导致。
李振生活在后世。即使没有经历过那一段最黑暗最无助的时期。但却通过无数的资料了解了许多。每每提到一寸寸土地被割让。以及一款款条约压在中国的身上。李振都会倍感压抑。一寸山河一寸血。祖国疆土绝对不容割让。
诺大一个国家。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岂容蛮夷欺辱。
众人见李振如此坚决。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无奈的表情。
“报。”
会议室中的气氛凝重的时候。一个士兵从外面走了进来。禀报道:“大帅。宫中来了一名太监。说是太后请您去宫中议事。”
“不去。就说我病了。”
李振想都不想。直接就开口拒绝。
士兵又道:“传信的人说是关于奕割让土地的事情。请大帅务必前往。”
龙熬开口道:“大帅。事情紧急。您还是去一趟吧。”
李振最终还是站起身。连衣服都没有换。直接就离开了提督府。等李振离开后。龙熬说道:“黄旅长。北方出现大变。大帅反应异常激烈。必须要阻止啊。若是去了北方。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绝对是羊入虎口。。现在我们要商量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计策。阻止大帅前往北方。”
黄士海也道:“对。趁着这个空档。赶忙想办法。”
坐在会议室的所有人。都没有离开。全都在思考如何劝说李振。李振入宫后。在后宫见到了慈禧和慈安。便躬身行礼。
慈禧神情严肃。问道:“李大人知道北方奕的消息了吗。”
李振说道:“臣已经有所耳闻。奕割让土地。丧权辱国。臣决定率军前往北方。赶走俄国人。我不同意割土地。寸寸山河都是祖辈打下来的。不允许割让。”
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慈禧听后。表情僵硬了起来。说道:“李大人。北方是从奕的地盘。你率军去北方。很不利啊。哀家和姐姐找你来。便是怕你率军北上。以至于破坏了大局。”
“大局。”
李振冷声道:“什么是大局。国家的疆土不是大局吗。”
慈安一听李振质疑的语气。顿时不高兴了。沉声说道:“李振。你这是什么口吻。是对太后说话的吗。目前刚刚定都南京。局势不稳定。你也没有击败奕的力量。何谈保住北方割让出去的地方。我们是为你好。你好自为之。”
李振大袖一拂。道:“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明白。”
慈禧道:“李大人。哀家明白你的爱国之心。但要审时度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