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俯冲式战术降落’的正确操作 - 入职川航,从拯救大国机长开始 - 小剑君的江湖梦
“机长,已经3500米了”梁栋双眼死死的盯着高度仪。
当高度仪上的指针指向‘3500米’的时候,梁栋立即扭头朝陆轻舟大吼。
陆轻舟放下襟翼,开启飞机的着陆系统。
同时他还不忘扭头朝梁栋大吼一声,“释放起落架”
梁栋的动作虽然不如陆轻舟的麻利,但还是没有拖了后腿。
就在梁栋释放起落架的时候,陆轻舟已经伸手握住油门阀档杆,迅速将油门收到了怠速位置了。
这是陆轻舟第一次驾驶飞机飞‘俯冲式战术降落’。
但是他之前可是在模拟器上飞了无数遍了。
所以这些流程早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很多动作完全就是出于本能反应。
这一系列动作几乎是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的。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陆轻舟就已经完成了至少20个动作。
但是这还没完。
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完之后,陆轻舟就立即将注意力放在了正前方。
现在机头对准了黄田坝机场的跑道。
陆轻舟并没有着急驾驶飞机向下俯冲,而是轻轻向右掰动操作杆。
因为‘俯冲式战术俯冲’需要飞往一个侧对跑道的角度,当跑道位于飞机左侧的时候,透过舷窗,甚至可以目视地面。
当然了。
现在地面和天上一样,都是漆黑一片。
但是黄田坝机场的跑道早就开启了跑道灯。
机场跑道灯不但可以穿透黑暗,甚至在浓雾之中也可以清晰可见。
所以看到了跑道灯,就能确定跑道的具体位置。
现在飞机的速度并不快。
时速已经被陆轻舟控制在550km/h了。
‘俯冲式战术降落’的一个关键要素,那就是初始速度一定要慢。
要是飞行速度太快的话,加上俯冲的增速,飞机很有可能因为进场的速度太快,一头栽在跑道上。
确定机场跑道的准确位置之后,陆轻舟立即驾驶飞机向左压坡度,进入了俯冲阶段。
因为刚才已经放下了飞机的襟翼和起落架,所以飞机的速度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干扰,向下俯冲的速度不会加速太快。
但也仅仅是初始速度不会太快。
随着飞机不断地向下俯冲,速度会越来越快。
陆轻舟现在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
因为只要他稍稍分神,就有可能导致飞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
轰隆隆.轰隆隆
伴随着雷声和霹雳的暴雨声,飞机引擎的声音几乎已经被淹没了。
陆轻舟全部精力都放在操作杆上了。
当高度来到了2000米的时候,他立即将操作杆复位。
同时向左掰动。
1500米
飞机的机头已经对准了跑道了。
如果是晴空万里的时候,飞行员已经可以在这个高度将跑道看的一清二楚了。
可不要怀疑飞行员的视力。
陆轻舟经常在1500米左右的高度,看到跑道尽头的白色斑马线了。
跑道的斑马线就是跑道的入口。
‘俯冲式战术降落’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需要将飞机尽量对准白色斑马线的位置。
今天的天气状况很差。
差到下午三四点钟就已经‘黑暗笼罩大地’。
但是即便如此。
陆轻舟还是借助微弱的跑道灯,确定了跑道的入口。
他立即让飞机的适量符号压着白色的斑马线。
这就是陆轻舟苦苦寻觅的俯冲角度。
梁栋也没有闲着。
他一边稳定住飞机的方向舵,一边死死的盯着飞机的高度仪。
因为飞机现在已经进入了低空。
而且俯冲速度太快,但是飞机自身动力却略显不足。
所以稍有不慎。
飞机就容易陷入‘死亡螺旋’的陷阱之中。
如果飞机陷入‘死亡螺旋’。
那么就算是神仙来了都救不了了。
幸亏他们驾驶的是一架民航客机,而且降落的机场并不是危机四伏,到处充斥着游击队的山区机场。
要不然的话,梁栋这个副驾还真不合格。
因为老毛子在阿富汗使用‘俯冲式战术降落’的时候,不但要与老天爷搏命,而且还要时刻提防神出鬼没的,拥有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游击队。
当运输机向下俯冲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副驾还需要有频率的打出大量的干扰弹,才能使地面的游击队没有反应的时机和瞄准的机会。
800米
600米
400米
3u5578航班就像是一把划破虚空的利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持续向下俯冲。
“高度.”陆轻舟目视前方,声音却已经传入了梁栋的耳朵里。
“1200英尺。”梁栋大声回应。
陆轻舟听到以后,马上就做好了拉起飞机的准备。
民航客机不是大型运输机。
如果是大型运输机的话,还可以继续下降几百米再进行着陆的准备也来得及。
这是因为运输机几乎都是采用上单翼的气动布局。
再加上襟翼的辅助减速,所以运输机在改平以后就会减速很快。
但是空客a319客机的气动布局是常规布局,与运输机有很大的不同。
要是陆轻舟依然采用运输机式的‘俯冲式降落’,跟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什么区别?
所以飞机的高度还在360米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减缓飞机向下俯冲的速度。
他轻轻拉起机头,同时上台升降舵。
这架空客a319客机下降的势头稍稍得到了遏制。
但是也仅仅是遏制。
飞机依然以势不可挡的姿势朝着跑道向下俯冲。
塔台。
雷达屏幕上3u5578客机的飞行轨迹稍稍平稳了一两分钟,然后又迅速开启了向下俯冲的姿态。
大厅内没有一个人说话。
除了仪器‘滴滴滴’的声音,再没有别的声音。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雷达屏幕。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
汪一帆的拳头握的紧紧的。
现在。
他的掌心里已经全是汗水了。
作为黄田坝场站的参谋长,汪一帆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