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点宋朝科举知识 - 南宋新传 - 往来白丁
()
宋徽宗赵佶时,兴建辟雍作为外学,太学(包括辟雍)共三千八百人,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依蔡京之请,下诏罢科举,人材皆由学校选拔,人才之选全由太学的“三舍法”贡士,罢诸州府发解(解试)及礼部贡院试(省试),直接参加殿试。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科举考试只有殿试,遂无“省元”而有“上舍魁首”,殿试首名仍称状元。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又恢复礼部贡院试(省试)。
“三舍法”: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初入学为外舍;经过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外舍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生成绩优良者可以直接授官或参加省、殿试。“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太学达到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