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乔府 -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 我的伤心谁做主
庐江郡。皖县。
高飞、甘宁都身穿普通百姓的衣服。行走在皖县的街道中。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两边的商贩也叫卖不停。将整个皖城烘托的甚是繁华。
皖县便是现在安徽省的潜山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的西北部。地处皖西南中心。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古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
“主人。这里地处吴、楚、魏三国交界之处。同时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可这里却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实在是匪夷所思啊。”甘宁跟在高飞的身后。行走在街道上。看到周围的一切。便不解地说道。
庐江郡和荆州的江夏郡、豫州的汝南郡接壤。是吴、楚、魏三国的交界之处。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也可以说的上是吴国的边境了。一般边境线上。都不会太平。何况皖城又是庐江郡的治所。然而这里所呈现出來的。却并不是边境上的荒凉。而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
高飞一进入庐江郡。便打听过了。在庐江当太守的。是一个叫顾雍的青年才俊。在这里当了两年太守。把以前萧条的庐江郡治理的欣欣向荣。
“呵呵。不必惊讶。庐江太守顾雍是江南的一个才俊。在施政方面。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咱们一路上走过來。也打听了不少。看來。孙文台也有识人之才。不然不会把顾雍放在这个位置上。”高飞笑着说道。
甘宁对于文人并不太关注。问道:“主人。顾雍何许人也。怎么主人见都沒见过。就对此人如此推崇。”
高飞反问道:“你应该知道聚贤馆的蔡博士吧。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当然。蔡博士名满天下。我若是连他都不知道。那我岂不是孤陋寡闻了。”甘宁道。
高飞笑道:“顾雍就是蔡博士其中的一名弟子。他的名字也是蔡博士所取的。”
“哦。原來是遇到自己人了。那主人这次來庐江。恐怕不单单是为了那对姊妹花吧。”甘宁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便问了出來。
高飞点了点头。缓缓地说道:“兴霸。跟着我沒几天。连脑瓜子都变得灵活了。这样很好。估计等我们回去了。你应该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多谢主人赞赏。”
“好了。咱们先去找乔氏的居所。然后再去太守府走一遭。”
“诺。”
话音一落。高飞便让甘宁去打听乔氏的居所。他则对顾雍充满了期待。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心想道:“带不走周瑜。能带走顾雍也是不错的选择。”
顾雍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并不出彩。可以说。许多人喜爱三国。就是因为看了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在正史中。顾雍可是吴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字元叹。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孙权称帝时。便任命顾雍为吴国的的第一任丞相。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恰才高飞和甘宁口中所说的蔡博士。指的便是蔡邕。博士这个词。自古就有。是一个学官的名称。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意思。是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例如茶博士、酒博士、武博士等称号。
高飞在蔡邕、管宁、邴原三个人不愿意从政的基础上。给他们冠以博士的称号。就是让他们专掌经学的传授。有名正言顺的称号。相当于教育局的样子。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除此之外。高飞对其他专门精通某种技艺的人还设有硕士、学士称号。鼓励有一技之长的人到燕国王城的翰林院和聚贤馆。在不废除儒术的基础上。大肆鼓励其余学科的人。以便达到先秦百家争鸣的目的。
顾雍幼时曾经拜蔡邕为师。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顾雍从小聪明机灵。少年时曾从因避怨而隐居于吴郡的蔡邕学琴与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
蔡邕原名蔡雍。他对顾雍的才华十分赏识。认为将來必定有所成。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相赠。
顾雍因受到蔡邕称赞。故字元叹。顾雍弱冠之年。顾雍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孙坚占据整个江东时。他便受到了孙坚的重视。亲自对顾雍进行了一番考核。这才发现顾雍一鸣惊人。直接将顾雍任命成庐江太守。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当时张昭极力反对。可是事实证明。顾雍并不负孙坚的厚望。果然将庐江治理的井井有条。
甘宁在街巷中打听了一番。得到了乔氏的确切住所。便急忙回到了高飞的身边。说道:“主人。已经打听到了。就在城东。”
高飞点了点头。对甘宁道:“前面带路。”
两个人步行到了城东。甘宁在前面带路。高飞跟在甘宁的后面。很快便來到了一个府邸。
府邸并不豪华。也不壮观。更不显得富庶。而是那种中规中矩的书香门第之家。即便是远远地站在府邸的外面。也能闻到府邸里面传出來的那种墨香。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
匾额上写着“乔府”两个字。苍劲有力。字迹规整。看的出來。这两个字是出于名家之手。
乔府的大门是关闭着的。Www。。com高飞见状。便对甘宁喊道:“去敲门。”
甘宁“诺”了一声。便立刻过去敲响了乔府的大门。
不久。一个年迈的老汉缓缓地将门打开了一条缝。看了一眼站在门外的甘宁。他并不认识。便问道:“你找谁。”
“久闻乔公大名。我家主人特來拜会。”甘宁一边说话。一边递上了名刺。交给了那年迈的老汉。
所谓的名刺。其实就是名片。
名片在中国。经历了谒、刺、帖、片几个历史阶段。
名片起源于交往。而且是文明时代的交往。因为名片离不开文字。
原始社会沒有名片。那时人烟稀少。环境险恶。人们生存艰难。交往很少;文字还沒有正式形成。早期的结绳记事也只存在于同一部落内部。部落与其他部落沒有往來。
到了奴隶社会。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尽管出现了简单的文字。也沒有出现名片。奴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绝大部分人都固着在土地上。奴隶沒有受教育的权利;少量世袭奴隶主。形成小的统治群体。由于统治小圈子长期变化不大。再加上识字不太普遍。也沒有形成名片的条件。
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战国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随铁器等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经济也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它流派形成百家争鸣景象。
各国都致力于扩大疆土。扶持并传播本国文化。战争中出现大量新兴贵族。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关系。经常的联络感情也在所难免。于是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名称“谒”。
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沒发明)。Www。。com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 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随汉初疆域扩大。“谒”的使用越來越普遍。
到了东汉。“谒”之名称被“刺”所取代。材质仍为竹木之类。有人还在“刺”上添加了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峰之用。名曰“爵里刺”。这种官场名片有专门的书写格式。要把所有的内容在“刺”的中央写成一行。不能拆分。故而也叫“长刺”。
有个故事叫“遍谈百刺”。三国时。魏国大将夏侯渊有个儿子。是个神童。叫夏侯荣。日诵千言。过目辄识。七岁能诗文。皇帝曹丕听说后召见他。宾客有上百人。人各一刺。上书爵里姓名。荣一过目。与之接谈。不谬一人。人人皆称之为奇。
那老汉看了一眼名刺。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见名刺上面写着“吴。平南将军羽高。字子飞”的字样。脸上沒有起一丝波澜。只轻轻地对甘宁说道:“在这里等着。”
说完。老汉便关上了门。
甘宁怔了一下。扭头对高飞道:“主人。这看门人竟然…”
“算了。入乡随俗。在燕国我们不是也不用名刺吗。再说。乔公也非同一般。想必前來摆放的各级官吏多不胜数了。自然也就麻木了。”高飞摆手道。
甘宁退到了高飞的身边。不再说话了。
等了许久。乔府的大门再次打开。这次从门里走出來的则是一位满面红光的中年汉子。汉子青须白面。衣衫规整。穿着一袭墨色的长袍。看上去很有大家的风范。
那中年汉子看了一眼高飞和甘宁。便径直走了出來。朝着高飞拱手道:“老夫乔伟。见过平南羽将军。”
高飞给自己重新起了一个名字。叫羽高。字子飞。因为高飞的名字已经传遍了大汉的山河。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便用羽高为名。子飞为字。反正不管怎么变。都是高飞、子羽这四个字。
他急忙拜道:“在下羽高。久闻乔公大名。特來拜会。”
乔伟急忙道:“将军前來拜会。老夫有失远迎。请将军快到舍下一叙吧。”
说着。乔伟便将高飞、甘宁迎入了乔府。
大厅里。高飞、甘宁坐在那里。不住地打量着客厅的墙壁上挂着的字画。书香门第果然非同凡响。就连字画都是名家手笔。
乔伟命下人端上茶水伺候。笑吟吟地说道:“将军亲自前來。当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只是。我与将军素无來往。不知道将军前來。所谓何事。”
高飞从乔伟自报姓名开始。便一直在纳闷。他一直以为二乔的父亲是乔玄。可现在看來。应该不是。后來细细的想了想。也觉得乔玄并不太可能是二乔的父亲。因为乔玄的早就死了。在黄巾之乱爆发前就死翘翘了。怎么可能还会生下大小乔呢。
“看來。《三国演义》并不可取。其中有许多与史实不符的部分。”高飞寻思了一番。在心中默默地说道。
“哦。我也是久闻乔公大名。并无甚要事。只是想來拜会一下。毕竟乔公的名声远播嘛。”高飞解释道。
乔伟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实赖祖上的荫得。其实我也并不是什么乔公。乔公乃是对于我父亲的尊称。我父亲病逝多年。赖的江南的才俊们还时常前來拜会。便将我称为乔公。听将军的口音。应该不是江南人士吧。”
高飞平时不怎么说话。因为他不会说江南的方言。平时和有名望的人对话。也都使用大汉的标准普通话。那就是所谓的洛阳话。古代沒有普通话。许多人都说方言。但是不管是哪朝那代。都有一种官方的语言。那就是根据国家的首都在什么地方。就以首都附近的语言为官方语言。也用此进行交流。
“呵呵。乔公聪慧。实不相瞒。在下确实不是江南人。是辽东人。和安东将军程普、安北将军韩当一样。我门都是來自幽州的人。”高飞解释道。
乔伟道:“这并不重要。只是。老夫并未听说过在吴国有将军这号人物。或许是老夫孤陋寡闻了吧。不过。老夫阅人无数。倒是觉得将军气度不凡。别有一种威严……其实。前些日子。燕王高飞莅临吴国。消息奔走相告。当时老夫就在曲阿。有幸目睹过燕王一眼……”
高飞见乔伟有所暗指。似乎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便哈哈笑道:“乔公眼力非凡。那我也就不再隐瞒了。我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