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幕后推手 -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 我的伤心谁做主
孙策斜眼看了周瑜一眼。见周瑜点了点头。便说道:“当然可以。只是。先生要如何进城呢。”
司马朗笑着答道:“两国交兵。不杀來使。我想他们不会对付一个手无寸铁的人的。皇帝陛下。外臣还有要事在身。请陛下下命令吧。外臣才有进城和敌军交涉的筹码。”
孙策对周泰说道:“幼平。你都听见了。还不快去传达命令。”
周泰“诺”了一声。便出了大帐。司马朗也随后告辞。
孙策见司马朗走了以后。不解地问道:“公瑾。司马朗此來的目的似乎并不是催促我们进兵。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好像是要从江陵城里接出什么人。”
“静观其变。伺机而动。如今荆南四郡已经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江陵已经是一座孤城。只要死死的围住。江陵早晚被我军拿下。如今江陵城里有十万军队。我军不过才十五万。强行攻城必然会造成损伤。可能会伤亡很多。不如先让华夏国开打。我军静观其变。最好是他们两败俱伤。我们再出兵占领江陵、襄阳等地。”周瑜道。
“公瑾。朕真是越來越佩服你了。”
周瑜和孙策相视而笑。对于周瑜來说。心中一直对华夏国有所戒备。包括孙策在内。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也是如此。这些年。吴国效仿华夏国。展开炼钢的工业。开矿、采矿等等同时进行。在兵器和装备上已经大有提升了。暂时告别了铁器时代。进入了钢铁时代。
不过。吴人冶炼的技术始终不如华夏国。造出來的钢铁装备也不如华夏国的坚硬。兵器也不够锋利。但是对付山越、越国、荆汉这些较为落后的国家。还是有很大的效果。
但是。吴国却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題。那就是要想发展工业。必须有强大的农业作为支撑。起初几年吴国的工业突飞猛进。但是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吴国境内出现了多次饥荒。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水患、泥石流、海啸都伴随着吴国。使得孙策和周瑜不得不暂时放弃工业的发展。从而将资金全部用在了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上。逐渐稳住了国内局势。
直到后來。孙策和周瑜才想明白了一个问題。那就是当时高飞为什么会这样帮助他们。送给他们新式武器连弩。送给他们精钢制成的武器和装甲。甚至连利用鸽子传递信息的技术也一并送了过來。表面上看高飞是在帮他们。实际上是在害他们。因为。近年來为了开采矿产。冶炼钢铁。吴国耗费之巨。以至于无法拿出钱财去干其他的事情。兵甲虽利。却也造成了百姓的饥荒。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自然灾害也随之而來。新平定的山越等地民心不够稳妥。经常发生暴动。
吴国外强中干。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演变过程。也是高飞这样支持吴国的最终目的。除了这些方面。高飞还对吴国施行了经济上得掠夺。他再每次商贸中。都会加上一些吴国境内常见的。但是又不值钱的。还有一些吴国沒用的东西。比如吴国境内的水果、蔬菜、植物、还有橡胶等等。高飞用北方产的粮食作为交换。一方面是在扶持吴国。可实际上。确实一种变相的经济掠夺。
尤其是对一些植物的需要。导致在吴国境内掀起了一番开挖大山的行动。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成片成片的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所以大雨一下。就会产生洪涝灾害。
虽然这些问題周瑜和孙策直到五年后才看出來。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了。在国力上。始终沒有太多的增加。相反有些地方还倒退了。五年來。换來的只有那一堆兵器和装甲。然而却丢掉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此次出兵。孙策和周瑜也是一致意见。那就是抢占富饶的荆州。以荆州这片盛产粮食的地方。來弥补吴国境内粮食的严重不足。
当日。吴军兵退十里。司马朗这才得以有了进入江陵城洽谈的筹码。Www。。com
司马朗单骑奔驰到江陵城下。此时雪已经停了。但是厚厚的积雪依然健在。城头上的汉军将士也都是严阵以待。看到城外翩翩來了一个骑士。不由得都是一阵迷糊。
“华夏国。外交部。尚书令。司马朗。奉我华夏国神州大皇帝陛下的旨意。前來江陵求见汉荆南大都督诸葛大人。烦请通报一声。”司马朗这个外交部的尚书令当的也是如鱼得水。这几年走过许多地方。东奔西跑的。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为华夏国也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江陵城上的人听了以后。都是一阵吃惊。因为包围他们的是吴国的军队。Www。。com可是來的使臣却是华夏国的。而且还是单人单骑。
不过。守城的校尉并未怠慢。急忙派遣人去太守府通知荆南大都督诸葛瑾。
诸葛瑾这五年來。一直留守荆南四郡。辅佐关羽、张飞。关羽、张飞调走之后。他就被封为了荆南大都督。统御这汉国的半数兵马。事实上。汉国三十万。在诸葛亮登台的那一刻。汉国的兵马。表面上就控制在了诸葛氏的手里。诸葛亮在襄阳。诸葛瑾在江陵。兄弟二人竟然肩负起了汉国的命脉。倒是一个很戏剧化的一幕。
太守府内。诸葛瑾听到司马朗來了。便笑了笑。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说道:“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他來了。”
当即。诸葛瑾便亲自去了城门口。命人打开城门。亲自出迎。仪仗队伍一字型排开。对司马朗显得很是重视。
司马朗也沒有料到会有这种结果。见诸葛瑾亲自带着仪仗队伍出迎。也有点迷惑。
两下照面。司马朗翻身下马。一身宽袍的他朝着诸葛瑾拱手道:“华夏国外交部尚书令司马朗。见过荆南大都督诸葛大人。”
诸葛瑾身体修长。白面青须。一身墨色的长袍看上去极为儒雅。而且他本人也有长者之风。所以待人接物总是会显得格外亲切。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诸葛瑾对司马朗并不陌生。之前曾经在蜀汉国的都城成都内有过几面之缘。所以。二人一见如故。
诸葛瑾很是亲切地拉住了司马朗的手。呵呵地笑道:“伯达兄。我可是等候你多时了。这里冷。快快入城吧。”
司马朗比诸葛瑾要略大两三岁。所以诸葛瑾才称呼司马朗为伯达兄。伯达。是司马朗的字。
司马朗听后。心里盘旋着。暗暗地想道:“诸葛子瑜如此热情。是何道理。”
也不多想。暂且跟着诸葛瑾入了江陵城。两个人在太守府内坐下。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诸葛瑾命人升起火炉。端上酒食。之后便屏退了左右。
“伯达兄。请。”诸葛瑾端起一壶温过的酒。亲自给司马朗倒了一杯。
司马朗一饮而尽。从不担心。但是。他心存疑虑。还是忍不住问了出來:“子瑜贤弟。你好像知道我要來一样……”
诸葛瑾也不隐瞒。点了点头。说道:“不仅知道。还知道你此來的目的。”
“你知道。”司马朗一阵惊诧。
“知道。是不是为了关、张两位家属而來吗。”诸葛瑾从不饮酒。便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你真的知道……你怎么会知道。”在司马朗的印象中。诸葛瑾虽然聪慧。可是绝对不可能未卜先知。所以发出此问。
“实不相瞒。是舍弟告诉我的。”
“你弟弟。”司马朗一时沒有反应过來。在脑海中思索了片刻。便叫了出來:“诸葛孔明。”
诸葛瑾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孔明。”
司马朗道:“如果是孔明。那就沒有什么疑虑了。他肯定比你先知道关羽、张飞投降了我军的……”
“伯达兄何必自欺欺人呢。关、张两位将军。似乎不会那么轻易投靠贵军吧。如果不是舍弟从中作梗。只怕关、张两位将军也不会对我主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