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继续寻找藏宝图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刘荆洪
刘傻子教授说,在古人的眼中,神圣的太阳,清晨日出时,东方红霞一片,中午,艳阳高照,金光灿灿,分外炎热,傍晚,夕阳西下,晚霞绚丽。古人对太阳一天之内的温度变化,无法理解,太阳女神羲和在甘渊中浴日,使其降温的传说,流传至今。
张洪德教授说,《山海经图》中有一女子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浴的场景。《山海经》则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的典故。根据黑齿国在“汤谷上(南)”,汤谷地望应在黑齿国之北,其地下考古所对应的是日照市的尧王城遗址,这就是所谓的“十日国”,羲和之国。而汤谷就是东夷人祭祀太阳神的圣地。
黄梅导游说:“尧王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相当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尧王城龙山古国的‘都城’。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后认为,该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当与两城镇遗址面积相仿。
杨扬导游说: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土坯房建筑,特别是奠基石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在建筑领域举行奠基仪式的先河。墓葬的葬俗独具特色,在墓主人周围镶陶片,构成方形墓框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该遗址出土的铜渣,表明该地最先迈进了铜石并用的文明时代。
张洪德教授说:“根据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与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普查结果,尧王城周边地区为三级聚落分布。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尧王城遗址面向大海,背靠老牛头顶,双山,白云寺等山系,右是竹子河和大寨山和磴山,左为傅湍河和奎山。十足的帝王之气和风水宝地。”
刘傻子教授说:“尧王城墓葬考古表明,墓向均朝向遗址南部的磴山一带。”张洪德教授还说:“磴山东北麓有石盆山,石盆山上有众多关于太阳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传说。现在仍然有太阳神石、石祖像、太阳神陵、鸡呴呴喽山、老母庙等遗迹。石盆山中的山谷为秦始皇所命名的望仙涧。根据清人王陨的记载,望仙涧中有老母庙,祭祀的是女娲和羲和。”
田幻想说:“嗟丘和大人国的地望大约在江苏灌云县大伊山一带。该区域的考古文化为大伊山新石器时代石棺葬遗址,该遗址,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城北一公里处,大伊山东南角山麓台地的青风岭上。”
刘傻子教授说:“遗址揭露面积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石棺墓葬”64座,随葬文物150余件。大伊山遗址反映出典型的大汶口等北方文化的类型特征,又含有苏南文化的某些因素,是东夷文化的前沿。”
张洪德教授还说:“该区域的考古文化有如下代表:北青墩庙遗址,系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城头镇青墩庙村北,为一大河湾沙滩,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盐仓遗址,该遗址位于海头镇盐仓城村,史载为春秋莒国盐官驻地,汉代在此驻城,为一东西走向的台地,长120米,宽115米,高3米。”
田幻想说:“据此,王亥的困民国应该是竖亥的方国。远古时期人们的地理顺序是南、西、北、东,也就是说,《山海经图》与今天的地图恰恰相反,即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刘傻子教授说:“雨师妾国可能在海曲古城一带,东海峪遗址遗址为其代表。2006年,该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公布面积有8万平方米,中美联合考古队进行‘区域系统调查’时认为该遗址当为20余万平方米。”
田幻想说:“东海峪遗址房屋建筑分布密集,反映出这里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原始村落。从‘东海峪遗址’房屋的建筑看,房屋台基的出现、夯筑技术的使用,都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夯筑台基式土木建筑的先河,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房屋建筑出现‘散水’设施,说明先民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防潮技术。”
黄梅说:“东海峪遗址明显不属于尧王城古国,因为东海峪墓向多以向河山为主,而尧王城墓向多朝向石盆山。东海峪出土有陶玲,应当是雨师祭祀时用的乐器。”
杨扬以导游的口气说:“玄股国地望大约在两城遗址一带的地域。两城遗址背山面海,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据英国版本《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中国山东日照市两城为亚洲最大的城市。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该遗址文化层厚2—5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刘傻子教授说:“文化层以龙山文化层为主,这里出土了全国唯一的一件兽面纹玉锛;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玉钺也是玉器中的精品;陶器的器型十分丰富,出土的器物造型几乎涵盖了此后历朝、历代的造型,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性也极强,遗址中出土的陶鸟、太阳纹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证明两城镇先民不仅是一个崇尚鸟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太阳的民族。”
黄梅说:“两城镇遗址有三圈城壕,遗址是所处聚落群的一个核心,是两城镇古国的“都城”;遗址内发现了近百平方米的房址,应为祭祀或大型聚会所用;葡萄酒的发现,驳斥了中国酿葡萄酒外来说,把中国酿葡萄酒的历史提前了两千年;浮选的小麦标本是考古的重要发现,证明龙山时代中国北方,鲁东南地区是一个旱涝适宜的农作区。”
张洪德教授说:“劳民国可能在胶州市三里河到青岛市区一带。地下考古以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为代表。该遗址属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村神仙沟西,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
黄梅说:“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属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经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其中,薄胎黑陶器(又称蛋壳陶器)是中国龙山文化独有的文化遗存,工艺之精,实属罕见。”
张洪德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1件该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39克,口盘部分仅厚0.3毫米,薄如蛋壳,光亮如镜,堪称绝世佳作。另外,还发现龙山文化类型墓葬近百座,大汶口文化类型墓葬。
刘傻子教授说:“古莒国曾立都于胶州市三里河不远的地方——计斤,即《左传》上的“介根”。袁兆国在《莒国文明注青史激荡演义六百年》一文中说:“据有关历史考古专家推论新证:在历史上,随着莒国变迁,国都也多次转移新址。其一说约在商代莒都曾一度迁于江苏赣榆,到西周时又迁回莒地,初都莒地陵阳河大汶口文化城,继而段家河龙山城。”
田幻想说:“又一说莒国初都介根(今胶州市西南),后徙于莒。还有一说春秋莒国有三都,即:莒城、渠丘、郓。莒城即今县城地;渠丘在莒城南,当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境;郓在莒城北东莞镇,当即袁家庄东周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