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海底河谷与石油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刘荆洪
小梦石打开穿越号机器人手机的穿越功能,沈聪明编辑、李任惠科普作家、于张喜文史作家、齐红霞特警、沈琳特警,红学家范想林、考古学家张洪德、神话学者夏青、刘媛媛编辑、程萍编辑、林燕子舞蹈家等,纷纷打开魔衣与魔幻背心的穿越功能,他们穿越来到了海洋专家高敏身边,他们听见高敏说:“孩子们,穿上潜水服。”
然后,沈琳特警带着小燕子、小波、小明、海狮小亮、小聪,潜水来到大陆架区域。齐红霞对沈琳特警说:“沈琳,怎么这里还有一个你呢?”沈琳特警也觉得奇怪,说:“是呀,怎么还有一个我呢?”沈聪明说:“你们真是与刘梦石一样傻,我们是穿越来的,见到当时的你有什么奇怪的。”沈琳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我们是穿越过来的,我见到的沈琳难怪比我要年轻。”
高敏所长说:“大陆架是陆地的直接延续,大约在一万多年前,曾是陆地的一部分。人们对大陆架的碳氢化合物的形成规律,有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已发现深海盆地也有大量油气资源。”
刘梦石教授说,几乎所有的大陆架,都可以成为勘探、开发石油的目的地,都有希望开发海洋油气区。在世界大洋中,深海洋盆与大陆边缘、小洋盆的油气远景,有明显的不同。
考古专家张洪德教授说,在墨西哥深达 3500 多米的海渊中钻井,探明有含油沉积岩层。因此,大陆坡将成为人们向海洋探寻油气宝藏的场所。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将近 30%来自海底。海底天然气所占比例,接近总产量的 12%。
海洋爷爷高敏所长说:“东海大陆架宽广,沉积厚度大于 200 米。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可能比石油还要大。南海大陆架是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约 2000~3000 米,有的达 6000~7000 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生油岩层厚达 1000~4000 米,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4 亿吨,天然气储量 9800 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
沈琳特警也是公安部门的计算机专家,她通过计算机找到一系列数据:“2000 年,海洋为人类提供 50%的原油。大部分拥有出海口的国家,都想开采海洋石油与天然气。据科学家估测,全世界可采石油储量 3000 亿吨,其中,海底可开采石油储量约 1350 亿吨。”
小聪问:“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大陆架区?我认为,较深水域的大陆坡和大陆隆也拥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王可博士说:“问得好,只是目前大陆架对石油的生成和聚集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大陆架区的有机物来源丰富,快速沉积和沉降,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较高的地温,有利于有机质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储油层的多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生油岩中烃类的排出和运移。”
海洋专家高敏说,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向大海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冰川消退,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为什么它们如此地酷似陆地上的河谷?这同大陆架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原来,大陆架曾经是陆地的一部分,只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使得陆地边缘的这一部分,在一个时期里沉溺在海面以下,成为浅海的环境。
科普作家刘梦石教授说:“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巨厚的沉积盖层,足以防止油气的散失。加之水深较小便于开发,因此,近 20 年来,世界各地共发现了 1600 多个海洋油气田,其中,许多处于中国辽阔的海域和大陆架。”
科学博士说:“一些小洋盆海域闭塞,海水循环受阻;在早期,大陆破裂阶段,环境也比较闭塞,故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可见,大陆边缘和小洋盆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世界上已发现的海上油气田,大都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区。 ”
海洋爷爷说:“近 40 多年,科学工作者经过海上石油勘探,发现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79 年,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 220 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17 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的 24%和 23%。”
刘梦石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水下河谷吗?”沈聪明一听哈哈大笑:“程萍、刘媛媛、林燕子、齐红霞,你们听见没有。我的妈呀,刘傻瓜真是要让我笑死吧,这是海洋,还有水下河谷的?”
沈聪明根本没有想到,真有海洋地下的水下河谷。海洋专家高敏说:“沈聪明编辑,科普作家刘梦石说的对,真有水下河谷。水下河谷是指那些在海底形成的河流状地貌,它们沿着大陆架蜿蜒前行,有时甚至改变流向,形成类似牛轭湖的河段。这些河流主要由淡水构成,与陆地上的河流相比,水下河谷的流动更为复杂和多变。”
考古专家张洪德教授说,水下河谷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对海底进行声纳制图时开始被科学家们所认识。这些河流大多源自大河河口,如亚马逊河和刚果河,在海底厚厚的沉积物中崎岖前行。科学家们将这些水下河道比作陆地上成熟的水系,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
水下河谷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在大陆架上冲凿而成,就像一个河流体系的源头。河流从那里流进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河道,这些河道随大陆架上下起伏。水下河谷的流动一次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一次带动的泥沙沉积物抵得上全世界陆上河流一整年所冲运的量。
王可毕竟是见多识广、只是渊博的博士,他说,北美的哈德逊水下河谷沿东南方向伸到大西洋底,顶端是浅平的半圆形,向下游逐渐变深,最深处在海面以下100米,而谷地两旁的海底深度只有40米。下游出口处呈三角形散开,类似于河流入海的宽大河口。
在东南亚,苏门答腊与加里曼丹之间的巽他大陆架上,有着树枝状的水下河谷系统,一条向北流,一条向南流,两条水下河谷的海底分水岭就是两片微微上凸的海底高地。这些水下河谷底部都是慢慢地向下游倾斜的,横剖面与平面外形同陆地上的河谷几乎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