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盘根错节(3) - 忠魂依旧守辽东 - 故国有日月
一场始料未及的政治风暴突然来临,牵一发而动全身,辽东,山东,京城都乱了起来。
京城,兵部衙门。
左都御史张永明背着手在值房内走来走去,时不时问问兵科给士中石星,为什么杨博还不到。
不是张永明不耐烦,而是他已经在兵部等了足足一个时辰,热茶换凉茶也是一杯又一杯,就是等不到杨博的到来,只有一个石星跟自己打哈哈。
“杨大人怎么还不来?”张永明焦急地踮起脚尖向屋外眺望。
石星还是那一套,“张大人稍等,杨大人马上就到。”
“马上?老夫在这里已经等了足足一个时辰,杨博到底来不来?”见张永明直呼其名,别说石星,就连傻子也看出来他是真生气了。
是啊,本想做个顺水人情,谁料李辅在辽东惹下这么大的麻烦,先抓知府,再扣按察使,最后一杆子捅到京城,若不是提前和内阁首辅徐阶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打好招呼,将李辅的奏疏淹了,恐怕还要捅出更大的乱子,倒不是嘉靖帝怎么样,而是怕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发难,本就破朔迷离的政局就会更加凶险。若真是如此,都察院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张永明已经六十六岁高龄,现在就想着混到退休,安全着陆,可不想闹出个晚节不保惹什么麻烦。
“张大人,稍安勿躁,老夫这不是来了吗。”张永明转身一看,只见满头白发的杨博身着兵部尚书的二品朝服走了进来,并没有穿那件绯豸衣,想必是刚从内阁回来,内阁首辅徐阶从不穿圣上御赐的蟒袍,而是供在家里,于是形成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入内阁议事的官员都只能穿朝服,表示对内阁首辅徐阶的尊重。
“杨大人,你可算来了,李辅之事老夫还要和你商讨呢。”张永明上前道。
杨博将张永明引入宾座,吩咐石星看茶,却被张永明拦住,意思是都喝了一个时辰的茶了,还是先谈正事吧。
杨博看出张永明的意思,吩咐石星退下,之后不慌不忙地从袖口抽出一张吏部的委任状。
“张大人莫慌,徐阁老和你我是老交情,听说此事后边将老夫传至内阁,商讨此事,这不,已经想出对策了。”说着,杨博轻轻点了点书案上的委任状。
张永明赶忙抽出信笺,翻看委任状,当看到“巡按御史李辅分管军务,不干预地方政务”这一句后,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下,长出一口气道:“徐阁老不愧是徐阁老啊,如此处理真是巧妙啊。”
“嗯,釜底抽薪,明令李辅巡视军务,这样此案就能移交别人处理。”
张永明点点头,“那老夫再派遣一个钦差御史前往辽东接管此案,告诉他一定要息事宁人。”
杨博沉思一阵,补充道:“再让陆炳派出一队锦衣卫审理此案,和你派去的御史组成钦案调查团,一切事务中央接手,将李成梁摘出来,一来防止案情节外生枝,二来也好将李成梁早些调入京城。”
听杨博如此高见,张永明不由投出赞叹的目光,看来姜还是老的辣,这个杨博能混到兵部尚书,太子少保,高超的政治智商和心机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如此震惊朝野的大案,徐阶和杨博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干净,果然不是等闲之辈啊。
五日后,新的钦差御史和锦衣卫来到辽东,全面接管兵器走私案及辽东贪污案。
一早得到消息的李成梁为确保李尚胡安全,私自偷梁换柱,用另一个死刑犯将其调包,一来是李尚胡此人对马市内幕极为了解,留下来日后必然有用,二来就是为李辅着想,若是李辅日后官做大,能够治理辽东,那李尚胡必然是一个最好的内线。
现在的李辅已是对朝廷心灰意冷,原本以为朝廷会全力支持他铲除辽东蛀虫,谁料自己却被一纸调令排除在外,和此案毫无关系,虽然朝廷的意思是派遣专案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朝廷是在和稀泥,想要把此案快速抹平,不想再生波澜。
就在新御史到来,锦衣卫全面接手案件的日子里,李辅整天闷闷不乐,很少喝酒并认为喝酒误事的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内借酒消愁,感觉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和拳拳报国心,却被自己深信不疑的朝廷无情忽视耍弄,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仿若一把把尖刀刺在自己心头,别提有多痛苦了。
就在李辅日渐低迷消沉的时候,辽东总兵杨照适时出现。
“钦差大人,还难受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如此呢?看开点。”杨照拎着一坛美酒来到李辅的书房。
李辅见杨照前来,赶忙拖着醉醺醺的身体向杨照行礼,险些跌了跟头,好在杨照是武将,眼疾手快,第一时间将李辅搀住,“钦差大人,瞧你喝的,本想和你一醉方休,你却先喝醉了,真是有些不够意思啊。”
李辅摇摇头,一脸失落道:“杨大人就不要拿我这个七品御史打哈哈了,我李辅现在才知道,什么钦差御史,什么代天子巡狩,都是假的,只要朝廷一纸调令,我就什么都不是,本想铲除辽东贪官,为朝廷出力,还辽东百姓一个清平世界,谁料天意弄人,功亏一篑啊。”
见李辅大发牢骚,杨照不禁笑出声来,暗念李辅虽进士及第,天子门生,满腹的锦绣文章,但论为官之道,李辅还只是一个愣头青,和自己此前猜测的基本一致。但转念一想,这个李辅也是为兵部和锦衣卫出力,这才落到现在的处境,每日借酒浇愁,算来自己也有责任,出于道义,杨照也必须帮助李辅度过难关,更何况现在的辽东还需要李辅。
“李大人,调令写得清清楚楚,只是分管边事,又不是撤职,您现在还是代天子巡狩的钦差。”
杨照的话让李辅茅塞顿开,瞪大眼睛看着杨照,酒意消了一半,心想:是啊,我李辅现在还是钦差,并不是报国无门,还能为国效力,只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专心边事而已,干好了还是能够大有作为的。
杨照见李辅的神情渐渐恢复,有几分当日刚来辽东那英姿勃发的样子,便加重语气,深情投入地又道:“钦差大人,辽东乃是九边之首,肩负拱卫京师的重任,但自弘治爷后,辽东边备日益废驰,不仅六堡丢失,边墙也多处被毁,嘉靖二十二年后建州女真公然背叛朝廷,辽东日危,大明边事再起,如今大争之世,正是你我英雄用武之时,既然朝廷发来调令,让你分管辽东边事,何不全心全意为辽东的国防事业出一把子力气?辽东安则蓟辽安,蓟辽安则京师安,京师安则天下安,若是你我通力合作,巩固辽东防务,为京师建立牢不可破的桥头堡,对于国家安全定是功不可没,到时候后人论起此事,也会由衷赞叹,称你我为当世名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