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督办河道(2) - 忠魂依旧守辽东 - 故国有日月
朱衡在书办的簇拥下来到钦差衙门,本想直接找李成梁商讨疏通河道之事,谁料李兴拦在门口,说李成梁正在休息,死活不让朱衡进去。
朱衡是工部侍郎,误了工期可担待不起,故在客厅等了一个时辰便没了耐性,一拍茶案,一反常态冲着李兴喝道:“李兴,疏通河道可是朝廷的军国大事,他李成梁身为钦差,督办皇差,当责无旁贷,今日本官前来于他商讨,他却推脱不见,胆子也太大了吧?”
李兴虽是老实人,但也不会把李成梁风流韵事说出来,只得解释道:“朱大人息怒,李大人他昨夜翻看《潮白川水文志》到了三更,确实累了,还望朱大人见谅啊。”
“看《潮白川水文志》?我看是睡在温柔乡里忘了时辰了吧?”
“哪里哪里,李大人他……”
没等李兴将谎话编圆,李成梁便伸着懒腰从后堂走了出来,见来者是朱衡,赶忙施礼:“原来是朱大人啊,有失远迎。”随即指责李兴道:“李兴,朱大人前来,你为何不报?”
李兴心领神会,故作委屈道:“卑职见大人休息,不敢打扰,这才……”
“好了好了,别演了,钦差的私事我朱衡管不了,但公事我们必须好好谈谈。”朱衡摆摆手,示意李成梁别废话了。
李成梁笑着点点头,让李兴关门退下,端起一盏茶来到朱衡面前双手奉上:“朱大人,是工部停的工,为何来钦差衙门找我啊?”
“我的李大人啊,这不是有急事吗,现已和三部协调妥当,就差和你商量了。”朱衡将茶一饮而尽,抽出袖筒内的一封书信递给李成梁。
李成梁接过信件看了看,好奇地问出了和赵炳然一样的问题:“朱大人,你们工部不出人,派一个巡按御史来,能行吗?这潘季驯以前当过推官,管司法的,哪里会治水啊?”
朱衡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个潘季驯恭谨好学,在广东当巡按御史时曾参与珠江的疏通,是个不错的人选。”
“原来如此,既然朱大人觉得合适就用吧,说实话,我对疏通河道可是一窍不通啊。”
见李成梁同意,朱衡满意地捋捋长髯,在屋内踱步:“如此便好,既然三部和钦差都无异议,那就请潘季驯来当潮白川河道疏通的顾问,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定能按时竣工,为蓟门源源不断地送出粮草军械。”
李成梁也起身,冲着朱衡拱手:“朱大人为国事尽忠,乃是我朝大幸,我李成梁定会全力配合,助工部早日竣工。”
说起这潘季驯,也是一个颇有传奇故事的人,此人字时良,是浙江湖州人,在风雨飘摇的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那一年的庚戌之变,京城被恐慌笼罩,但潘季驯却沉着冷静,两耳不闻窗外事,全心全意准备科举考试,最终金榜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