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严党徐党(1) - 忠魂依旧守辽东 - 故国有日月
何谓严党?严嵩之党?何谓徐党?徐阶之党?
错!
严嵩非严嵩之党,徐阶亦非徐阶之党,二人之党争乃天下之党争!
严嵩何人?为何能被列入中国古代十大奸臣之列?
徐阶何人?为何能成为大明一流政治家,帝国第一官僚?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严嵩和徐阶的履历,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内心,再回头看看严嵩和徐阶这对天生宿敌,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如何踏上了这条党争之路,就再也不能回头。
严嵩,字惟中,号勉庵,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二甲进士,位列全国第五名,是进士中的佼佼者,时年方二十五岁,在众人眼里,确实是个难得的天才。
由于成绩优秀,严嵩顺利进入大明内阁培训班的翰林院,任庶吉士,授编修,如果不出意外,必将会是帝国官场令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松江府华亭县人,嘉靖二年一甲进士,全国第三名——榜眼,也是风靡一时的新科进士,时年二十岁,更是一个天才。
和严嵩一样,徐阶的成绩足够优秀,也就读于大明内阁培训班,入翰林院授以编修之职,可以说和严嵩的起步基本相同,也会是帝国未来的大人物。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在八股取士的镣铐中书一篇锦绣文章,策论天下,洞察寰宇,却又处处扣题,笔笔精华的两位可谓是青年才俊,而且二人还被另一位在帝国手眼通天的高人评价过,此人便是十二岁中举,十九岁进士及第,折腾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而不倒,权倾朝野的杨廷和。
弘治十八年,杨廷和乃是太子朱厚燳的老师,帝国未来的首辅,见二十五岁便进士及第的严嵩,便断言此人日后将会*纵帝国命运,主宰帝国沉浮。
嘉靖二年,杨廷和乃是内阁首辅,历任四朝,就连嘉靖帝也是他拥立,正值人生巅峰,秉国家神器,即使嘉靖帝也要让三分面子。杨廷和阅过徐阶的文章之后,赞叹不已,曾拉着内阁同僚道:“此子他日之成就定不在你我之下。”
牛人就是牛人,杨廷和一语成谶。
现在我们看看严嵩和徐阶接下来的命运。
说来这也是一笔糊涂账,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复杂,乃是常人所不能想象,列位看官若是有兴趣可以去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因为此书是大明普及教材,且文笔很好,比日月强百八十倍。
历史是连续的,有因有果,为了将事情阐述清楚,日月也就微微班门弄斧,为读者将其中曲折捋一捋。
严嵩在翰林院就职三年后丁忧归乡,在家乡的钤山堂隐居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正德十一年起复官职,并在嘉靖四年调回北京,后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得到嘉靖帝赏识,自此踏上了平步青云之路,于嘉靖十五年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此时正是大礼议后期,严嵩在与嘉靖帝的几番政治博弈中摸准了嘉靖帝的脉搏,也学会了如何应付性情乖僻多变的嘉靖帝。从此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入阁拜相。
(注:大礼议——从嘉靖帝登基到嘉靖十七年间的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争论,乃明朝嘉靖年间因明世宗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政治纷争,此次纷争加剧了嘉靖一朝的君臣矛盾。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的独子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燳无后,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原为藩王的嘉靖帝朱厚熜奉旨进京登基称帝,但朝廷始终坚持嘉靖帝要以弘治帝为皇考,认其为父,却让嘉靖帝把亲生父亲当为皇叔,这是嘉靖帝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初出茅庐的嘉靖帝和满朝大臣展开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礼议。)
同样在大礼议中打滚,徐阶却和严嵩大不相同,在性格乖张的嘉靖帝面前,严嵩选择了妥协,丢弃了所有的仁义道德,以个人为中心,以利益为半径,自私自利,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戕害忠良,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为了保全官位不择手段,从一个备受追捧的青年才俊彻底沦为一个遭万世唾骂的奸贼佞臣。
徐阶呢?他没有,他一直坚守着做人的原则和为官的圭臬!
嘉靖初年,在大礼议中投机成功的内阁首辅张璁上疏嘉靖帝,废黜孔子的王号,同时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这是自幼读圣贤书的徐阶所不能容忍的,面对权势熏天的张璁和满朝唯唯诺诺不敢怒也不敢言的百官,徐阶坚决反对,当庭对峙,据理力争,最终得罪了张璁,被贬谪福建延平府推官,从内阁预备队落到毫无前程的地方司法推官之列,犹如天堂跌落凡间。
(注:张璁,字秉用,号罗峰,一个备受争议的首辅。)
但徐阶没有妥协,在延平府任上毫不懈怠,他公正廉明,审理冤狱,创乡社学,捣毁*祠,剿匪平乱,是名副其实的青天大老爷。是金子总会发光,出色的政绩让徐阶脱颖而出,加之有领导赏识,徐阶很快便平步青云,从一个地方官一直升至国子监祭酒,重回京城,回到了他当初被迫离开的地方。
赏识他的领导不是别人正是当朝首辅夏言,此人是个脾气很大却又很有才华的人,也是明朝首辅中很有作为的,而且有趣的是,就是此人扳倒了贬黜徐阶的张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