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诏狱总督(2) - 忠魂依旧守辽东 - 故国有日月
陆炳留下那封密函便离去了,徐阶将黄光升和申时行召至屋内,开始商讨对策。
“师相,这陆炳可信吗?”得知暗中帮助自己的人是锦衣卫后黄光升有些疑惑。
攻于心机的徐阶也不好下判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沉声道:“不论如何,这是倒严最好的机会,不能放过,申时行,你去翰林院将当值的张居正叫来。”
申时行点点头,默不作声转身离去。
这张居正时任翰林院学士,国子监司业,相当于中央干部培训学校的副院长,更是皇储裕王的讲师,手中脉络很广,位置仅次于正院长的国子监祭酒高拱,未满四十岁的张居正就能稳居这样的高位,也是拜徐阶所赐,如果说申时行是徐阶的闭关弟子,那张居正就是徐党中的大师兄了。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二甲进士第九名,入翰林院任职,受徐阶器重,提拔为心腹,混迹官场多年,在徐阶的刻意安排下深藏不露,只等关键时刻完成致命一击。
此时张居正已到值房,见徐阶便拜:“学生张居正拜见师相。”
徐阶满意地亲自扶起张居正,看着自己的政治接班人越来越成熟,且在官场中人缘极好,隐藏极深,就连死对头严党都摸不清张居正到底是哪派势力,心中也十分欣慰,想当年自己的恩师夏言也是这样着重提拔自己,如今换作自己来安排后继之人,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叔大啊,如今情况你也明白了,胜负就在此一举,是时候出手了。”
见徐阶表态,张居正明白摊牌的时候到了,随即问道:“师相,学生听候差遣。”
徐阶轻拍张居正那拱起的手,笑道:“不必大动干戈,只需一封书信就好。”
“书信?给谁?”
“戚继光。”
“戚继光?倒严关他什么事?学生不解。”
徐阶见张居正、黄光升和申时行皆不懂其中奥妙,一捋长髯笑道:“你们还是太嫩啊,陆炳不愧是帝国第一锦衣卫,精于权谋啊。方才他送来密函,暗示老夫告他严家私通倭寇,如此一来,他严家必然土崩瓦解,那些墙头草的严党余孽必然树倒猢狲散。”
张居正半信半疑地翻看密函,见密函上竟书十条罪状,环环相扣,从倭寇之乱起至倭寇之乱终,将十年间严家勾结倭寇的罪名和罪证全都罗列其中,什么严嵩私收倭寇赃款对倭寇侵扰不闻不问,严世蕃任工部侍郎期间私自出售火器予倭寇,严党分子鄢懋卿巡视盐政之时利用职权之便,将极为重要战略转移盐出售给被明军围困到断粮断水的倭寇,最重要的是严党倒台后也是不仅不念嘉靖帝的法外开恩,而是授意私逃在外没有去戍边的儿子严世蕃勾结倭寇意图谋反,就连负责勾结倭寇的小弟罗龙文的名字也列在其中,可谓是证据确凿,诸如此类的罪状每一条都能置于严党死地。看到这里,就连师从徐阶,政治智商奇高的张居正也不仅打了一个冷战。
高!实在是高!纵观嘉靖四十多年,聪明绝顶的嘉靖帝对很多事都看着明白装糊涂,但有那么几条高压线是万不能触碰的,其中之一就是私通倭寇,因为每当嘉靖帝参禅打坐,心无旁鹜之时总有东南的败报传来,不是被倭寇抢了东西就是被汉奸卖了城池,而且在戚继光等猛将出现之前,这些败报基本上天天烦着嘉靖帝,若是现在告诉嘉靖帝他曾经最信任的大臣就是私通倭寇的罪人,恐怕严嵩就算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都说严嵩狠,但陆炳也狠,而徐阶就更狠。
张居正虽现在不如徐阶老谋深算,但悟性极高,话已至此,如何做他也成竹在胸:“师相放心,学生这就给戚继光写信,让他务必将通倭的严党余孽罗龙文捉拿归案。”
徐阶点点头,又吩咐道:“还有,你去诏狱探望探望胡宗宪,此人是个英雄,若不是他主持抗倭,提拔戚继光、俞大猷等一干猛将,恐怕东南百姓还要被倭寇蹂躏,此番我们要借用戚继光,还是去知会一声,毕竟他还是严嵩的门生,国仇家恨摆在眼前,看看他如何抉择。”
张居正眼珠一转,明白了徐阶的深意,领命后转身离去。
且说这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因为政绩突出,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整军纪,固边防,深得到兵部赏识,嘉靖三十年,湖广苗兵闹事,朝廷又调任胡宗宪巡按湖广,参与平叛。在胡宗宪踏入仕途这十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政绩显著,从政经验和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四月,被倭患扰得不厌其烦的嘉靖帝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嘉靖三十五年又擢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浙、闽总督,开始主持东南抗倭大业,在任期间不仅诱降并歼灭倭寇、还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于嘉靖三十九年以平海盗汪直功加太子太保,晋兵部尚书,成为帝国的封疆大吏,高官要员。
奈何在胡宗宪高官之路上最关键的人是严嵩,正是因为严嵩的赏识和重用才使得嘉靖帝越级提拔胡宗宪,算来也是一笔政治账,严嵩看中胡宗宪的能力,认为他可以为自己赚政治筹码,而胡宗宪则认为严嵩的赏识和提拔不仅能让自己位于高位,主持抗倭,完成自己驱除倭寇,忠君报国的理想,还能防止朝中迫害,因为此时最大的奸党就是严党,现在有严党罩着,就能无后顾之忧的施展拳脚了,说白了就是相互利用,不过这一利用就是八年,严嵩对胡宗宪的支持也是所有人都看得见,时间一长,胡宗宪也被视为严党,嘉靖四十一年严党第一次倒台,胡宗宪被逮捕入狱,革职查办。
就在胡宗宪下狱之时,朝中的明白人都愿意为胡宗宪开脱,毕竟抗倭大业胡宗宪的主持下取得巨大成功,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将一位帝国功勋下狱论罪,但胡宗宪却没有按照朝中倒严势力的吩咐去脱离严党序列,因为重情重义的胡宗宪已将对自己提供帮助的严嵩视为自己的恩师,不论他人怎么看,严嵩确确实实帮助过自己,帮助过抗倭大业,单凭这一点,深知报恩的胡宗宪就不能落尽下石。
胡宗宪,真英雄也!
“胡总督,真英雄啊!”漆黑的诏狱之中,一声响亮的声音。
此时身着囚服,面朝囚窗望月的胡宗宪缓缓转过身来,看着眼前的身披斗篷之人,并没有一丝惊异,反倒好像是早有预见一样,举起微弱的烛火向黑衣人缓缓走来,不卑不亢地问道:“是翰林院的叔大吗?你这样的高官来,竟舍得踏如此腌臜不堪之地,不知有何贵干哪?”
张居正一听,暗自叹服,停顿片刻后脱去斗篷,一身便装地立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