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黄山之变 - 风起崖山 - 天涯白杨
昔日诗仙李太白在《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曰: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此诗乃是大唐天宝十三年,大诗人李白在和友人分别后,游兴未减,信步登上黄山,领略过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后,李白不禁诗兴大发,就将黄山描写的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
留恋于黄山的山水之间,真是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
自从以后,黄山就在华夏的名山大川中声名大震,超然于五岳之外,山中陆续建了无数的亭台楼阁,翘角飞檐、古朴典雅,更是增加了它的神秘和高贵。
黄山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光明顶以及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黄山三**峰之一。
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两峰相距大约一公里,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古人做诗赞曰:
“任它五岳归来客,
一见天都也叫奇。”
而这天都峰,就是武林之中赫赫有名的圣地,黄山派的所在地。
这一日,乃是辛然老英雄首创的黄山派开派五十周年庆典。
由于这辛然老英雄乃是大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之子,辛老英雄自幼蒙父亲的教诲,投入江湖,拜了护宋会的会长郑礼为师,并曾为赵宋王朝的安危立下极大的功劳,同时和当时北方的金国,蒙古也曾有过交际,因此这黄山派的派开派庆典自是为当时的大宋,西夏,蒙古的朝野所瞩目。
一大早上,上到黄山天都峰的恭贺的各路人士都是络绎不绝,武林之中少林,武当,峨眉,崆峒等各大派的掌门以及金国,蒙古的代表都纷纷的赶到了,来为黄山派助威庆贺。
辛然老掌门虽然是武林中第一人,辈分崇高,但是一向十分的谦逊,对来的各位嘉宾都是彬彬有礼,一一的亲自迎接,表示感谢。
正当众人在彼此客气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的迎宾大声的喊道:“大宋宰相贾似道贾大人到。”
贾似道乃是大宋有名的奸相,素为正直人士所不齿,听说他来了,在座的人都是窃窃私语,看这辛老掌门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辛老掌门本来也对贾似道十分的厌恶,但是想到今日乃是自己首创的黄山派五十华诞,这贾似道又是代表当今大宋圣上前来祝贺的,如果自己不去迎接,似乎也不太合适。
考虑到这些,这辛老掌门就迎接了上去,对贾似道的到来表示感谢,安排他在大殿坐下。
然后,辛然重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不时的向外看去,似乎在期待谁的到来。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从外面进来一人,走到辛老掌门的面前,跪倒在地,道:“徒儿祝师傅身体康健,黄山派继往开来。”
其实辛然期待的正是此人,他的大徒弟萧奇英。
见到自己心爱的大徒弟为自己拜寿,这辛然十分的高兴,就弯腰去扶他的大徒弟。
哪知道,正在此时,这萧奇英的嘴角忽然漏出一丝不为人察觉的阴笑,双掌伸出,快如闪电,击向辛老掌门的前胸。
萧奇英乃是辛老掌门的大弟子,经常奉师命去江湖上做些行侠仗义的事情,在武林之中颇有威望,被同道称为仁义小侠。
因此辛老掌门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最为欣赏的大弟子会在自己首创的黄山派五十年庆典之上突然袭击自己,而在座众人见此情形,更是目瞪口呆,一时之间,都呆住了,不知道这师傅二人之间到底怎么了。
自古名师出高徒,这辛然乃是当今武林中的第一高手,而萧奇英乃是他的大弟子,是跟谁辛然时间最长的弟子,一身武功已得到了辛然的真传,再加上措不及防,这萧奇英的双掌的重击之后,辛老掌门就感觉自己的护身神功已破,差点就要吐出鲜血。
但是辛老掌门毕竟是武林中的一代武学大师,虽然护身神功已破,表面上却看不出来。
趁着这萧奇英对自己还有几分惧怕,就深吸一口气,将先天真气运到双掌之上,拍到萧奇英的脑袋之上。
萧奇英见自己一击而中,真是欣喜若狂,想到自己在黄山派多年,终于将辛然暗算了,哪知道,辛老掌门在护身神功已破的情况下,竟然使出了这等至柔至刚的功力。
随着辛老掌门手掌落下,这萧奇英大叫一声,脑袋就被拍的粉碎。
从萧奇英袭击辛老掌门到辛老掌门挥掌击碎萧奇英的脑袋,其实只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情。
厅堂中的众人见辛老掌门挥动双掌就击碎了萧奇英的脑袋后,都纷纷的跑到了辛老掌门的面前。
众人围在辛老掌门的周围,就要张嘴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只见这辛然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别说话,然后就盘腿坐在地上,看情形似乎是在运动调息,治疗内伤。
很快,辛老掌门的头顶就挥发出丝丝白气,一开始是淡淡的,到后来就变得越来越浓密了。
而辛老掌门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苍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