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命(上) - 晋仙 - 道当年
()
萧友岩和萧友祈得知此事后,同时松了口气。不是二人薄情,原本就没有多少情分,萧友峻又恶名显著,且已无xìng命之忧,与其担心对方,还不如cāo心自己。
因为萧友峻的突然受伤,萧友岩两兄弟暂时不用面对萧友峻的报复。可也因为这一次的受伤,等到萧友峻恢复以后,将来的报复只怕会更为猛烈。
萧友岩两兄弟从了解到的信息中已然知道萧友峻会打架斗殴的缘由,而这个缘由偏偏与自己二人密切相关,而且可以说是直接的导因。
以两兄弟对萧友峻的了解,若是没有被高子明奚落以及后来受伤之事,两人还有可能想法子让对方不再过分追究近乎当街被训的“屈辱”。可这两件事发生以后,两兄弟也估算不出一旦萧友峻伤势好转,打击报复会有多猛烈。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了。
当rì晚饭过后,萧友祈回到自己房内,正准备拿出白rì里新买的书籍挑灯夜读。只是他还未翻开首页,突然就有萧老太爷所在松院的小厮平安前来通传。
“祈少爷,老太爷有请,还请祈少爷前往松院书房。”
骤然听得祖父遣人传唤自己,萧友祈先是一愣,不过随后便恍然。他与萧友岩两兄弟早先和萧友峻当街产生冲突,当时有许多的围观者,萧家只要多派些人出去打听,再结合个人的行踪,不难推出谁是当事者。
这种事情平常自然不会派人去查,可是联系到萧友峻与人殴斗并最终昏迷被抬回府上的事实。萧友祈不难猜到萧老太爷定是传唤他询问当时的情形,看能否得到些有用的线索,而兄长萧友岩同样也会被传唤过去。
萧友祈在心中快速的得出一个推论,脸上却透着懵懂无知的表情,怯生生的问道:“平安哥哥,祖父唤我去松院是为什么啊,难道是我做错事情了么?”
平安看着眼前怯懦模样却又极为可爱的萧友祈,又想起对方平rì在府中的处境,顿时心生怜惜,而且就他所知,萧老太爷只是传唤萧友祈前去问话,并不是责罚,就斟酌着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说与了萧友祈。
“祈少爷不用担心,老太爷只是传唤少爷去问几句话,没有大碍的。在平安之前,还有平贵被遣去传唤岩少爷。”
得到平安回话的萧友祈彻底的放下心来,落在平安眼中的却是羞涩的脸红一笑。随后,萧友祈便安静的跟在平安身后,一同前往松院。
萧友祈表现在人前的虽然只是一副乖小孩的模样,然而实际上他却远比表现在外的要成熟的多,这一切最初都要归功于祈氏的刻意教导与培养。
因为自身的遭遇,加上生下萧友祈后身体一向就不好,为了萧友祈将来的生存考虑,祈氏在由平妻变为妾室以后,就暗暗的狠下心来,决定自小便开始对萧友祈的磨练。
自萧友祈开始认字以后,祈氏就从不曾中断过考较,每rì必要其完成定量的功课。当萧友祈稍大一些,开始自己阅读书籍后,祈氏更会不时的询问萧友祈从中有何收获,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启发。
祈氏的教育并不刻板亦或教条,不但奖罚分明,而且因时制宜,目的却只是让萧友祈从前人留下的文字中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明辨是非,懂得思考。
祈氏的教育又可谓是煞费苦心,因为自身的经历,为免萧友祈只懂理论而不切实际,在萧友祈懂事以后,祈氏便有计划的逐步让他出面与萧府众人周旋。
一是为了让萧友祈早rì见识到世态人情,二来也是希望萧友祈能通过实际生活的经历,真正理解从书籍中获取的经验知识,将其化为自身的知识。
祈氏很早的就失去了丈夫的宠爱,加上其他一些人的有心为难,与萧友祈母子二人在萧府的生活可想而知肯定不会好过。
下人中多的是见风使舵、迎高踩低之人,萧友祈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大大小小的苦头却吃过不少,早已经识清人xìng中存在的自私淡漠、险恶难测。
也许是多年的磨砺,或者是本身就有颗七窍玲珑心,加上阅读的书籍不少,看过不少典故、权谋之术,萧友祈见识机智俱都不凡,心智远胜于同龄少年,凡事心中自有计较。因为听闻目睹甚至经历过众多萧府中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之事,萧友祈心机城府也都有所历练。
在环境的历练下,萧友祈逐渐养成了行事谨慎,诸事谋定而后动的习惯,又善察言观sè,兼之心思细腻,懂得变通之道。虽然年纪不大,行事还颇有稚嫩之处,但因其诸事不显于表,竟将萧府众人都瞒了过去,个个只道萧友祈乖巧率直。
至于萧友祈的真实xìng情,除去祈氏知道原委外,也就与其关系比较亲厚的萧友岩有所察觉。
祈氏母子倒并不是有意隐瞒着萧友岩,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萧友岩的年纪也不大,且祈氏不想因自己母子而影响到他人,待到萧友祈年岁渐长,却也不好无端端的特意提及,于是便这么含糊过来,只是也不再刻意隐藏。
祈氏虽然如此行事,却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心理yīn暗,只知算计的小人,只不过是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