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受旨剿匪 - 三国之大汉帝国 - 凌谷筱鱼
()
第二十四章受旨剿匪
前前后后一共历时近两个月的时间,等一切都整理妥当。刘备让李宏通知周顺,让周顺过来一趟,特意嘱咐李宏就说是孔融来了。
周顺来的也算挺快,第三天头上就到了烟台。见到刘备自然还是yīn沉着脸,但是看见孔融立刻就多云转晴了。刘备实在是苦笑不得,自己咋就像个“狗不理”似的呢?
“老哥,一别数月风采依旧啊。”孔融笑着和周顺打着哈哈。
“文举谦虚了,文举才学广博周某实在佩服的紧那,上次一别心里挂念的很,这次咱们二人可要好好探讨下学问。”周顺恭敬的说。
“这次恐怕老哥要失望了,我可不是主角。”孔融笑道。
“此话怎讲?”周顺问。
“你问玄德吧。”孔融一指身旁的刘备说。
周顺一听立马转向刘备,在看向刘备时脸变得就快能打雷下雨了。刘备看着周顺的脸,眼睛一眨一眨的,心里嘀咕着内句话怎么说来着?
对了:亮瞎我的狗眼......
“一别数月我也特别挂念周大人的安危,特意叫大人过来叙叙旧。”刘备笑着说。
“呸,虚情假意。”周顺张口就把刘备给顶了回去。
“周大人会意错了,玄德确实挺想你的。”一旁孔融憋着一肚子的笑。
“哦,此话怎讲?”周顺对着孔融又变出一副笑脸。
“周大人还记得和玄德的赌约吗?”孔融说。
“赌约?”
周顺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回事,那货说要赚钱来着,
“嗯,是有这么回事。”
周顺点点头,
“莫非赚到钱了?”
“这个还没有。”一旁刘备接口道。
“嗯,我早就看出来你只会逞口舌之利。”周顺把脸一甩,一脸鄙夷的看着刘备。
“咳咳。”刘备实在是无语了。
一旁孔融看不下去了,揉着肚子说,
“玄德研究了两样东西,你先看看。”
刘备忙把准备好的纸张和印刷出来的纸张交了出来,拿给了孔融,孔融又递给了周顺。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手里会体现不同的价值,这句话确实没错,如果刘备把手里的东西直接交给周顺,说不准就被周顺用来擦鼻子了。而孔融递给周顺,周顺则小心翼翼的接过,仔细的看了看手里的东西,片刻疑惑的看着孔融,
“恕周某眼拙,实在没看出什么名堂,还请文举赐教。”
“这是玄德新进发明出来的纸张,用来书写特别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相信很容易推广。另一个是玄德发明出来的印刷品,可以大量印发书籍,很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孔融解释道。
“文举大才啊,这种物件实在是我们读书人之福啊。”周顺一边看着手里的东西,一边不吝啬的额夸奖这孔融。
“周大人错了,这物件都是玄德发明的。”孔融揉着肚子解释道。
“嗯,还算做了点好事。”周顺不得不承认刘备的贡献,不得已点了点头。
“大人又错了,这是造福青州的大好事。”孔融正sè道。
“愿听文举赐教。”周顺一脸诚恳的说。
“就拿纸张来说,此物造价低廉容易量产,相信也很容易被大家接受,用来替代当天繁重的书简。”
孔融解释道,
“如果我们成立工厂,量产出售青州的财政就会宽裕很多,也用不着在等朝廷的拨款,相信可以反过来给朝廷进贡了。”
周顺一听孔融的话,觉得灰常的有道理,
“文举大才呀,这样的方法都能想得到。”
“周大人又错了,这都是玄德想出来的。”孔融说。
虽然周顺一再打着哈哈,但是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还是不得不承认,不得不尊重孔融。只好沉着脸对刘备抱了抱拳,
“刘大人果然是大才,大智慧。”
但是,就这个架势怎么看怎么假。刘备也没在意,笑着问,
“大人还记得咱们的赌约吗?”
“自然记得。”
一旁孔融再坐周顺自然不能翻脸,虽然本来没想到刘备会有这能耐。周顺只好苦着脸起身给刘备下拜,
“下官愿赌服输,从今往后愿为大人马首是瞻。”
“周大人可折煞我了。”
刘备急忙搀起周顺,
“以后东莱地界还要多仰仗周大人,青州百姓的希望也交托给大人了。”
周顺被刘备搀扶起来,听刘备的话没明白,
“大人此话怎讲?”
“我的意思就是,以后东莱这里就成立造纸厂和印刷厂。具体事宜就由周大人来cāo办,希望周大人能够经营得当,为我青州谋福利啊。”刘备说。
这回周顺对刘备的态度可改了,忙慌张的拒绝,
“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下官不是经商的料啊。”
“周大人无需担心,周大人要做的就是在东莱造纸印刷,生产出来的货物就发到乐安,我们来营销。所得利润会分润给东莱,大人只管监造就行了。”刘备解释道。
“这还可以,不然可就是难为我了。”周顺心有余悸的点点头。
“大人要注意,生产工艺和制造设备一定要派专人看管,不能泄漏半点机密,所有工人都由郡守看管,不得私放与外人接触,这点很重要。”刘备叮嘱到。
“这个道理下官晓得,大人放心。”
此时的周顺已经对刘备归心了,其实之前刁难刘备也不是看不上刘备,只不过是因为龚景的事情迁怒而已,周顺绝对是个真君子,大是大非上,还有承诺方面是一项言出必行的,如今刘备已经赢了,周顺心里的疙瘩也就解了。
“另外,还有件事情周大人要劳心了。”
刘备说,
“烟台的事情想必大人也听说了,我要在这里建造一个水军基地。开支会不小,公治容先生正在帮忙研究造船,开销会比较大,我让亲卫朗风负责和大人联络,所需银钱希望大人一律照办,如有缺失就直接往乐安上报即可。”
“下官领命。”周顺说。
“我怎么听你这意思是想当撒手掌柜呀?”一旁的孔融打趣道。
“老哥可别逗了,我来东莱已经近两个月了,乐安那边还不知怎么样了呢。不能老在这里啊。”
刘备苦笑道,
“我这掌柜现在是给青州所有伙计扛活啊。”
说着说着刘备一拍脑门,
“看我这记xìng,周大人还有一事,就是东莱招兵一事不知进展如何?”
“回大人的话。”
周顺说,
“东莱募兵之事顺利,目前已经招募了近一万五千jīng兵。正等大人安排呢。”
“正好,派五千新兵过来,让东莱城防都尉带队,分成小队和附近渔民学习打渔。”刘备吩咐道。
“大人的意思是?”周顺没太明白刘备的意思。
“既然将来要成立水军,当然要让水军jīng通水xìng,不然怎么组建,当然要事先熟悉。”刘备说。
“下官领命。”周顺说。
“嗯,我来的时候带了五万银钱过来,花费了些,剩下的你就入库吧。”刘备说。
“是。”周顺答道。
东莱的事情暂时也就只能如此了,刘备辞别周顺,拉着孔融一路往回敢,路上孔融几次三番想回北海和刘备分路,被刘备死皮赖脸拉着。
“大哥不能走啊。”
“贤弟且听大哥一言。”
当又一次和刘备辞行被刘备阻拦,孔融耐着xìng子和刘备分说,
“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大哥的xìng子你也知道,对官场实在没兴趣。你若想哥哥便到北海便是。”
“也罢。”
刘备无奈的点点头,
“只是离开之前有一事要和哥哥商量一番。”
“贤弟请讲。”孔融说。
“圣人云,有教无类。有门徒三千、七十二贤士。惠及世人良多,我大汉更是以儒为尊。”
刘备郑重的看着孔融,
“如今有了廉价的纸张和印刷技术,对知识的传播将大有益处。备希望老哥能够禀明宗家,以青州为基点,传道授业!”
说完刘备对着孔融深深一躬。
孔融惊讶的看着刘备,良久才回过味儿来,
“贤弟请起,羞煞老哥了。”
连忙搀扶起刘备,
“贤弟所说之事确实是我辈所想之事,想来此事不难。如此,我这就回曲阜,咱们兄弟在此作别。”
“那就恭候哥哥佳音。”
刘备和孔融依依作别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