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挥师勤王 - 三国之大汉帝国 - 凌谷筱鱼
()
第二十九章挥师勤王
巧的是,前几rì太子刘辨被母后带到郊区游玩躲过一劫。事发后,贼兵远遁,母子二人收到消息匆忙回宫,然后顺利刘辨登基,这才迅速稳定了洛阳的局势。
皇甫嵩第一时间赶回洛阳,跪入金銮殿,觐见少帝。交出领兵虎符,自裁于阶下。如此阵仗吓得少帝直接在殿前昏死过去。
朝堂之上乱作一团,好在司徒陈耽等及时出头安抚众臣,厚葬了皇甫嵩,凑请少帝追封“槐里侯”。
由此,形成了以陈耽、刘陶、杨彪、张钧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辅佐少帝,主持朝政,迅速稳定了洛阳局势。
于此同时,各路诸侯也都紧急朝洛阳挺近。
......
刘备一马当先冲进洛阳,连侯府都没回就直接取道进宫面圣。
少帝得知急忙把刘备迎进偏殿,
“皇叔。”
偏殿之中刘辨一下扑在刘备怀中痛苦起来。
自己知道有一天可能会坐上这个位置,但是从没想到会是在这种情况下。坐在那把椅子之上,看着身旁的太监,还有那些所谓的臣子,刘辨心里的恐慌怎么也挥之不去。
在一夜之间,自己失去了父亲和兄弟,虽然还有母后陪着自己,可是母后在得知舅舅战死之后整rì垂泪。
朝堂之上,自己就像个木偶,看着众位大臣在那里指手画脚,只敢听不敢言。如今见到了刘备,那个昔rì在自己心里不削一顾的妖jīng,却让自己倍感亲切。
“皇叔,呜呜......”
隐忍了多rì的情绪就在这一刻宣泄了出来。
他还是个孩子!
刘备深深的叹了口气,
都是自己的错,如若不是自己大意,如若自己能够更快一些的行动,又怎么会让张曼成跑掉呢?又怎么会让灵帝父子受此一难呢?
这些rì子以来,每rì刘备都在深深的自责,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在自己身上。
而实际上,刘备只是局中人而已。完全没有想过张曼成为什么会突然散兵,又突然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洛阳城外,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而这一切的答案,都随着张曼成北上,远走羌胡都成了迷,只待将来的某一天被人发现。
伸手轻轻的抱住刘辨,轻拍的他的后背,
“一切都过去了,不要哭,有叔父在这里,不会让你受任何委屈的。”
刘备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灵帝真的遭遇不测,自己拼进全力也要抱住刘辩的安危,哪怕粉身碎骨,以此来还报灵帝恩情。
刘备深深的看了一眼北方,
张曼成你的狗头就暂时先留着。
......
次rì早朝,刘备自然也参加了。朝堂之上,迎着刘备的是一片火辣辣的目光,
在众人心中,刘备就是万恶的根源。
如果没有刘备,洛阳城就不会有此一遭。
如果没有刘备,黄巾贼也不会死灰复燃。
如果没有刘备,黄巾起义也不会出现。
如果没有刘备,此时大汉国会在灵帝的领导下繁荣昌盛,四海升平。
如果......
太多的如果,集结着太多的仇恨。刘备周遭就行成了一片真空地带,没有人愿意和刘备站在一起,朝堂之上的气氛异常的沉重。
待少帝上殿,群臣朝拜完毕,刘备上前,
“臣刘备,受将军令,特令青州将士五万进京勤王,恭祝吾皇万圣金安。”
少帝手掌虚扶,刚待开口,一旁刘陶大声怒喝,
“刘备,你可知罪?”
刘备打眼一斜,眉头一皱,
“香蕉你个芭乐的,我和皇上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儿?”
“哼。”
刘陶也没听懂刘备前面嘀咕的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人的正常交流,
“老夫乃谏议大夫刘陶,受朝廷重托辅佐少帝。”
“哦?”
刘备嘴角一翘,
“那不就是辅政大臣咯?刘大人有礼。”
刘备冲着刘陶虚一抱拳。
“好说,好说。”
刘陶梗着脖子冲刘备撇了撇嘴。
“备有一事不明还想请教大人。”
刘备笑着说,
“辅政大臣都该做些什么呢?”
“自然是尽心尽力辅佐皇上,帮助皇上处理政务。”
刘陶昂首道。
“如此说来,大人的职责只是辅佐皇上,而不是摄政,或者是乾纲独断咯?”
刘备问道。
“大胆刘备,口出狂言、居心叵测,左右与我拿下。”
一旁陈耽上前来厉声喝道。
“哈哈......”
刘备怒极反笑,
“好一个辅政大臣,好一个居心叵测。我来问你,是谁给你的权利,越庖代俎代替皇上说话?是告诉你,辅政大臣可以越过皇上直接问罪朝廷大员?是什么让你们狗胆包天,敢欺辱我皇室宗族?”
刘备连声厉喝,问得刘陶、陈耽哑口无言,脸憋得通红,手指刘备半天眼睛瞪得老大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刘备你修得放肆。”
一旁王允跳了出来,
“都是因为你剿匪失利,导致贼首逃脱,兵临城下洛阳城破,皇甫嵩大人自杀。如今你还祸乱朝堂,可称为国贼!还不俯首认罪,征求皇上宽大为怀更待何时?”
“笑话,滑天下之大稽。”
刘备冷笑一声,
“我方将士在前线奋勇拼杀,贼兵溃散,我等上奏朝廷而后四处追缴,试问哪来失利只说?试问贼兵都是天兵天将不成?几十万兵临城下,而你等朝廷要员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洛阳城守备不足导致城破又是谁该付责?”
“哼哼。”
王允被刘备一顿追问顿时哑了火。
“哼哼,果然是狼子之心。”
一个不yīn不阳的声音在人群中哼道,
“大将军战死城头,为国尽忠。如今死了还要被栽赃,真是好笑。”
刘备铁青着脸扫视人群,也没有分辨出哪个是说话之人,
“当然好笑。不提大将军失察之过。单提你等,掌管朝廷政务,各方新增流民匪患还有动向居然一概不知。朝廷养你们何用?年前饥荒之时,大批灾民涌向京城你等也是一概不知,只在府内寻欢作乐,天下黎民要你们又何用?”
这下朝堂上的百官真的被镇住了,各个面红耳赤低头不语。
“刘某奉劝各位大人,人在做天在看,凡事摸摸自己的良心。”
坐在龙椅上的刘辨看刘备在下面发威只觉得心花怒放,自己登基以来这帮老犊子一直管着自己,告诉自己这不能做,那也不行,就是自己亲近下身边的宫女都要管教自己,只说什么夏桀商纣,郁闷的要死。如今刘备来这么一出,刘辨恨不得跳起来叫好。
“皇叔?”
刘辨见气氛尴尬,在龙椅上对着刘备小声唤道。
“臣下在。”
刘备躬身道。
朝堂上此时本就静的可以听见针落地,刘辨的喊皇叔的声音自然大家都听见了,而刘备的回答更是坐实了众人没有幻听。
刘备是皇亲没错,但也只不过是皇族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分支,众人之所以敢往死了得罪刘备,一心除之而后快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刘备没有根基而且还成了暴发户。
如今刘备被唤做皇叔,也就等于有了身份,真正的成了名副其实的皇族。
这怎么可以?
一旁王允急忙跳了出来(嗯,对的没错,确实是跳出来的!),
“皇上三思啊,如此jiān猾,罪恶之徒实乃国之贼子,万不该称为皇叔啊!”
刘辨顿时就不乐意了,单手一拍龙椅,
“大胆,刘皇叔是先皇唤朕称之,是国之重臣,社稷砥柱,你这是指责朕的父皇识人不明?”
“微臣不敢。”
王允顿时就冒汗了,这可是一顶大帽子,要是扛下来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灵帝是否识人不明,这不是个问题,连大汉国的三岁孩童都知道。但是,谁敢应一声?
“哼。”
少帝顿时觉得腰板就硬了,果然还是皇叔好啊。
“皇叔一路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一会散朝就留下来赔朕一起用膳吧。”
“微臣谢吾皇万岁。”
刘备躬身道。
......
本来一众朝臣憋着一肚子气,准备在朝堂之上把刘备干倒,结果不但被反驳的哑口无言,反而又让刘备莫名其妙的成了“刘皇叔”。刘备就像一根哽咽在喉的鱼刺一般,让人咽不下吐不出......
“皇城之内被洗劫一空,如今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诸多事宜等着处理,却因为国库空虚而一筹莫展。现在宫里的一应开销还都是靠着何府的支援,也是杯水车薪。”
刘备皱着眉头,
“我侄莫愁,叔父来想些办法。”
“重建皇城,重新募兵,光这两项的花费估计就几十万不止,还要加上宫内的用度和朝臣的开销。据说要接近百万。”
刘辩面sè一喜,但随即又黯淡下来,
“前几rì朝堂之上有大臣提议迁都,似乎刘陶大人有些意动,只是京内事情繁多,有各路勤王之师聚集,一时还没有定论。”
“迁都?”
刘备眉头一皱,
“迁都哪里?”
“说是要迁都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