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梦中的女人。 - 也要许你白首 - 凤颜不惧
一步,两步,三步……
嘻,再走一步,就可以摘到花花了
噗咚!
“啊~”
颜颜低呼一声,掉进一块田土地里,躺着。
她下意识地、翻起身来,瞅了瞅邹氏她们所在的地方。
见她们,没有察觉到这边的动静,她舒了一口气儿。
不一会儿,她抓着青草,顺着田坎又攀爬上去了。
颜颜捧着摘来的鲜花,席地坐下。
先是挑了几根出来,放在一边,而后顺手从一旁,拔起几根长叶子的野草,裹住,绑上。
然后用剩下来的鲜花,挽成一个花圈的样子。
做完这些,她百无聊赖地盯着不远处,正在干活的邹氏她们。
邹氏还是在用锄头,挖着坑,而颜凤也在帮忙点种子。
颜颜看了好一会儿,忽然感觉有什么东西挠了她一下。
她低头一瞧,原来是一只铁蚂蚁,爬到她的腿上来了。
她赶紧起身,抖抖衣服,就怕还有别的蚂蚁,上身!
要知道,铁蚂蚁可不是家附近,那种寻常可见地乖巧蚂蚁。
它,并不好惹!
铁蚂蚁,和平常的蚂蚁一样,是黑色的。
不过,它比较大,喜欢夹人!并且夹人的力度够大!
被夹着的人的皮肤,会疼、会痒不说,还会红、肿。
日暮西沉,天色渐暗。
邹氏和颜凤两人,这会儿也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了。
家中烧柴,邹氏少不得要往家中屯些柴火。
颜颜见婆婆邹氏和姐姐颜凤都在帮忙抱木头棒子,她也自觉加入了她们的行当。
邹氏也不推迟,她给颜凤拿了几个比较细的木头。给颜颜递去了几根细的木棍。
让她们走在前面。
邹氏又拎起装种子的竹筐,往里很是塞了一些木材,最后背起竹筐,她又把码在菜沿土边上的枯树枝丫,捡了一抱,扛着。
“婆婆,快点儿!我和姐姐在这儿等你!”
“好好好,来了来了。”
回到家中,颜颜和颜凤习以为常地把柴火放置在屋檐下的街沿上。
颜凤赶紧掏出钥匙把大门打开,进屋点了一盏煤油灯,放在堂屋的桌子上。
漆黑的屋子,一刹那变得红彤彤的。
婆婆邹氏,此刻也卸下了背上的柴火,进屋。
她顺手撇上了大门,询问道。
“今天回来得有点儿晚了!婆婆今晚上,给你们下点面条吃咋样?”
“好啊好啊。”
正在烛光下,准备把花和花圈献给婆婆邹氏和姐姐颜凤的颜颜,第一个欢呼雀跃地表示同意。
“我帮你烧火,婆婆。”
颜凤举起煤油灯跟在系着围裙的邹氏后面,迈进了厨房。
堂屋里,顿时就剩下颜颜和颜凤走时点亮的蜡烛。
颜颜对着蜡烛发了一会儿呆,又透过墙上面的窗户,对外面漆黑如墨的夜色,打量了一番。
这才从脑子里东想西想的幻觉中,清醒过来。
她害怕一个人独处。
因为她总幻想着,有莫名其妙的东西,在她的周围打转。
似乎是想侵入她的生活一般,契而不舍!
这都源于她做的第一个噩梦。
梦中,她还是睡在自家的床铺上,一个窄窄地木床上。
木床的四周并未贴着墙放。
不远处,方柜子上的蜡烛,还跳跃着火焰。一闪一闪地模样,使得整个房间忽明忽暗。
颜颜悠悠地转醒,她略带迷蒙的睁开眼睛。
映入眼帘地是一个长发披肩,脸色青白,穿一身白色长袍的女人。
女人并未有所动作,她只是睁着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她。
不知道为什么,颜颜潜意识里就认为—她不是人,是鬼!
颜颜从梦中惊骇得突然清醒过来的时候,还是半夜。
蜡烛早已熄灭,房间里漆黑一片。
尽管噩梦已经结束,颜颜还是从冬夜浇灌地、残余的冷风中,感觉到一丝凉意。
她条件反射地用棉被盖住脑袋,身体不断地朝床铺中心,缩去。
直到她贴着散发着热气的热源体――颜凤。
她这才安心地抱着她的腰,慢慢地睡过去。
此刻, 颜颜捧过桌上放置的蜡烛,揽过鲜花和花圈,带着光和亮,穿过耳门,进入厨房。
就见婆婆打开锅盖,向刚刚烧开的水中,撒了一把面条下去。
在婆婆邹氏不断地搅拌着面条,不让面条坨在一起的时候,颜颜已经吹灭了蜡烛,小跑到姐姐颜凤身边,抽了根木头做的小板凳,坐下了。
看着姐姐颜凤用火钳子把柴火送进灶台。
颜颜献宝一样把绑在一起的鲜花,捧着送到颜凤的面前。
“姐姐,你看我摘的花花!”
“嗯,漂亮。”
颜凤手中动作一顿,低头看了一眼颜颜手上的鲜花,轻声赞道。
“嘻嘻,我还编了花圈。哝,可好看了!”
颜颜说着,晃了晃胳膊,示意颜凤瞧她挂在上面的花圈。
“是挺好看的,都是在那里摘的?”
颜凤又盯着颜颜胳膊上的花圈瞧了瞧,问道。
“当然不是啦!我还往前边土,走了走,才摘到这些的。”
颜颜有些得意地说到。
“哦。”
颜颜见姐姐颜凤轻描淡写地结束了话题。
顿时,把目光转向正在往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下绿油油的菠菜的婆婆邹氏。
“婆婆,你看我摘的花花!”
“婆婆,你瞧,好看不?”
“婆婆,姐姐她说花花漂亮!”
邹氏最是听不得吵,当下不耐烦地敷衍道。
“行了行了,婆婆看见了,好看!”
话毕,她冲着坐在灶台下方的二人说。
“面条好了,你俩赶紧洗洗手,来端自己的面条出去吃吧。”
“快点儿过来,水都给你们兑好了,不冷不热的正好!”
等颜颜和颜凤都去洗手了,邹氏来到灶台下边,拿过火钳子把灶台周围的柴火,又拾了拾,最后一把入进灰嘈里,作罢。
颜凤刚把煤油灯捧到堂屋的桌子中央,放下。
颜颜就捧着洋瓷碗跟出来了。
颜凤接过颜颜手中的洋瓷碗,端上桌子,喊到。
“妹儿,你先吃!我去帮婆婆端面条。”
“嗯嗯。”
煤油灯的灯光很足,照得堂屋黄澄澄的,特别温馨。
颜颜此时心无旁骛,很是听话的答应了。
她双手按着木制的长板凳,攀爬上去,腿跪在板凳上,胳膊杵在桌子上,趴着,一手抱着洋瓷碗,一手笨着地抓着筷子,埋头吃着面条。
面条的料,很简单,也很美味。
主料除了面条,就是猪油,辣椒酱,酱油,少许盐巴,还有醋。
她正吃着,颜凤和邹氏便一一端着盛着面条的洋瓷碗,迈进了堂屋。
许是,是吃晚饭比平时,要晚的缘故。
今晚,吃晚饭的桌子上,很是安静。
邹氏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
平时讲究早睡早起。
一般天未黑尽,她就带着颜颜她们吃过晚饭,洗洗回屋,准备上床睡觉了。
像今天这样情况,一般只有农忙时节,才会发生得多一些。
但早起,却是邹氏一直以来秉持的雷打不动的习惯。
说是“闻鸡起舞”也不为过。
幸的是,邹氏不要求颜凤她们也跟着她一起早起。
不幸的是,她也不允许她们有赖床的陋习!
沉默在用餐地四角方桌上,汇聚,流转,跳跃,渐渐形成一套优美的舞曲。
但正在用餐的几人,却并没有感觉到一丝尴尬和任何不适。
沉默的气氛,是隔壁吴奶奶急切的呼喊声,打破的。
“来来来,快回来!”
“回来!”
埋头吃得很嗨的颜颜,闻声,好奇地朝堂屋伸向屋外地分界线――窗台,望去。
就见窗台被一道光束,不时打量着。
邹氏放下碗筷,起身打开堂屋大门的门栓
明晃晃的烛光,一下子串出了房门,跑了。
但见门外并没有人。
邹氏迈出门槛,来到街沿边,四处张望着。
颜凤和颜颜都耐不住好奇,跟了出去。
不多时,她们就见赶着一群鸭子的吴奶奶,路过颜家。
“吴奶奶晚上好!”
“嗯,晚上好。”
“吴嫂子这么晚,还在邀鸭子回家啊。”
“是呀。邹妹子。”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这鸭子今天就是不着家,像平时,早就自个排着队回去了。”
“哎,我这是不是打扰你们睡觉了?我瞧妹子平时关门早,想必睡得也早。”
“没有的事儿!我今天从地里回来得晚,才弄好饭,正吃着。
“刚听见嫂子唤鸭子的声音,便想着开门帮忙瞧一瞧,即使帮不上你,也能借灯光帮你探一探路。”
“那就好,谢谢妹子了。太晚了,我就先回去了。”
“行,那吴嫂子慢点走啊。”
“哎,走了,颜家姑娘们。”
“是,再见。吴奶奶。”
吱呀一声,颜家大门合拢了。
邹氏三人又回到餐桌上,默默吃完饭,洗漱完,就回里屋,睡下了。
隔天。
邹氏一如既往的早,起床,做好了早饭,便喊两个孩子起床,吃饭,准备上学读书。
由于不是逢场天(赶集),所以邹氏并未如前一天那样同行。
颜凤她们也没有异议,因为她们也已经习惯姐妹俩一起上学、放学回家的事情了。
更何况,她们还有同伴,同路呢!
“小凤姐,颜颜,走了!”
“好,来了!双兰妹妹。”
颜颜跟着姐姐颜凤一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