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剑胆琴心 - 党卫队前进 - 依稀森林
()
纵使你远远离开,
到世上最寂寞的所在,
往后的岁月,它执著的声音,
仍然会萦回在你的心里。
此时的德国,没有战火的侵袭,因为战争都发生在其他的国家,从天空鸟瞰下来,整个国家好像与平时没什么两样。在莱比锡,音乐会和书展依然召开,博览会也没有终止,人们小心翼翼的维系着看似平静的生活,然而随着战争的继续,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生活是多么的脆弱。战神的叔叔冥王也已经悄悄从冥界里伸出了双手,随时拥抱被他看重的每一个人。
菲利克斯的生活依然平静,阅读现在是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经常他会到国家图书馆待上一整天,翻阅那些珍贵的名人手稿。要知道在21世纪,这些手稿或者被人收藏,或者静静的躺在陈列柜里,而现在,菲利克斯居然可以亲手翻阅查看,怎么不让他激动。
像往常一样,菲利克斯吃过早饭,告别自己的母亲,独自乘坐马车,来到一处大型建筑群外,从外表看,这是一座古堡,的确是一座修筑于公元前825年的城堡,高大的塔楼,细小的窗口,尖尖的塔顶,古老的城墙上,时间的风划出道道斑驳的伤痕。
当人们走进古堡,本能的应该觉得古堡里黑暗yīn森,破败的门板莫名摇摆,发出“吱呀”的声音,寒风从四处呼啸进来,穿梭过无人的走廊,深入古堡的地下,或许还有诡异的声音越来越大,什么东西即将向你扑来。如果人们都这样认为,那么他们一定会大吃一惊。
走进古堡,先是开满鲜花的花园广场,广场中心是一座人物喷泉,智慧女神手中捧着的书流下知识之泉。古堡的主楼里地上铺着墨绿sè的地毯,水晶吊灯散发出柔和的灯光,洁白的墙壁上挂着各个名人的画像,偶尔还有几盆绿sè植物点缀其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微风拂过,阳光洒落,一个个高大的书架上整齐有序的放着各种书籍,人们安详的走在其间,轻轻的脚步声,还有阅览室里传来的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这座古堡便是德意志国立图书馆,收藏着众多的图书。我们的主人公菲利克斯自从图书光建立起来就是这里的常客,人们惊讶于他对知识的渴求,实际上,对菲利克斯来说,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这个时代的熟悉,新鲜感已经没有了,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的时代,简直可以让他郁闷而死。毫无疑问,9岁的菲利克斯是无聊的,浩大残酷的战争与他无关,启蒙老师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同龄人与他存在着巨大的“代沟”,少年和chéng rén的世界都拒绝接受他,只有在音乐和知识的海洋里,菲利克斯才能zì yóu的遨游。
菲利克斯也有许多苦恼和困惑,而中式的思维方式时常让他无法迅速的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他对中世纪德国数十个人就能成为一个公国zhèng fǔ感到好笑,数百个公国的情景在他头脑里无法想象。合法的皇帝居然让一个市长拒之门外,并且饿死在旅途中,简直就像YY小说。当容克地主对农民动用私刑时,农民只是祈求地主砍掉自己的左手,而不要砍掉能干活的右手,简直犹如嗷嗷待宰的小羊羔。jīng神文化的高尚和仁慈,对应的则是政治的yīn谋与背叛,杰出的民族背后,是浓浓的自卑之情。
感觉“呼”的吐出淤积在胸中的承重郁闷,菲利克斯揉了揉自己的双颊,把维克尔门的手稿交回管理员后,又办妥基本书籍的借阅手续,然后和管理员轻声道别,走出古堡,登上一直等待在外的马车,就这样结束了一天的图书馆生活。
回到家,稍作休息后,便是午餐的时间了,伴着酸nǎi,咽下千篇一律的熏肠和面包,菲利克斯觉得自己就像活受罪。然后,他会给自己的母亲弹奏一首钢琴曲,向母亲学习一下音乐知识。或者有时间小睡一下,然后起来给住在郊区的丽莎写一封无聊的信件――就像中世纪的流浪骑士写给贵族小姐那样(丽莎语)――可怜的菲利克斯其实毫无兴趣。
由于战争已经发生一年多的缘故,人们开始关心前线的一切,报纸,广播,信件,甚至哪怕一个从前线来的口信,而不再像刚开战的时候充满信心。在这种气氛下,菲利克斯也对军事的兴趣再一次兴起。他给在西线参战的舅舅写信,询问战争情况,并要求他照顾好保罗。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询问,他发现在欧洲,哪怕几公里外炮声隆隆,后方的居民似乎能依然过着自己的小rì子,在他们看来打仗就是军人的职责,和老百姓没有关系,要一个普通公民上前线参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要求他服兵役后再上前线,并且他们都已服兵役为荣,也就是说,即使在战争期间甚至于战斗中,他们都习惯于一切都按部就班,所以才有拿破仑时期以前可以看到士兵们手持火枪、排着整齐的队列,一边放枪一边向前一步一步前进的情景。
菲利克斯这次借来的书就也就包括克劳维茨的《战争论》,还有十分稀有的两本中文兵书《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估计也就他能看懂。他倒是还想多借几本,可他熟悉的近现代军事书籍中,《海权论》,他的作者马汉好像还没有开工呢,杜黑的《制空论》就更是无影无踪了。在菲利克斯的眼中,此时的一战,除了战壕,还是战壕,好像各国的将军们面对各种新式武器都了纯武器论者,士兵只是消耗品,再不会战术,或许这就是21世纪中国同胞看不起大部分外国将军的原因吧。的确,欧洲人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一到战场,军人总喜欢光明正大的摆开部队,各种火力狂轰,然后就是冲锋,接受阵地和俘虏。他们很少使用“移花接木”、“破釜沉舟”之类,不过“跑为上计”虽然古今中外通用,他们也很少使用,一般直接投降了事,然后要塞长官估计会关心一下自己的养老金――要塞长官一般都是老头子。自己的士兵如果要穿敌人的军服进行敌后渗透,也要把自己的衣服穿在里面,正式作战时还必须把敌人的军服脱下来――可爱的“骑士jīng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