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105章 文字狱上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天涯熠帆

第105章 文字狱上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天涯熠帆

文字狱,顾名思义:因文获罪,因文入狱。

文字看似是纸张上无害的方块字,但有时会被人当成是无形的杀人利器。

尽管《大明律》上没有一条律法指向文字狱,但是在明初,却有很多摇头晃脑的读书因为冒犯了朱元璋的禁忌,而被抄家、流放、砍头、灭族。

所谓禁忌,其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让人如履薄冰,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例如,朱元璋曾经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他在老家皇觉寺当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念过经,敲过木鱼,游方要过饭。

和尚的特征是光头,没有头发,所以“光”“秃”这类词都是犯忌讳的,就连“僧”这个字也不能提。推而广之,和“僧”读音相近的“生”,也不被朱元璋喜欢。

此外,朱元璋是红巾军出身,而红巾军一直被元朝政府和地主官僚骂做是“红贼”“红寇”,做过贼的人都心虚,一听到别人提起“贼”字,总以为在骂他。

所以,朱元璋对于“贼”字十分忌讳,听不得别人说这个字,甚至连和“贼”字读音比较靠近的“则”字,也不被朱元璋喜欢。

普通人对于这些忌讳,顶多是和别人骂一架,或者打一架。但是,皇帝就不同了,九五之尊,天底下他最大。

皇帝一张嘴,便是天宪;皇帝一张条子,便是催命符。而且,《大明律》就是为皇帝服务的,皇权至高无上,皇帝在法律之上。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作《谢增俸表》,里面有“作则垂宪”一句,其中的“则”犯了忌讳。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贺万寿表》,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句,其中的“则”犯了忌讳。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撰《贺冬至表》,有“仪则天下”一句,其中的“则”犯了忌讳。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政使、按察使作《正旦贺表》,有“建中作则”,其中的“则”犯了忌讳。

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至表》,有“圣德作则”,其中的“则”犯了忌讳。

以上的“则”,都被朱元璋读成了“贼”。朱元璋一读,这还得了,这些给他打工的长工竟然骂自己是贼,通通砍了。

此外,常州府学训导蒋正为本府作《正旦贺表》,有“睿性生知”,其中的“生”被朱元璋读成了“僧”。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有“遥瞻帝扉”,其中的“帝扉”被朱元璋读成了“帝非”。

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有“取法象魏”,其中的“取法”被朱元璋读成了“去发”。

亳州训导林云为本府作《谢东宫赐宴笺》,有“式君父以班爵禄”,其中的“式君父”被朱元璋读成了“失君父”。

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其中的“法坤”被朱元璋读成了“发髡”,“藻饰太平”被朱元璋读成了“早失太平”。

德安府县训导吴宪为本府作《贺立太孙表》,有“永绍亿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门”,其中的“有道”被朱元璋读成了“有盗”,“青门”被朱元璋认为是和尚庙。

以上这些,通通被朱元璋视为冒犯自己的威严,都被砍头了。

甚至,陈州府学训导周冕为本州作《贺万寿表》,有“寿域千秋”,尽管没有犯以上的忌讳,但是朱元璋看着就是不爽,索性也一起砍了。

经过朱元璋这么一番折腾,文官们都不敢拿笔写贺表了,这哪里是写贺表啊,根本就是在写认罪书啊。

所以,官员们斗胆给朱元璋上书,请求朱元璋下一道表示,使臣民有参考的示范,避免因文获罪。

看到官员们的上书,尽管朱元璋有些苦恼,治国确实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需要有法律章程。不然的话,把官员们都砍了,谁给老朱家打工啊!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七月,朱元璋特派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右春坊右赞善王俊华撰庆贺谢恩表笺成式,颁布天下诸司,作为参考示范。

文字狱从洪武十七年到二十九年,前后经过十三年,有无数的文官因言获罪,唯一幸免于难的是翰林编修张某。

张某此人刚正不阿,说话很直,性情寡淡,与同僚们的关系十分不好,也不会迎合上官,所以因事被贬为山西蒲州学正。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