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龙驭归天上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天涯熠帆
朱元璋是中国少有的勤政皇帝,天不亮就起床办公,一直到深夜才休息,平日里没有假期,也没有太多的娱乐。
由于全国大大小小的事务,朱元璋都要亲自办理,所以他每天要批阅众多的奏折。而古人写奏折偏爱写废话,使得朱元璋很不喜欢。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朱元璋懒得看,便叫中书郎王敏诵读。
王敏读到“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时,朱元璋发了脾气,这不是在影射我不爱护人才吗?
于是,朱元璋便命人把茹太素叫来,骂了一顿,又打了一顿,方才解气。
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心中感觉有些愧疚,便又叫宫人读了一遍茹太素的万言书,发现他说的挺有道理,有的建议值得采纳。
听完之后,朱元璋不由得感叹一声:“做皇帝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啊!我要听的是实在话,而不是虚头巴脑的文辞。茹太素原本用五百字就可以说清楚,何苦写这么长呢?”
后来上朝时,朱元璋面谕中书,特定奏对式,不许写虚头巴脑的废话文学,从此他读奏章省了不少精力。
等到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宰相之后,六部府院直接对皇帝负责,政务便愈发繁忙了。
根据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九月间的统计,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内外诸司奏札有一千六百六十件,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平均每天要看二百多件奏折,要处理四百多件事务。
虽然朱元璋精力过人,拼命处理政务,但终究年纪大了,日益感觉吃力了。
朱元璋是赤手空拳起家的,家里没有什么根底,既不是官宦之家,也不是贵族后裔,只是一个穷苦的佃农之家。
以往中国历史上,像朱元璋类似出身的大一统皇帝只有一个,那便是汉高祖刘邦。但刘邦好歹还做过亭长,而朱元璋只做过和尚。
除了自己之外,朱元璋的三个哥哥和几个堂兄弟,都在壬辰那年的瘟疫中死去,父系亲属几乎死绝,只有亲侄文正一人,可谓“门单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