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进军浙东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天涯熠帆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五月,“小明王”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八月,元将察罕帖木儿攻陷汴梁,刘福通奉小明王命令退保安丰。
攻克婺州后,朱元璋分兵攻取浙东诸地,先后占领诸暨、衢州、处州,将东南方向被孤立的元军据点,次第消灭。
此时朱元璋的地盘变为:东面、北面为张士诚,西面为陈友谅,东南为方国珍,南面为陈有定。这几个方向的敌对势力中:张士诚占据盐场,最为富有;陈友谅兵多将广,最为强大;方国珍、陈有定最没有出息,只求自保割据,并无远大企图。
因此,朱元璋根据敌我态势,调整了攻防重点,采取对东南取守势,对西北取攻势的策略。拿张士诚和陈友谅进行比较,张士诚顾虑多,疑心重,而陈友谅野心大,欲望高。两相权衡,朱元璋对张士诚采取守势,对陈友谅采取攻势。
具体来说,对张士诚以守为攻,牢牢地扼住江阴、常州、长兴这几个城池,使其不能西进一步;对陈友谅以攻为守,使得陈友谅分散兵力,防守多个可能被攻击的城池,使其不能集中用兵。
第二年正月初一,朱元璋亲自写了一副对联“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令人将其贴在中书行省大门上。
此时的朱元璋,真是好不得意。论官是大宋的丞相,可以代表皇帝任命官吏、发布命令;论军职是红巾军的元帅,可以自行调兵遣将,征伐四方。
此时的浙东虽然大部已经平定,但是地方上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几家豪族之中,使得政令不通,权不下乡,严重影响了朱元璋的集权统治。
尤其是刘基、叶琛、章溢这几个名士,原先是元将石抹宜孙幕府中的参谋,他们产业多,学问好,计谋多,在地方上很有号召力,很多老百姓都听他们的。
然而,自从朱元璋的部队来到浙东之后,他们嫌红巾军是一帮贼寇,躲在山里不肯出来,好似扮演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为了稳定浙东的大局,朱元璋派代表礼贤下士,邀请他们下山。但是,这些人假模假样,用好话辞谢,就是不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