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西系红巾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天涯熠帆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弥勒教徒彭莹玉在袁州起事,但遭到元军的迅速镇压,尽管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之后,彭莹玉转移到淮西一带秘密传教,传播教义,发展信徒,谋划着新一轮起事。
彭莹玉此人信仰坚定,胆子大,有魄力,又能说会道,肯放下身子与穷苦百姓打成一片,给苦难的老百姓撒播活下去的希望,很得老百姓的认同和追随,很快便在淮西这片土地上打开了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彭莹玉是真正的有信仰者,是西系红巾军的灵魂人物。他是一个真正的苦行僧,将传播教义和造反起事视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前面的起事失败了,没关系,分析失败的原因,研究失败的教训,从头再来,决不居功自傲,决不贪恋权位。
在彭莹玉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勤传教下,起义的种子在淮西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足以动摇大元帝国根基的参天大树。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彭莹玉和铁工邹普胜、渔夫倪文俊发布号召,百姓们纷纷响应,迅速组织起西系红巾军,举起了反元起义的大旗。
第一次称王的是周子旺,第二次称帝的是徐寿辉。虽然人人都知道西系红巾军的创始人是彭莹玉,彭莹玉的名头可以吓破元朝官吏的胆子。但是,在起义成功之后,彭莹玉并不贪功,也不恋权,像烟一样消失了,回到了普罗大众之中,好似从来没有这个人一样。
徐寿辉是罗田的一名布贩子,又名真逸、真一。此人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又一脸福相,颇似下凡的菩萨。彭莹玉颇为重视他,将他推为西系红巾军的首领,而自己也是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