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明王遇险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天涯熠帆
“小明王”登基为帝后,只是空有一个皇帝的名头,实际上没有任何的实权,朝中大权均由刘福通掌握。如同东汉末年的曹操一样,他立汉献帝为皇帝,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系红巾军之所以将“小明王”立为皇帝,也是其内部多方权力角逐的结果。红巾军以秘密宗教起家,而“小明王”韩林儿的老爹韩山童是北派白莲教会首,是红巾军的灵魂人物,所以将“小明王”立为皇帝,具有一定的宗教合法性。
在“小明王”称帝之初,朝中大权一开始掌握在丞相杜遵道手中。而刘福通自认为功劳最大,对此很是不服,便暗地里埋伏刀斧手,杀掉了杜遵道。然后,刘福通自封为丞相,不久又改作太保,牢牢地把握了东系红巾军的军政大权。
尽管刘福通大权在握,但是其并没有很高的政治智商,也没有很高的军事谋略。领兵在外的大将们不满刘福通的专擅跋扈,再加上与刘福通在教中是同等辈分,所以不太听刘福通的调令。因此,这就导致东系红巾军尽管兵力众多,但是军令不一,难成大事。
有时红巾军攻占了一个地方,但是由于军心不齐,不久又被元军收复了。有的红巾军部队由于上级指挥失误,导致突进元军势力范围太远太深,从而孤立无援,最后完全被敌人消灭了。而有的将领因为打了败仗,担心受到处分,便索性投了元军,翻脸攻打红巾军。
在一番折腾之下,红巾军的有生力量被元军消磨地七七八八,剩余的部队又被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支元军打垮了。曾经不可一世的东系红巾军只剩下在山东的一小支部队,作为安丰的掩护。
等到益都被扩廓帖木儿包围之后,刘福通亲率剩余部队进行救援,但是不敌元军锋芒,大败而归。后来,在益都陷落之后,安丰再无遮挡,就像一个待宰的羔羊一样,等待着他人进行收割。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遣大将吕珍进攻安丰,意图趁火打劫。然而,面对安丰城坚固的城防,吕珍久攻不下,只得长久围困。这可就苦了安丰城中的红巾军,在粮食吃完之后,他们只能吃草根和树皮,到后面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人间惨剧。
刘福通眼见情势危急,便顾不上自己的面子,急忙派人到朱元璋处请求救援。等到信使到了应天城中,朱元璋也犯了难,到底救还是不救,不救于心不忍,救了之后也不知如何安置“小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