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北伐檄文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天涯熠帆
在北伐大军出征之前,朱元璋再三申明纪律,发布告谕教导将士们此次北伐的历史意义,他还派遣执法队深入到每一个营帐之中,要求每一个将士都能熟背军纪,否则军法从事。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将士们,这次北伐的目的不只是攻城略地,而是推翻元朝这个残暴的蒙古政权,解救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老百姓,重建堂堂正正、万国来朝的汉人国家。
所以,他要求将士们:在所经过的地方和打下的城池里,不能劫掠财物,不能毁坏房屋,不能破坏农耕,不能掠人子女。如今大军已经是堂堂正正的王师了,不可再像以前一样了。如果部队收留了无家可归的遗弃子女,一旦他们的父母亲戚来讨要,那么需要立刻归还。
此外,朱元璋已然知道了宣传的好处,对于北方的老百姓来说,文字口头上的好话有时要比刀枪棍棒更有力量。
因此,朱元璋要通过宣传使得北方老百姓明白大军北伐的历史意义,还要通过宣传化解北方地方势力对大军北伐的恐惧心理,更要通过宣传瓦解北方元军的士气,用文字给到敌军沉重一击。
于是,朱元璋便命令其手下的笔杆子宋濂写了一篇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的檄文,檄文中说: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
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酖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此,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
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