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云游四方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天涯熠帆
皇觉寺主要是靠租米过活的,但是这一年的旱灾和蝗灾实在是太严重了,田地里长不了庄稼,寺庙也收不上租来。
负责收租的师父和师叔成天和佃户吵架,恫吓这些穷苦老百姓要送官。
但是,这也没有半点用处,收不上来就是收不上来,田地都被烈日晒白了,十成的粮食还收不上半成来,穷苦老百姓拿什么来交租。
就这样,几百年的小破寺第一回闹起了饥荒,全寺庙的人等着被饿死。这时候,狡黠的师娘出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先打发挂单的和尚走路,然后劝说师伯师叔师兄出门云游。
不到十天,除了师父一家人,全都各奔前程了。而朱元璋这个才在寺庙里安稳了五十天的小沙弥,也被打发出门了。
没办法,尽管朱元璋不像正经和尚一样会念经做佛事,但是也只能装模作样学着像和尚一样出门行脚。
一顶漏雨的破箬帽,一个二手的包浆木鱼,一个讨饭吃的黑瓦钵,背上没有几件行头的包袱,他洒了几滴看似真诚的眼泪,拜别了师父一家子,自此硬着头皮,云游四方。
昔日孔夫子周游列国,证道成圣;今天朱元璋云游四方,潜龙在渊。
说游方是和尚的行话,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饭。但是,和尚要饭和乞丐要饭是不同的。
乞丐要饭需要跪下摆个破碗,乞求好心人施舍;和尚要饭则是搬出佛祖和菩萨的名号,高唱佛号,面向那些坏事做尽的富户和地主,用一声佛祖保佑换取饭菜布施。
当然,也有一些真心向佛的好心人给予施舍,可是在这个吃人的世道并不多见。
朱元璋虽然只做了五十天的小沙弥,但是成天在寺庙里听的都是这一套,见的也是这一套,不由得也无师自通了。
听人说往西汝州一带光景比较好,朱元璋便打定主意往这个方向化缘去了。往南先到合肥,转西到固始、光州、息州、罗山、信阳,转北到汝州、陈州,东返由鹿邑、亳州到颍州。
这一路云游,朱元璋也不傻,专练富裕的地方,走街串巷,穿城越村,对着富户敲木鱼,向着地主求施舍。
在这一番游历中,朱元璋受尽了人间冷暖,吃尽了世间苦头,饿过肚子,睡过街头。
他走遍了淮西一带的城邑乡村,熟识了每一座山脉和每一条河流,对于各地的人情、物产、道路、风俗都了熟于心,也增强了体力,锻炼了体魄,不再是那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穷苦小子,而成为了一个饱经风霜的壮实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