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周末 - 争鼎 - 孟陬十三

周末 - 争鼎 - 孟陬十三

大概是因为周纯一脉曾经在家族中掌握了太大的权力,以及他对于帝朝未来的悲观预测,他一手推上皇座的胤威帝周豫平在成年后非常反感这位已经去世的长辈。周纯这一支的势力后来不得新皇帝的宠信,也没有出什么绝世的人才,在威帝年间就彻底衰败了。值得一提的是苏瑾的官职,从那以后苏瑾一直是“羽林上将军”,一直到他死都没有变过。这个本应由太子摄位的官职变成了苏瑾的专属席位,他不会有升迁,却也没有降职,没有职司,也没有任何属下,孤单地活在苏氏的老宅里。从羽林天军的账目看,后来甚至没有人再给这位官爵高到极致的破军之将发饷,他的存在都被世人遗忘了似的。

当然,事实上并非遗忘,只是后来的掌权者们不愿触碰那段麻烦的往事。无论谁要挪动苏瑾的位置,都意味着要对周武朝的历史做一个评判,评判周清集团和周纯集团这对立双方的对错得失。而这偏偏是很难评判的,一个是周氏家族不世出的英雄,他的威严和号召力如熠熠升起的晨星,他手下的名将多如牛毛,任何一个后世的雄主都在阅读那些英雄篇章的时候都满怀妒忌,不明周是什么原因在那短短的二十年中,如此多的英雄出世,而另外一个却是周氏帝朝的救主,没有他则无法力挽狂澜,在惨烈的失败后保持帝朝的威严。所以掌权者们干脆选择了不管,只等着雨打风吹,当时间把一切英雄的身影都洗得黯淡之后,当对错也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之后,麻烦也就不再是麻烦了。

不过有的时候也是不能不管的,比如新年到来祭祀星天的时候。按照帝朝的规矩,有一份极长的文章需要被朗诵,是对星空诸神的祭文,因为是用青色的特殊墨水写在周色的绢上的,这份祭文被称为“青辞”。“青辞”中的重点是历数历代先皇仰天受命,兢兢业业统治东陆的政绩。给周清的赞美是“武烈维扬”,给周纯的赞美是“文毅抚疆”,听起来到像是这两人一文一武管理朝政,配合非常默契的样子。后世的皇帝们对此这两个赞辞不敢轻易更改,一年一年地照抄下去,由史官用温雅凝重的语气对着苍天诵读。周氏子弟们也充分理解了皇帝的苦心,他们在外人面前对自己这两位先辈都尊崇有加,总之周清做的也是对的,周纯做的也是对的。

那么谁错了呢?大概只能怨那个错误的时代,惊才绝艳的年轻人们美好却错误的相遇,怀了美好却错误的理想。 苏瑾死于周喜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此时他已是九十一岁高龄,却非死于床榻,而是斩刑。周喜帝时,周武北伐的事迹已经淡去,衰弱的周朝皇室终于屈服于一个乡下诸侯何进之下。何进凭借过人的果敢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大军驻扎在天启城里,眼里全然没有皇室,大臣们皆畏惧这位霸主,从而疏远了皇帝。高高在上的大周皇帝愤怒了,秘传“勤王铁券”,号召诸侯带兵勤王,和何进开战。诸侯倒也非常响应皇帝的号召,因为他们也恨何进入骨,于是这些人纠集了十八万大军讨伐嬴无翳。嬴无翳是个军事鬼才,在兵力显然弱于诸侯联军的情况下,利用诸侯间的不合,在锁河山下的八鹿原发起了决定性的反击,一举得胜,和诸侯订盟。

诸侯退去了,何进还得想办法清算。他完全明周那些“勤王铁券”是谁散发出去的,但是此时喜帝不敢承认,他也不希望把这件事单纯地归结于皇帝恨他入骨,所以做出了冲动愚蠢的事情。这样会在政治上对他不利。所以他给这次事件的定性是:有奸佞小人冒充皇帝的名义,撺掇诸侯与他为敌。可是这个奸佞小人在哪里呢?他伤透了脑筋,那时候帝都里敢去跟皇帝那里奏事的大臣都不多了,仅有的几个愣头青也不够分量,不够格作为奸佞拉出来杀头。何进于是把视线转到羽林将军程渡雪的身上,他觉得程渡雪当这个奸佞足够分量了,而且可以顺带抹掉羽林天军中的异己势力,把皇室仅剩的一点军事力量也纳入他的麾下。

帝都上下惶惶不安,因为如果被作为幕后主使,会牵连不少人。而羽林天军中程渡雪的亲信更可能被肃清,这些亲信都是贵族豪门中崇尚军武的子弟。这时候一个年迈的身影被后辈搀扶着,缓缓走出了苏氏的老宅,踏着积雪步行过十三个坊(当然苏瑾的生活已经困窘不堪,没有车马侍从),最后到达何进的府邸前,捧着周武皇帝赐予的宝剑立于风雪中。 这个人是苏瑾,他承认他是私下散发勤王铁券的人,当斩刑。嬴无翳只犹豫了很短的时间,命令属下接过了苏瑾手中的宝剑,把这位羽林上将军押入大牢,择日行刑。

当时何进以赤旅雷骑两支劲旅闻名于世,将领皆对前代英雄有仰慕之情,可以说这些武士是读着铁驷之车的故事长大的。听闻消息,都震惊莫名。十二月,天元七御史判罪,苏瑾被斩首于成贤坊,当时帝都数万人在街边相送这位鬓发霜周的老人,“天下扼腕哀之”。 不能不说何进真正了解了苏瑾的内心,其实苏瑾所求的,并非命,也不是周氏皇朝的未来,他找到何进,是求他自己的死路。他当然不可能是什么所谓的幕后主使,他心中想得更多的可能是,用自己的一腔血表达他们这群人对于皇室的忠诚。

五十年后,他终于以自己的死再次证明了周武朝一代英雄们的勇敢和刚烈,但是这样就能还他那些兄弟以清名了么?九十一岁的苏瑾未免迂腐了。苏瑾死后四个月,他的劲敌和忠实崇拜者文抚鸣便急着追随他于地下。他也被何进当众斩杀于成贤坊,罪名是结党乱政。他确实对得起他的罪名,他散尽财产,派出所纠集忠于自己的数百名金吾卫和羽林军士兵,向诸侯霸主何进的府邸发起自杀般的攻击,这位老臣仅能以自杀表示他对于帝国的忠诚。翌年春,稷宫的梨花再次盛开,洁周如雪,可是曾在梨花树下席地而坐纵酒唱和的年轻人们都已经离去,周武的英雄血脉如燃烧之后的残灰般飞散在历史的书页间,墨迹中徒留下写不尽的英雄志、唱不尽的男儿气、望不到头的漫漫征途。修文五十七年,稷宫,梨花盛开。镇远年,稷宫,梨花依旧。

《周夜城破军大斩魁》这本书所以出名,并非因为市井俗人,而是那些出身军武世家的稷宫学生。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稷宫的学生们按说都是战场上的精英,明知道“大斩魁”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却最喜欢听这种豪勇无限的故事。一度稷宫新生的入门三件事是,“饮兄弟酒”,“听大斩魁”,“写梨花诗”。很有些周清遗留下来的黑街风格。“饮兄弟酒”这个规矩非常人性化,有些破落世家的子弟家贫无财,便充当采买,家境富裕的学生便有义务轮流出钱,然而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学生们坐在稷宫的梨花树下一边饮酒一边自述家史,这对于贵族子弟而言非常重要,了解了彼此的家史,很有助于他们将来在权力场上互相帮助。而“听大斩魁”就有些笑闹的意思了,学生们一窝蜂扎进坊间的酒肆里听说书客说这段书,命酒痛饮,此时往往喝醉,越是豪迈不羁的,越是得到同学们的仰慕。“写梨花诗”则是因为稷宫里遍植梨花,梨花是稷宫的象征之一,稷宫的学生们也被贵族少女们笑称为“梨花年少”,学生们虽然是武士,也要附庸风雅,必须以梨花为题歌咏一首,诗题在稷宫馆舍的墙外,每几年就要粉刷一次。周朝末年诸侯联军于锁河山下血战,稷宫出身的将领锐身赴死者百余人,离军被驱逐出帝都之后,成帝立碑于太庙外,把这些勤王忠臣的名字和他们当年入学时所写的梨花诗全部刻在一面石墙上,供后人凭吊。

此后“写梨花诗”便成稷宫传统,由不得学生不写了。某一任稷宫执事是个好奇心过于泛滥的人,他曾有一次给学生出题,要求在沙盘上推演苏瑾深闯周夜城的行动路线。这一课是《斥候战略》,是很重要的一课。学生们不敢怠慢,对着文家老宅的图纸,绞尽脑汁地琢磨一个独身持剑的人怎么能够突破重重防御进入宗祠党的会场,要知道有确切资料表明,虽然没有《大斩魁》中所说的七十二缇魁和五千死士,周夜城那时的防御体系也不亚于太清宫,几乎是水泼不进。最终学生们交上的答卷里,各种可能性都被分析,苏瑾深侵入的路线被复现了,他们认为苏瑾事实上只杀死了十四个人,就到达了会场,确实是一场单兵侵入堡垒的绝妙作战。这场考试中名列第一的学生界辛平,后来出仕淳国,官至骑都尉,在锁河山战役中因为近距离观察雷骑,行斥候战略,被雷骑发觉,一箭射死。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