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壶 - 移山填海 - 苏州悟道
()
深吸一口气,杨一尘从打坐中清醒过来,失望的摇了摇头。
二十年了,二十年前得到那本正一筑基功之后,杨一尘一直坚持修炼,但自从当年成功筑基之后,就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他习惯xìng的从脖子上把当年师傅留给自己的那块小玉壶拿出来在手里摩挲着。
这只小玉壶看起来其实更像一块玉牌,只是这玉牌雕刻成了一个小壶的摸样,玉质看着还不错。
当年师傅羽化之前,把这个小玉壶交给他,说这是他们这一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里面蕴藏有修道的大机缘,但直到现在谁也没有发现里面的秘密。上大学后,杨一尘也看过很多修真类的小说,他跟着上面学的那些认主方法,比如滴血认主,用jīng神观想之类的,但都没什么用。
后来杨一尘还曾经偷偷拿着去让人鉴定过,说是个古物,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宋朝的可能xìng比较大,而由于玉壶比较小,大概只能能值五六万元。
轻叹一声,也许,这个机缘自己也发现不了,只能继续传下去了。
杨一尘,苏省人,毕业于金陵的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金陵的一家公司从事内勤工作,上班很规律,朝九晚五。
平时,杨一尘待人很和善,嘴角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
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司小职员,但实际上,他还有一个别人不知道的身份――在宗教局正式注册的一个小道观的住持。
这事得从二十年多前说起,那时杨一尘才七八岁,他们家住在黄海之滨一个依山靠海的小渔村,不远处的山上有一个小小的道观,里面只有一个看起来挺老的老道士。
老道士平时也不出去化缘什么的,自己种着一小块地,附近的村落有老人去世了,就会来请他去做做法事,因此老道士在当地的名声很好,rì子过的还不错。
杨一尘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这个小道观里玩,有时他们就会缠着老道士给他们讲故事,老道士的口才不错,把那些传说中神仙异士的故事说的jīng彩异常,引得一帮小孩们浮想联翩,直恨不得自己能化身为那些神仙一流的人物,能够翻江倒海,腾云驾雾。
而老道士对于杨一尘特别好,杨一尘原来的名字是叫杨亦晨的,但老道士说他非常有道缘,所以找到杨一尘的爸爸,让他把亦晨改为一尘,既是名字,也是道号。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了杨一尘的爸爸,总之最后杨亦晨就变成了杨一尘。
改名后,老道士便开始教杨一尘练武,他只教给杨一尘一种功夫――太极拳。
开始的时候杨一尘还嫌这种武功不好看,慢吞吞的不威风,不愿意学,但当老道士一摆架势,亮出一招白鹤亮翅,然后脚尖一点地,平地跳起一米多高,然后轻飘飘的落地以后,杨一尘的眼睛马上就瞪圆了,嚷嚷着要学――这简直也太帅了嘛。
就这样,杨一尘一直学了三年,到他十岁的时候,一套太极拳已经被他练得滚瓜烂熟,耍将起来颇有几分飘逸的架势。
一天,老道士把他叫到眼前,交给他一本书,这本书看起来很古老,封面上有五个繁体字,杨一尘认识其中的三个字,分别是:正、基、功。
老道告诉他,这本书名字叫做正一筑基功,乃是修无上大道的法门。真正修成的话,甚至可以成仙。
这几年,杨一尘常听老道讲那些神仙的故事,早就对神仙之术向往已久,一听这是可以修成神仙法门的书,哪能不感兴趣,于是拼命的央求老道士教他。
老道做了这么多年的功夫,就是为了把杨一尘这个他觉得很有修道潜质的孩童拉入道门,哪能不同意呢。
但是常言道:法不可轻传。修道也是要讲究传承的。
老道对杨一尘说:“一尘,这个可以教你,但是,你首先必须得拜师,真正入我门下才可以,否则是不能学的”
杨一尘这些年和老道的感情非常深厚,几乎情同父子,一听老道说要拜师,马上二话不说,双膝跪倒,学着电视上看到的情节,口里呼道:“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
老道士激动地胡子直翘,双手把杨一尘扶起来,说:“好孩子,起来吧,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紫阳门第十八代弟子了。”
杨一尘很奇怪“师傅,紫阳门是什么啊?”
“先练功,等你以后就知道了!”老道士说道。
就这样,杨一尘行了一个简单的拜师礼后,老道士对他是倾囊而授。
师徒俩一个愿教,一个肯学,很快杨一尘就把这门功法完全记下。
等杨一尘完全记下书中的内容,老道士又小心翼翼的把这本书放好,这才开始教他修炼。
老道士让杨一尘盘膝坐好,意想丹田有一个小漩涡,不停地旋转,并带动天地元气进入体内,然后顺着经脉发送到全身,滋养身体。
杨一尘按照老道士的指点,每天修炼一个小时,他很有毅力,一直坚持,从不间断。
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早晨,杨一尘又像往常一样,坐在屋里修炼,突然间,他脑中产生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好像有一股水银样的东西顺着自己的意念,以一种无法形容的速度窜入自己的丹田,入驻自己所观想的元气漩涡中心,凝聚成一滴亮晶晶的水滴状液体,然后,就一动不动。但,对杨一尘来说,却好似整个世界都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他感觉自己突然变得耳聪目明。现在是凌晨,天还没有亮,屋里面很暗,但他却能很清楚的看见屋里的一切,就好像突然有了传说中可以夜间视物的夜视眼。
而且,耳朵中的声音好像也突然变大,甚至他能清晰的听见离他们家几十米远,而且隔着好几家的邻居家小孩嘴里的呓语。
杨一尘兴奋异常,莫非这就是师傅所说的得气?这就是气感?
毕竟他现在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早就按捺不住自己心里的兴奋劲,推开家门,飞也似的跑去找师傅去了。
老道士也早已起来,正在修炼,看到杨一尘跑过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收功,问他怎么回事,杨一尘气喘吁吁的说:“师傅,我可能练出气感了”。
老道听罢,先是一呆,然后激动地浑身发抖,用颤抖的手拉住杨一尘,嘴里哆嗦着说:“一......一尘啊,你说说,说说,怎么回事?”
杨一尘赶紧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老道士,老道士口诵道号:“无量天尊,历代祖师保佑,我派终于出来一个天才啊”
激动了好一阵,老道士这才平复一下心情,对杨一尘说道:“一尘啊,为师以前一直没有告诉你我的名号,现在你已修成内气,筑基成功,有些事情为师也该告诉你了。”
杨一尘静静的听老道士的讲述,原来,老道的道号叫做清微,乃是道教南宗传人。南宗,又称紫阳派,乃是由著名的紫阳真人张伯端创立,主修金丹大道,但自从紫阳真人成仙,再传到白玉蟾之后,就再也没有哪位祖师得道成仙的。元明以后,更是与龙虎宗等逐渐合为道教正一派。
而清微老道的这一脉,却一直流传下来,上千年下来,找了无数的门人弟子,却再也无人修炼成功,别说金丹,就连筑基的也是少之又少。
清微老道生于1890年,十岁的时候跟随他师傅修炼,一直没有气感,直到十年后,也就是1910年的五月十八rì,哈雷彗星靠近地球那天,他才出现了轻微的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