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五十二章:天马行空 - 未世俊豪 - 桐林雨

第五十二章:天马行空 - 未世俊豪 - 桐林雨

李春点了点头:这应该是个可行的方案。但我有一点设想,今天我们运行的这个实验,仅是就全球范围的飞行所做的,你想过没有,如果城际交通也纳入这个系统,就显得有些臃肿,也没有必要。我想的是,把全球范围的交通与城际交通分开,主要是在飞行高度上分开,避免交叉,拥堵。在时间上也要错开,尤其是要错开出行高峰,这样,很多麻烦就迎刃而解。

柳芭听罢频频点头,到底是老总,到底是天才,想的就是不一样,就是有深度,有远见。说话间,一切准备就绪,柳芭说,先看看我们的实验吧。说着,把一份清单输入李春的掌心屏。李春打开一看,上面是十万个飞行器的照牌号码和起点终点站地名,全部是跨洋飞行,大区间的远程航行。李春在巨大地图上随意走着,按照屏上的标志,随便抽查了几个小盒子,果然,与地名相符。放眼望去,那些有陆地标识的地图上,摆满了这种小盒子。十万个,人类会同时有十万个跨大洋的飞行需求吗?李春还在想。他这样想着,就觉得不太会有如此巨大的需求量,但也不排除将来会有,或临时紧急也未可知,总之把可能性多留出一些为上策。李春站到了太平洋中心,说:开始吧。

这个指令立刻被分级传达下去,最后,又把一个电钮送到李春手里,李春按下了它。霎那间,弥望中的无数小盒子,冉冉升起,它们升到离地面五十米高度,便呈悬停状,整个天空被遮盖了,地面上没有了一丝阳光,这个阵容,谁看了都不禁咋舌。旋即,小盒子们开始加速向不同的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急速加快,乱作一团,仿佛被谁捅掉了无数个巨大的马蜂窝。李春他们头顶上搅闹起一阵黑雾,数不清的黑点向着不同的方向疾驰。这个乱的过程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就恢复了刚才的悬停状态,小盒子们安静地呆在半空中,徐徐下降,平稳着陆。

成功了。实验现场响起了欢呼声。

李春也在鼓掌。但他没有太过的高兴,他问研发部经理刘恺:这么多的飞行器同时向着不同的方向飞行,发生事故的几率是多少,是不是每次飞行都要经过像今天做实验这么认真的准备?

刘恺是从东区委交通管理局来的,管理城际交通有丰富的经验,他说只要规定好了每个照牌的运行轨迹,就不会发生碰撞。

李春还是不满意:刚才的感觉,就好象看了一场有惊无险的杂技表演,至少在那一刻,天空中呈现出的乱象,给人以很不安全的直觉。你们看,能不能这样,在我们站的这个位置,太平洋中心,把这里设置为集中点,即是说,越太平洋飞行,都先飞到这里,在此处编组调整新的出发位置,然后再飞向各自的目标地。飞越大西洋、印度洋的类推。这样,起码减轻了设置轨迹的难度,也不会出现一窝蜂般的乱象。

刘恺听后频频点头,他的心里仿佛开了一扇天窗,立时亮堂了:对啊,我们怎么没想到这个空中重新编组的创意啊,如此一来,就不止十万限制,只要是有飞行申请的,都可以进入悬停编组。看来人家这老总不是白当的,手里头就是有硬货。

李春接着说:越洋飞行是这样,城际的,同城的也可以这样,只是要在飞行高度上区别开来,不能搅在一起。

对。刘恺进而发挥道:这样的话,不管有多少用户提出申请,我们都可以安排同时起飞,他们来自不同方向,又飞向不同方向,永远不会出现逆行,也不会追尾。太妙了,真是太妙了。我们回去就研发这个编组软件,这将给整个交通运输界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从此,我们甚至可以说,是想到哪就到哪,不再受任何限制。

众人免不了又是一番歌功颂德,把李春的创意加以粉饰和吹捧。李春也相当得意,觉得自己这个脑袋还真不是盖的。等歌颂之声的高潮过了,他说,我们这个软件,就叫天马行空,如何。

当然是好,很好,相当好,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刘恺带着一干人回莲花宾馆加班去了。柳芭看了看李春,正好与李春的目光相对。两人什么都没说,会心地笑了。两人的手拉在了一起,彼此都感觉怪怪的,象这样的牵手,竟是相隔了不知多长时间,都忙什么去了,谁也说不清。李春把征询的目光瞧向柳芭,那意思是,我们去哪儿?柳芭会意:

回老家,去哈巴罗夫。

李春满意到出乎想象,真的,我怎么就没想起这个地方来。现在一切搞定,还就是要重温一下往昔的情怀哩。这是他们二人的世界,不带一个随从,端的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应该叫做双宿双飞。

到了哈巴罗夫,两人先去了原来的发电厂,看了李春亲手改造的第一台地热发电机,看了原来堆放煤渣的空场,现在的花园,当然,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厂区医院,那个柳芭当初供职的小诊所,还有关押李春的那间小病房。这些旧址都原封不动,保持着当初的模样。李春不禁感叹,这里,同样出了一个大人物:一个小护士摇身一变,成了跨大区的总经理,可是这里的人们相当淡定,柳芭的一切都没有被人为地造势,被整成故居什么的。同样是东区,只是纬度有所差别,文化就如此不同。

但柳芭的归来,还是在厂区刮起了一阵旋风。往日的姐妹们纷纷来叙旧,也有人不失时机地向她提出了某种要求。柳芭当着李春的面,不好大包大揽,却也暗许她们,这些都好办。

现在的厂长叫巴扎洛夫,李春叫着挺别扭:难道你们俄罗斯男人非得叫个什么夫吗?柳芭笑而不答。

巴扎洛夫很年轻,不过三十岁的样子,即便如此,在李春和柳芭面前也显得成熟甚至老气。他是在原厂长哈巴罗夫被降为生活必需品领取者之后,由工人推选当上厂长的。此前是厂里的一名普通工程师。据巴扎洛夫介绍,自从改造为地热发电以来,厂里最显著的变化,仍然是富余劳动力增多。问题是明摆的,原来的燃煤发电,燃烧这一块占据了工厂一多半分量,大部分工人在围着煤堆转,他们运输煤炭,清运煤渣,保养燃煤锅炉,等等等等,好不容易从煤炭中榨取了那点宝贵的热量,把汽轮机整转了。现在,这部分职工都闲了,休息了,或干脆点说,失业了。

又是失业。失业。看来,只要是科技进步,就必然要淘汰一部分原来从事人工操作的人。这似乎成了一个怪圈,却也势在必行。科技发展,不就是为了解放人力吗。但把人解放出来,却仍然要给他们找个事情做,不然,起码在当下就是件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李春和柳芭在安置能源改造后失业人员这个难题上面,都没有少动脑筋,他们甚至拿出公司看家的老本,拨给后勤部,作为保障基金,可直到眼下,他们谁也没想出,这笔钱到底应该怎样花。撒胡椒面肯定不行,上项目吧,一时也真想不出辙来。柳芭就问巴扎洛夫:依你看,厂里这些失业工人,让他们做点什么事情好呢?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