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不好! - 悠悠万载 - 嘴角含笑
()
光yīn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个月。这一个月来风平浪静,顺风镖局也接了几单小生意,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平凡简单。
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团团的淡去。而灵剑门生活的一rìrì枯燥的翻转,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几个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记忆里。
“杨修,杨修……你要替我们报仇啊!”
双眼猛的开阖,杨修从修炼中陡然醒来,双眼在昏暗的房屋内暴起两团jīng光,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还是不能遗忘,仇恨已经深埋在他的内心当中!
“师傅,师伯们,总有一天我会给你们报仇的!”
杨修起身下床,收拾了下身上的褶皱,他已经五六天没有洗澡了,身上都隐隐散发着异味,衣服也有点脏乱。
推开房门,刺眼的阳光打在他的脸上,照shè的浑身暖洋洋的,杨修朝着厨房慢悠悠的走去。
“早啊,杨修。”
“又要去做早饭啊,辛苦了,杨修兄弟。”
镖局的镖师们都是早起的,他们一大早就要晨练,此时正成群结队的朝着练武场走去,看到了杨修,纷纷打起了招呼。杨修默然的点头,算是回应,一路穿过走廊来到了厨房。
顺风镖局的厨房是一间刷白了的屋子。椽子上吊着几只熏火腿,窗台上摆着盆花,外面还摆放着几张大桌子,还有少见的大杯子、瓷器和蜡制器皿。厨房内,一张狭长的粗木桌子上摆好了许多碗和匙,桌子上空高高地悬着一串大蒜,一大屉馒头和蔬菜疏疏落落地摆放着。一个身着麻布粗服的白发老者正蹲坐在灶台前生着火。
“何伯,”杨修走入厨房,和何伯打了声招呼,熟练的整理着粗木桌子上的馒头和蔬菜,拿起了菜刀,俨然一副厨子模样开始忙碌起来。
“哦,是杨修啊,早啊,”何伯抬起头,脸上已经被烟熏的有些发黑,慈祥的看着杨修说道:“怎么样,你来镖局都一个月了,还习惯嘛?”
“我很好,谢谢何伯。”
“哦,是嘛,那就好,你啊,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话太少,也不喜欢笑,听我这个老人家一句,没有过不去的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别一直放在心上,”何伯可以说是整个顺风镖局里和杨修相处的最久的人,平rì里对杨修关怀备至,如长者一般。
“我知道,何伯,谢谢!”杨修对着何伯勉强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
长了年纪的人就喜欢絮絮叨叨的说着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并且乐此不疲,何伯边做着早饭边和杨修说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时而露出开心的样子,时而又是摇头叹息不已。杨修静静的听着,他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有一个人可以和自己聊天说话。
“哎呀,不好,你看我这记xìng,人老了就是容易忘东忘西的,”何伯正说着,忽然拍着大腿连叫不好。
“怎么了,何伯?”
“你看看我,我今天早上出去买菜,竟然忘了买盐了,这没有盐可怎么吃得下去啊!”何伯一脸自责。
“好了好了,何伯,我去街上买吧,我年轻,快手快脚的,很快就回来了。”杨修说道。
“好好好,这些钱给你,你上街干脆再买点酱油和醋什么的,对了,糖也买点回来,”何伯慢慢的,细细的在怀里寻找着什么,片刻之后才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的将它摊开,里面包裹着不少散碎银两,取了一些递给杨修。
安华城,距离景阳城大约两天的路程,这里的繁华程度虽然比不上景阳城,但这里是水乡古镇,镇内河街平行,水陆相邻,民居宅房傍河而筑,两岸以石桥相连,体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风韵,很适合人们居住休养。
杨修走过小桥,这是一条横贯东西一镇,架通南北两街的一座廊桥,桥下是碧绿的湖水,一些乌蓬的船儿正停泊在水面上。站在桥上,向西望去,眼中、心中满是水的影子,柔柔的,润润的,幽幽的,那沿河而建的房屋大多伸向水中,一式的粉墙黛瓦,河道里时有乌蓬船过往,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幽美景象,如梦如幻,似景似画。
杨修显然没有欣赏美景的雅兴,冷漠的行走着,这里的街道,铺着石砖,上面微微有些青苔,显然历史悠久,但是走在上面一点也不会打滑,反而会让人隐隐感觉有些清凉。
杨修显然不是第一次出来采办,他麻溜的穿梭在街巷中,走过一条飘着酒香的街道,这里的店门外,一溜的架子上放着一坛坛红封白酒,馋人的香气悠悠的从酒坛中传来,引诱人们的酒虫。还有的店铺悬挂着木刻的招牌,从里面传来淡淡的药香,显然是中药铺,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正不时穿梭走进各式各样的店铺,热闹非凡。
这里就是安华城最繁华的地段,想要买的东西,在这条街道上几乎应有尽有,杨修在人群中穿梭,一脚踏进一间杂货铺中。
“哟,这不是杨兄弟,又出来采办啊!”杂货铺老板是一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人,看到杨修进来立即堆上了笑脸。
“恩,付老板,给我来点粗盐和酱油醋,份量多少,你知道的,”杨修对着付老板点了点头,淡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