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简介 - 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 - 丰郎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
朱元璋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
谁知和尚也并不好当,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
这次外出可以说对朱元璋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身体,同时也使他初步接触了一些反元的思想。
回到家乡后不久,由小时的玩伴汤和介绍,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并取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
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轻易地就打败了郭子兴的儿子,取得了对这只队伍的控制权。
朱元璋并不满足以得的地盘,他要大占宏图就要有稳定的根据地,这样南京(集庆)就走入了他的视线。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自称吴国公。
同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良、缓称王”
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他在南京外围大败陈友亮,鄱阳湖血战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的陈友亮军团,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沈杀韩林儿,派徐达、常遇春北伐。
逐个消灭了各个势力,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
同年将元顺帝赶出北京。
建国后,他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颁布《大明律》稳定社会秩序。
同时他废除丞相,实行六部制,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实行卫所制,使武将与兵权分离,设立锦衣卫,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朱元璋的屡兴大狱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洪武时期的功臣除了耿并文等少数几个外,其余全部被杀。
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
以至于到了靖难之役南京朝廷竟无将可派,可以说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杀功臣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失败。
1398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于南京,在位31年,终年71岁。
汉高祖刘邦的评论 刘邦凭借一支只有百余人的队伍起家,最后击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政治对手,夺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其间走过了一条从小到大、由败转胜的漫长的道路。
这条成功的道路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宁斗智,不能斗力”
,从而改变了秦汉之际的历史面貌。
它更多地表明:战争就是争民心,争人才,争后勤,争策略……不是只凭借勇力就能解决问题的。
汉光武帝刘秀评论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
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在昆阳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都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
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
,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
光武在战争中所以能够克敌制胜,还在于他注意讲求策略,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
他在统一战争中,善于采用政治攻势,如宣布释放奴婢、刑徒,减免赋税刑法,用以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还注意整饬军纪。
早在他担任更始政权的将军时就注意约束部下遵守军纪,这就有利于取得更多的支持。
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
。
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