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下马威 - 武林帝国 - 骁骑校
一封來自大周京师的国书再次令凉州沸腾。恰逢明年九月是大周皇太后七十华诞。周皇邀请西凉來使共贺。这是一个政治信号。说明大周开始正视这个西面的强邻。往日俯首称臣千里纳贡都讨不來的东西。一场战争居然都讨來了。
大周朝还真是贱。记打不记吃。这是西凉朝廷上下的共识。
东周的使团有百人之多。据说正使是一位礼部侍郎。以堂堂三品官员带队。也说明了周人的重视。对于如何迎接來使。西凉国内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国主亲自出城在十里长亭迎接。以对上国的礼节应对。一种是派遣相应级别官员迎接即可。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不能太掉价。毕竟新近的一场战争俺们是打胜了的。和大周成为兄弟之邦总是有资格的。
西凉文官阶层以汉人为主。有意无意总是会把中原王朝当作宗主国。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便是那些心怀野心的家伙们。也明白此时不能太露锋芒。韬光养晦是很有必要的。既然大周派了个侍郎过來。就有示好的意思。咱们西凉也算是礼仪之邦。自当以礼相待。
元封却有自己的主张。东周使节來的不慢。说明朝廷对这个强悍的邻国还是很重视的。从进入甘肃开始。这支使团就受到了西凉军统司的严密监视。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元封更是通过范良臣弄到了使团的详细名单。
这位侍郎大人姓韩。是新近才补的缺。原來的老侍郎致仕了。他才得以升迁。韩侍郎本身倒沒什么出奇的。重要的是使团中还有几位干员。是兵部借调的官员。对外只说是礼部人员。其实來意是什么已经很清楚。无非探听虚实而。
既然他们想看。就让他们看个够。文官们不是争论欢迎的规格么。那就來个超级规格。以阅兵欢迎大周的使团到來。
凉州以西十里处。本來是十里长亭的位置。却被临时修成了阅兵场。本來就是旷野。把场子清理一下便是。一万名西凉精兵集结于此。盔明甲亮。全新的战袍和旗帜。打磨过的兵器闪闪发光。上万人站在旷野里竟然鸦雀无声。只有风卷大旗的声音。他们在等待。等待來自中原的使团。
渐渐的。东方影影绰绰出现了一支队伍。离得老远就看见这边大军林立。元封用千里镜望过去。但见那队伍停顿了片刻。依然开了过來。他微微一笑。对赵定安道:“开始吧。”
使团逶迤而來。直走到距离西凉大军一箭之地方才停下。不用千里镜就能看见车队前方高高飘扬的天子符节。那些东周人神情严峻。想必是在强撑着体面。因为沒有人能在这样一支铁的队伍面前保持镇定。
使节队伍中奔出一骑。手持天子符节。不用问就是來讲理的。俺们为和平而來。你们怎么刀兵相见呢。赵定安并沒有给他开口的机会。令旗一挥。军中螺号响起。战鼓齐鸣。铜墙铁壁一般的军队霎时间分成两半。动作整齐划一。成千上万人的步调完全一致。
两万双军靴踏在地上。腾起一片片烟尘。整齐的脚步声如同雷鸣。一声声。一阵阵。大地仿佛都在颤抖。更加颤抖的是东周使节们的心。便是京城中御林军也沒有这般精锐啊。西凉人这是要给俺们下马威呢。
一万精兵分成若干方阵。人如墙。枪如林。气势森然。杀气腾腾。只有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军队才能发出这样的威势來。东周使团中几个武官出身的家伙冷眼观察着一切。西凉军的兵器装备。被甲率。军士体格。都是他们观察的范围。
二十一名骑兵飞奔而來。每个骑士都挺直腰杆坐在马上。稳如泰山。眼中都带着睥睨天下的气势。身批两头翘起。如同老鹰一般的高加索披风。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更加威风凛凛。他们的马全是极其高大威猛的阿拉伯纯种神骏。个头比蒙古马高大许多。偏巧这些士兵又都是精心挑选出來的俊朗少年。那真是人如玉马如龙。看的东周使节们不由得暗自叫好。太帅了。
当先一人乃是赵定安。小伙现在已经成婚了。上唇也留了一抹小胡子。更显成熟稳重。带领儿郎们奔到使团面前。他一勒马缰。神骏嘶鸣一声。前蹄抬起。在空中刨了几下才停下。赵定安将马鞭挂在手腕上。抱拳朗声道:“大凉国主驾下骠骑大将军赵定安。特來迎接大周使节。”
登陆一起看文学网。支持正版《武林帝国》。欢迎光临同名网游。
韩侍郎愣了片刻。才被众人推出。这位三品文官的脸色都发白了。不知道是吓得还是气的。毫无表情的答礼。
赵定安在前面带路。使团随后跟进。在一万名精兵组成的巷道中向凉州进发。來自道路两旁的威压让人不寒而栗。那几个武官近距离的观察着西凉士兵们。从这些朴实简单的面庞上。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不足外人倒也了。
使团下榻在馆驿。吃住都是中原式样。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这西凉国本來就是西北汉人组成的国家。和东周同文同种。衣食住行上的差异不大。再加上适当安排的西域特色饮食。到也让使团在宾至如归的感觉之上。又多了一点点的异域风情。
百余人的使团。其中只有十个人是从京师派來的。其余的随扈人员都是从甘肃借调的。此举也是为了缩短路程时间。能尽快赶到西凉。也能给西凉人留出充足的时间准备礼物。前往京城参加万寿节。也就是皇太后的寿诞大典。
元封在以前凉州府衙改建的大元帅府内接见了來使。丹陛两侧。是两排精锐骠骑。一水的黑色和白色。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一丝杂毛都沒有。膘肥体壮油亮油亮的战马全是优秀的阿拉伯纯种马。比寻常的蒙古马中原马高出一个头去。马上的将士更是威武异常。外罩锃亮的胸铠。内穿乌油油的锁网。鲜红的盔樱。一丈八长的大戟。尽显凉州男儿的本色。
昨天秀的是步兵。今天秀的是骑兵。整个一穷兵黩武的国家啊。东周使节们暗暗腹诽着。却又极其贪婪的盯着这些中原难得一见的骏马。自古以來中原不能产良马。产马地区的丧失使得中原政权战斗力大减。不敌游牧民族。宋朝就是因为丧失了燕云十六州和西北产马地区而最终落败。哪怕用再多的钢铁武装起來的步卒也不是骑兵的对手。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这已经是中原兵家的共识。
大周也缺马。为了和漠北的蒙古人打仗。皇上兴马政。从西北和西南进口马匹。但渠道一直不甚畅通。优良的三河马、羌马在周军中装备不多。伊犁马更是少见。周军骑兵常用的多是西南进口的滇马。矮小瘦弱。和驴子一样。就这样还得当宝贝伺候着。行军的时候都不敢骑。只有作战的时候才上马。
马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更是达官贵人爱好收藏的名品。能拥有一匹伊犁马已经是中原贵族梦寐以求的事情。那可是有着天马之称的名驹啊。至于大食良种。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句话。你有钱也买不到。
阿拉伯纯种。大食马。贝督因马。说得都是同一种马。生长在沙漠之中。严酷的环境 只允许最优良的马匹生存下來。这也是造就了这种名马的原因。这种马速度快。耐力强。美丽。聪明。不会被突如其來的声响惊吓。简直就是天生的战马。一直以來它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偶然获得几匹也只能养在皇宫大内。寻常人等难以见识一面。
昨天在城外见到二十一匹阿拉伯纯种马。东周使节们以为这就是西凉的家底子。特意拿出來炫耀的。今天一看才知道。好家伙。丹陛两旁足有五百匹之多。还全是沒有杂毛的纯色马。
天爷爷。这还让人活么。
几位兵部借调的官员本來就是马痴。现在更加痴了。要不是规矩在这摆着。他们恨不能过去亲手摸摸这些传说中的神骏。摸摸是不是真的如同传说那般。这种马只有二十三节脊椎骨。比平常马匹少一节。
文官们虽然不懂马。但也能看出好歹來。这些都是不可多得、千金难求的良马。倘若能弄上一两匹带回中原。那可就发达了。若是能忽悠的西凉人自愿献上那么几百上千匹。乖乖隆地洞。不敢想了。皇上还不开心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