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4-71 向何处去 - 武林帝国 - 骁骑校

4-71 向何处去 - 武林帝国 - 骁骑校

  大周朝的政坛面临着风起云涌的变革。这场变革是至上而下的。波及到每一个人。

  皇后和前太子的葬礼极尽奢华。母子二人葬在城东早已预备好的皇陵中。浩大肃穆的皇陵是从天佑元年就开始兴建的。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说力求节俭。随便挖几个坑就好。但是过了几年。风向就悄悄地转变了。皇帝再也不说什么节约精简。民脂民膏啥的。极尽所能的修建陵墓。

  葬礼过后。新政的议題就放到了皇帝的桌面上。以往大周朝廷的格局是沿用旧制。参照了唐宋元的形式。在皇帝下有中书省。左右丞相管理六部。这样一來丞相的权力未免过大。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以至于和皇权抗衡了。

  皇帝是开国之君。倒也不怕丞相敢和自己对着干。可是他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万一自己死后。丞相夺权架空皇帝。那老张家的天下不就完了。

  趁着自己还春秋鼎盛。先把所有儿孙将会面对的问題给处理了。先前已经清理了军队系统。那些老军头统统都被勒令去职。回家荣养去了。不守本分的中青年将领。杀的杀。流的流。皇帝出手狠辣。绝对不给人缓过劲的机会。趁着宫变得由头。把所有不放心的因素全给铲除了。

  接下來就是改组政府了。至于应该怎么改。Www。。com皇帝心中只有一个粗略的计划。最根本的是解除丞相的权力。但是丞相沒了权力。又怎么管理国家呢。难道全靠皇帝一个人的智慧。

  这当然不行。皇帝很明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自己不过是盐贩子出身。沒什么高贵的血统。管理国家。还是要靠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

  正在犯愁之际。有人送上奏折。皇帝看了之后大呼精妙。下令重赏、擢升此人。

  此人的履历也很完美。贫寒子弟。进士出身。当过翰林。当过监察御史。办过陕甘总督温彦的大案子。回京之后也有建树。据说在缉拿反贼的行动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曹少钦对此人也是赞誉有加。说他可堪大用。

  这个人就是御史台四品官员孟知秋。

  孟知秋的奏折是关于政府改组的。其实这件事本轮不到他这个小御史插嘴。他的奏折也递不到皇帝案头的。可是孟知秋毕竟还有内厂官员的身份。这点小事还难不倒他。

  孟知秋建议:裁撤中书省。成立内阁。左右相改称大学士。内阁不再管理六部。只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秘书处。咨询建议机关。

  为了分担皇帝的辛劳。孟知秋还建议将权力下放一部分给内务府。由内务府组织一批人员根据皇帝的意思批阅奏章。

  各地奏折先汇聚到内阁。内阁拿出自己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称作票拟。皇帝批复。称作披红。不重要的文件可以交给内务府的秉笔太监代办。不用担心太监们乱批。因为内阁还可以将披红驳回。当然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这只是为了防止内务府座大而已。

  皇帝龙颜大悦。认为此法甚好。当即批复下去。雷厉风行的执行起來。

  本來中书省设在文华殿。Www。。com现在也不用挪窝了。直接改成内阁。左相胡惟庸。右相柳松坡皆留任。改称辅政大学士。下面再设若干协办大学士。学士等人。辅佐二人理政。

  内务府在武英殿北面。也不用改地方。这事儿交给曹少钦办理即可。训练若干机灵识字的秉笔太监帮着他干活便是。

  内阁、内务府。再加上皇帝本人处理政务的所在。养心殿。就组成了大周政府新的核心。比以前中书省独揽大权不知道强了多少。别看只多了一个内务府。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只有太监才能真正得到皇帝的信任。才敢用。如此看來。这个孟知秋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朝廷改组。只需皇帝一句话即可。从此中书省不复存在。六部也不再受内阁管辖。直接对皇帝负责。当然内阁也不是从此沦为摆设。它依然是最重要的朝廷机构。皇帝规定。内务府的秉笔太监们必须保证对内阁大臣足够的尊敬。进门要磕头。出门要退着走。这也算给内阁大臣们一点补偿了。

  而且。皇帝还增加了内阁的人员。孟知秋就成了第一个协办大学士。官位仅在两位辅政大学士之下。专门负责养心殿内务府之间的行走。可谓天子重臣。大家都明白。小孟大人在内阁干两年再外放。起码是个巡抚。

  内阁尚在改组之中。北方紧急军报就來了。北元大军悍然南下。已经打到燕京了。皇帝闻报之后大发雷霆之怒。老二不是说深入漠北。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王庭都让他掀了么。现如今又是哪里來的蒙古大军。

  把承坤叫來责问。二皇子知道事情败露了。但是咬死口说自己确实深入漠北打下王庭。至于是不是中了蒙古人的奸计那就不好说了。

  二皇子把责任一推六二五。反正就这个局面了。皇太子也当不成了。你爱咋咋地吧。这样一來。皇帝到沒了脾气。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难道因为这事把儿子宰了不成。

  登陆一起看中文网。 支持正版阅读。支持《武林帝国》

  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皇帝经常以仁君自诩。这些天老二和老四的一切行动都在监视之中。两个小子都还算老实。皇帝有心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又担心放虎归山。知子莫若父。老张家的子孙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放在京城又怕磨了他俩的锐气。毕竟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交在一个窝囊废手里。

  恰在此时。又是一封奏折解了皇帝的苦恼。

  这封奏折是内阁辅政大学士柳松坡转交上來的。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写折子的人叫杨峰。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外放天长做了几个月的县令。政绩斐然。被吏部调回來当了部员。大概是不愿意当个默默无闻的京官吧。竟然通过自己的门师将一封奏折直接送到天子眼前。

  奏折内容很短。但是字字珠玑。他建言皇帝将燕王和秦王的封地对调。这样一來。一切问題迎刃而解。

  藩王必须面对别人留下的摊子。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精力。既耗费了他们的精神。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可谓良策。

  皇帝龙颜大悦。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将户部主事杨峰擢升为内阁协办大学士。

  一时间。内阁多了两位年轻有为的大学士。还都是状元出身。并且都尚未成家。被称为内阁双壁。这在京城官宦人家中引起了颇大的一场风潮。谁要能收了他俩中的一个当女婿。那这辈子还愁啥。

  皇帝雷厉风行。将两个儿子派出京城。老二承坤前去长安。协办西征事宜。老四承平去燕京。抵挡北元入侵。

  在二子出京之前。皇帝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重新立了个太子。正是默默无闻的老三。安国郡王张承太。

  当老三听说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來了这个储君的位子。他却高兴不起來了。脸色倒有些惨白。老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和大哥一样。只不过是老二和老四的磨刀石罢了。

  燕王和秦王听说之后。也是一脸的恬淡。父皇这些招数。他俩也认清楚了。无非就是不断地心理打击。所谓的磨练而已。

  爱咋咋地吧。

  ……

  老三入住东宫。萧妃娘娘母凭子贵。也牛气了一把。广发帖子邀请亲戚和朝廷大员的内眷进宫玩耍。可是响应者了了。淑妃娘娘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摆着呢。满以为自己儿子会成为储君。也是这样志得意满。广邀宾朋入宫。还沒两天呢就发生了宫变。淑妃娘娘被太子挟持。差点香消玉损。现在神智还有些不清呢。

  太子东宫冷冷清清。空气中彷佛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身穿明黄四爪蟒袍的三殿下呆呆的站着。依稀间看到了大哥满身是血的身影。依旧在向自己悲鸣:“生生世世不愿生在帝王家……”

  新太子一个激灵。眼前的幻想消失了。一个老宦官站在门口。谦恭的说:“殿下。车马预备好了。”

  老三忽然想起。今天是送老二和老四离京的日子。父皇让他代表前去送别。时间差不多该到了。

  整理袍服管带。出了东宫上了车驾。这还是大哥留下的四轮马车。坐垫上似乎还有他的味道。马蹄得得。车轮滚滚。承太的思绪却总也平静不下來。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