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过潼关 - 武林帝国 - 骁骑校
翠娥看见相公回家。赶忙站了起來。道:“相公你回來了。”上前帮他脱大氅时。闻到一股酒味。心疼的说:“又在外面应酬了。你身子虚。不能多喝的。我这就去给你煮点醒酒汤去。”
杨锋定睛一看。桌子上摆着五六个盘子。里面的菜一点沒动。那包砒霜月饼一块不少。完好无损的放在那里。他登时奇道:“你们……你们怎么沒吃。”
翠娥不好意思的笑笑:“你沒回家。怎么好吃。你是当家的嘛。那包月饼那么贵。一两银子呢。咱庄户人半年也赚不來一两银子啊。两个孩子闹着要吃。我沒舍得让他们动。热了点中午的剩饭我们娘仨吃了。孩子哄睡下了。Www。。com就等你回來了。”
杨锋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翠娥是个好女人。正是她的朴实救了娘仨的性命。
看到相公发呆。翠娥以为自己做的不对。忙道:“相公你别生气啊。我知道这是你的一片心意。只是实在舍不得……”
杨锋摆摆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翠娥。有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开口才好。”
翠娥道:“咱们夫妻那么多年。有啥不好开口的。你读书多。有见识。说啥我都依你。”
望着床上熟睡的一双小儿女。杨锋实在下不起手了。他深深叹了一口气。眼睛有些红了。颤声道:“翠娥。我对不起你。”
翠娥看他这架势。隐隐有些感觉不妙了。还是默默地站着等待下文。
让她始料未及的是。杨锋竟然扑通一声给她跪下了。吓得翠娥一哆嗦。也跟着跪下了。杨锋痛哭流涕。哭了半天才道:“相爷看中我了。非要招我为婿。我本不愿意。可是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啊。我……”
翠娥虽然是乡户人家。但也懂得尊卑。相府小姐嫁给杨锋自然是不能做小的。那自己怎么办。自己含辛茹苦这么多年。还为杨家生养了两个孩子。难道就不明不白的算了。
“相公。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你的意思呢。”翠娥问道。
“翠娥。要不然我们收拾行李带着孩子走吧。”杨锋试探着答道。
翠娥摇摇头:“十年寒窗。终于出人头地。哪能就这样一走了之。再说拖家带口的往哪里走。人家想逮你还不容易。不如这样。我带着孩子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只要能保全你就行。”
杨锋长出了一口气。还是翠娥懂事啊。看來自己这一部棋走对了。翠娥听到他如释重负的一声叹息。心头仿佛被刺了一下。昔日那个纯真无邪的少年杨锋。已经再也沒有了。
“我舍不得你们啊。要不。多住几天再走吧。Www。。com”这话说的言不由衷。连杨锋自己都觉得脸上发烧。可是事不宜迟。他必须尽快处理好此事。
翠娥不是傻子。听出杨锋话里的意思。她淡淡的笑了:“不给你添麻烦了。明天一早就走。”
说着就去收拾行装。杨锋看她忙忙碌碌的样子。心中不免愧疚。拿出积攒的五十两银子。放进了翠娥的包袱皮。
一夜无语。次日早上。杨锋赶去内阁上班。早早的就走了。等中午回到家。翠娥母子三人已经沒有了踪影。桌上还放着那五十两银子。
翠娥走了。沒拿自己一个铜板。这个坚强的女人。带着两个孩子不知道去往何方。但是可以确信的是。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她和孩子再也不会成为自己的累赘了。
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杨锋哭了。哭的很伤心。很孤独。但很快他就恢复了常态。一张温和恬淡的脸上。毫无异样。
柳迎儿。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加倍讨回來。
登陆一起看中文网。 支持正版阅读。支持《武林帝国》
……
西北军情急。朝廷已经确立了先西后北的大战略。对西凉开战提上了内阁的议題。西部的地图、沙盘、水草资料在文华殿内摆的满满当当。兵部、户部、工部的官员忙的团团转。调兵遣将。征发民夫。征集钱粮。制造兵器。大战在即。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起來了。
一道道紧急公文已经通过八百里加急发往西北。命令军队戒备。潼关戒严。不许任何军事物资往西运输。
燕王也已经前往长安接手军权。走了也有好些日子了。现在怕是也到了潼关了吧。此前还派遣了一个太监前往兰州处置范良臣。一路晓行夜宿。现在也差不多该到了。
风起云涌。大战在即。就连原本准备大办特办的万寿节也偃旗息鼓。悄无声息了。
……
潼关。位于秦岭山脉和黄河之间。为天下雄关之一。山势陡峭。河水汹涌。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潼关是关中的门户。战略要点。历朝历代都在这里屯驻大量兵马。大周朝也不例外。这里驻扎着数万禁军。城墙高大。瓮城铁闸齐全。东西两面都是易守难攻。
元封等人已经抵达了潼关脚下。绕道山路的话实在太远。渡河更是沒谱的事情。唯有冒险从城中通过才是最佳选择。
但是看潼关守军的架势。似乎已经接到了京城來的命令。大批货物积压在潼关以东的官道上。不许往西运送。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元封一看。尽是些砖茶。铁器、硫磺硝石、粮食布匹都西域急缺的物资。看來朝廷的动作挺快的。张士诚倒也不是个无能之辈。
秋雨连绵。那些大车就这样在路边停着。虽然有苫布挡雨。也搁不住这不断地雨水啊。路旁的破烂茅草棚子下。几张粗笨桌椅摆着。车夫和商人们哀声叹气坐着。喝着茶水发着牢骚。
忽然几个劲装汉子走了进來。摘下斗笠。解开蓑衣。露出大红色的锦衣卫官服。众人便都不敢说话了。锦衣卫们找了桌子坐下。让老板倒两壶热水。拿出干粮來自顾自的吃着。
看这帮锦衣卫很低调。客商们才放下心來。Www。。com继续谈天。不过不敢抱怨了。只能说说天气啥的。
这帮锦衣卫正是元封等人假扮的。由于在少林寺绕了一圈。耽误了一些时间。沒有赶在朝廷八百里加急之前越过潼关。现在看來很是不妙。潼关城墙上如临大敌。禁军们顶盔贯甲在城门口排成两行。仔细检查來往的旅人。
形势不妙啊。元封等人注意到。城门口检查的非常仔细。尤其注意年轻男子。必定仔细盘缠。若是虎口和右手中指有老茧的。一律拿下。因为这是当过兵的痕迹。
其实农民常年拿锄头也会虎口生老茧。但是本着宁可抓错也不放过的精神。官兵们还是将所有嫌疑人都扣下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这个险怕是不能冒啊。哪怕穿着锦衣卫的衣服也不行。此前已经在徐州府犯过案子了。如果官府的信息传递畅通的话。应该对锦衣卫打扮的人格外注意。
十几条汉子。还有十四个彪悍的和尚。这目标也太明显了。成群结队过潼关指定是不行的。分批化装过关也不妥。这些汉子都是能打的角色。又不是军统司里那些巧舌如簧的细作。这样走法。非让人抓住马脚不可。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旁边有人干咳一声道:“我还想赶回老家十八里堡呢。这下子怕是走不成了。”
声音很熟悉。还提到了十八里堡。元封不由得用眼睛的余光扫过去。同时暗暗握住了刀柄。一看。顿时笑了。原來是故人邓子明。
邓子明还在做着马帮的生意。不过现在是西凉户部转运司的人。专门负责从中原走私货物。他们和军统司走的不是一条线。所以偶然碰上也是正常。
好久沒见。邓子明看见这个锦衣卫长得像元封。也不敢贸然相认。只好旁敲侧击。结果一试才知道。果然是元封。
元封站起來笑道:“邓老板。别來无恙啊。”
邓子明也欣喜道:“大人一向可好。”
两人呵呵笑了几声。在一张桌子前坐下。元封问道:“怎么样。潼关好不好过。”
邓子明摇摇头:“不好过。我都在这困了三天了。”
“一点办法都沒有么。”元封有点着急。
“是啊。京里派人來了。盯着官兵们做事。我以前笼络的那几个军官也使不上劲。您也知道。我专门采购硫磺硝石。这玩意可是一等一的违禁品。哪怕塞钱都沒用。绝对不允许过潼关的。我都要愁死了。”
元封道:“货物不让过。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