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灞桥显祥瑞 - 武林帝国 - 骁骑校
身为朝廷命官。投降是很不体面的事情。更何况是向泥腿子们组成的起义军投降。更加有失身份。这不是官员们有什么气节。大周朝建国不过二十余年。气节尚未养成。真正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觉得这场民间起义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别看现在闹得欢。等朝廷大军一到。还不是灰飞烟灭的料。起义军沒有什么根基。凭着一腔义勇和朝廷斗。沒啥前途。官员们一个个精明的很。才不会把宝压在他们身上呢。
长安城乃是汉唐古都。西北第一重镇。城高墙厚。存粮甚多。虽然守兵不足。但反贼们一时半会也沒那么容易打进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所以大家选择了固守待援。
甘肃的兵。潼关的兵。只要他们赶到。里应外合前后夹击。何愁反贼不灰飞烟灭。
希望再次破灭。先是接到兰州方面的急报。说是西凉大举入侵。甘军自顾不暇。不能來援。官员们大惊失色。这个当口西凉突然出兵。很能说明问題。西凉大军的战斗力他们是知道的。去年兵临城下的余悸未消么。今年再來。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了。
看起來。这天下要乱啊。西凉大军再次东进的消息在长安城内不胫而走。商店米铺开始囤积粮食物资。Www。。com老百姓也开始排队抢购。府衙的捕快们拿着铁尺满街走。说是缉拿农民军的探子。更加给古都增添了一些恐怖色彩。一时间人心惶惶。竟然有末世來临的迹象。
有些机灵的官员开始向范良臣递辞呈了。范大人倒是爽快的很。大笔一挥放他们走人。可是这满陕西到处都是土匪。只有长安才是安全的。出城三十里就有反贼的游骑在活动。就算回家也难以保全啊。
又过了三天。长安东门。黄昏时分。眼看就要关城门了。守城士兵看见远远地一骑飞奔而來。奔到近前。才看到是个旗牌官。一身血污。Www。。com风尘仆仆。连马都沒下。高喊一声:“十万火急。灞桥战报。”便奔了进去。守军们面面相觑。灞桥位于长安城东二十五里。难道说反贼已经打到这么近的地方了。
总督衙门。一片惨淡愁容。最新的战报來了。结果比预想的还要糟糕。潼关军马和反贼大战一场。死伤上万。被俘不计其数。反贼军一部已经向东而去。估计是抢潼关去了。
这下可完了。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反贼扼住潼关。封死了中原援兵的來路。西边又面临西凉人的大举入侵。长安城虽然坚厚。也只是个乌龟壳而已。瓮中捉鳖。还能跑得了。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最后的精神支柱也垮了。大家开始正视投降这个问題。范总督是个明白人。召集陕西文武官员议事。让大家不要有顾虑。尽管开言。
会场上并沒有陕甘总监军海公公和安国郡王的身影。官员们心中便有了谱。只是碍于面子还不好意思提投降的事情。大家闷头喝茶。左顾右盼。
到底是读书人啊。都知道廉耻。可是陕甘总捕头王小尕就沒这么多顾虑了。他是粗人出身。虽然只有二十來岁。但已经是陕甘两省捕快的总头儿。黑道白道上混的都是风生水起。按说总捕不算官流。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但是鉴于他的本事。又曾经是当朝宰相的得力部下。所以还是参加了这个会议。
“各位老爷们。赶紧拿个章程出來啊。我是粗人不明白啥大道理。但也知道不能拿鸡蛋碰石头。和反贼硬拼。咱们肯定打不过。都是吃朝廷俸禄的。死了也就死了。人死鸟冲天。沒啥大不了的。可长安这些百姓可就遭殃了。所以我说。咱们就算想死也别拉着百姓们。愿意打。就拉出去和反贼开兵见仗。不愿意打。赶紧开城门投降了事。”
王小尕开了头。大家也都纷纷开言。沒有人提投降的事情。Www。。com也沒人提出去死拼的事情。大家只是喋喋不休的说。长安数十万百姓是无辜地。长安城有着许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若是毁于战火。对不起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子孙万代。
还是撕不开脸啊。王小尕摇摇头。刚要再次发言。忽然长安通判李琪说话了:“列为。下官有个建议。贼军势大。咱们不如暂且虚与伪蛇。假意投降他们。保存实力。等王师一到。再反戈一击。”
众人立刻都说好。可是假投降这件事风险太大。操作起來也比较有难度。谁能保证投降之后反贼不会大开杀戒。再说了。还有海公公和安国郡王在长安呆着呢。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要投降。肯定绕不过去他们俩。
提起海公公。大家都是一肚子的气。朝廷竟然派这样一个贪婪阴狠的阉人來执掌两省大权。看來这大周的天下。气数也差不多了。
不过现在还需忍耐。且看总督大人如何定夺。范总督从谏如流。决定派人出城和农民军接洽。等消息到了。再做下一步安排。
登陆一起看中文网。 支持正版阅读。支持《武林帝国》
次日。消息传來。起义军大头领元封亲口许诺。所有降官留任。俸禄增加三成。兵进长安。秋毫无犯。
大家一听。欢欣鼓舞。使者同时还带來一个消息。这伙反贼并非乌合之众。而是有着明确政治目标的正规军。那位叫做元封的大头领。其实是前朝皇帝的遗孤。正儿八经的太子爷。他们打的旗号是反周复汉。军容整齐。战斗力强悍。远非省军可以比拟。
既然是前朝太子。那投降起來心理负担就小多了。俺们这不是投降。是反正。是投奔光明。官员们的心结终于解开。前途又是光明一片了。至于这位所谓的太子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沒人追究。
可是既然要投降。就得拿个投名状出來。不然怎么显示诚意呢。于是大家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放到了安国郡王和海公公身上……
谁來做这件事情呢。官员们虽然已经打定主意投降。也不愿意沾血。毕竟还有变数。若是将來周军再打回來也好有个退路。
好在有人愿意干这个屠夫的差事。陕甘总捕王小尕领着一队捕快径直去了安国王府。半个时辰后。一身血污的王小尕回來了。手里拎着两颗血淋淋的脑袋。一颗是安国郡王张承太的。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一颗是陕甘总监军海公公的。血肉模糊的大家也不敢看。只是抱怨他为什么不捉活的。王小尕一撇嘴:“想抓活的。你们自己去啊。”
两颗人头装在锦盒里送了过去。对方很是满意。双方约定在灞桥会面。陕甘总督范良臣率领陕甘文武。正式归顺汉军。
大周天佑二十四年深秋的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长安城东门大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开了出來。直奔二十五里外的灞桥而去。
灞桥横在灞水之上。也算是长安的一处名胜了。选择这里作为受降地点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这里地势开阔。适合进行大规模的仪式。
红旗猎猎。军威森严。灞桥东侧。整整一万汉军肃然排列。三千骑兵。七千步兵。庞大的军阵。枪如林。人如墙。这么多的人。竟然鸦雀无声。只有偶尔的马嘶和呜呜的风声。
一杆五丈高的大纛迎风飘扬。上面绣着一个硕大的“汉”字。离得老远就能看见。从长安城出來的这些人。心惊胆战惴惴不安。看到如此森严的军队。都禁不住大吃一惊。
这是造反的农民们。分明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上万人马都能排的这么整齐。肯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官员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即便不懂行伍。也略知道些道理。和这样的军队作战。沒有胜利的可能。
他们却不知道。此时元封麾下的军队。已经整合了原先编练的陕西新军。这些当兵的光练队列了。排队自然严整。他们吃谁的粮听谁的话。长官让干啥就干啥。绝不胡思乱想。是最纯粹的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