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红烧海肠子的由来 - 民间历史故事选集(二) - 六九中文

红烧海肠子的由来 - 民间历史故事选集(二) - 六九中文

“鲁菜”中有一道名菜叫“红烧海肠子”,这道菜的主要原料叫“海肠子”,是福山海滩特有的腔肠动物。见其外状,真是奇丑无比,酷似硕大的蚯蚓,比蚯蚓还粗笨;可是烹调成菜,却奇鲜无比。那味道醇厚凝重,大有萦绕口中永世不绝的气势。到烟台、福山,不吃海肠子等于没来过。

关于海肠子,有这样一个传说。

当初福山人到北京开饭店,还没形成“福山帮”,只是单枪匹马的。在天子脚下闯世界很不容易,“同行是冤家”,那竞争也十分激烈。

在王府井大街上――那时的王府井也远没有现在繁华。并排开着两家饭馆。一家是福山人开的,姓卢,就是后来名震京都的饭业大老板卢姓的先人;另一家是当地人开的,姓王。两家的资本差不多,铺面也差不多。都是掌柜的亲自下灶,亲自端菜,兼有经理和伙计的身份,与厨师、“堂头”关系都很好――因为两家都雇的本乡本土的人。人们就简称“福山馆”和“大名馆”。

起初,两家的生意都差不多,可渐渐的,“福山馆”越来越兴隆了,而“大名馆”却每况愈下。许多老主顾走到“大名馆”门口,脚步也不停就迳向“福山馆”走去。“福山馆”应接不暇,他们宁肯等上半天,也不肯光顾冷冷清清的“大名馆”。“大名馆”的掌柜的受不了啦!亲自光顾“福山馆”,一尝人家端上来的菜,味道确实鲜美,自家的确实不行。

王老板宴请卢老板,称兄道弟:“兄弟有幸在一条街上跟卢老板共同为众人掌勺,赚点‘灶余’养家糊口,现在小店生意十分不景气,因为买卖都让卢兄争去了。俗话说,有饭大家吃,兄弟现在只好向卢老板讨教了。”

别忘了,卢老板是福山人。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卢老板哪敢得罪王老板?立即笑脸相迎:“王老板言重了。有什么话,尽管吩咐!”

“没别的,我想送个伙计给你,让他到贵店去学点手艺,就算我沾了你的光。”

这“光”是可以随便沾的吗?谁不知道开饭店的要买卖兴隆一靠价廉,二靠物美。现在他在人家的地盘上做买卖,价廉比不了人家,因为成本贵嘛;物美全靠手艺好,现在,人家要堂而皇之来“偷”手艺了。

但卢老板不敢不答应,人家在当地有多少“哥们”!他只能“哑巴吃黄连”,连连点头。

王老板选择了一名十分精明干练的伙计,外号叫做“一见会”的张明来到了福山馆。张明真的绝顶聪明,无论什么事都是一见就会。到了福山馆,却变得十分虚心,他简直是一点一滴地刻意模仿,无论是刀口,还是火候,甚至炒勺翻弄的次数、高度,掌勺的姿势、角度,都模仿得分毫不差。炒出来的菜,谁都分辨不出来是出自谁的手。

王老板十分得意,张明的手艺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