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狼群战术(下)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 澹宁居士
克雷格・纳尔逊子爵想了想,又补充道:“另外,再派遣五十支侦察小队,每队五人,乘坐巡逻艇分布到舰队周围五公里处,用防雾灯与我们随时保持联系。”
副官约翰・笛福沉吟片刻,斟酌着用词说道:“长官,经过刚才的变故,只怕侦察小队没有那么容易派出去。我们不得不说服那些士兵,您知道的,……”
克雷格・纳尔逊子爵不等副官约翰・笛福说完,不耐烦地挥挥手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你要明白,我,你,还有他们,我们都是军人,军人是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你明白么?我这么做是有理由的,我给你半个小时的时间,必须把侦察小队派出去,我很担心会有变故发生。”
副官约翰・笛福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满腹心事地传令去了。
……
然而,副官约翰・笛福刚刚走出舰桥的门没有两步,就跌跌撞撞地跑回来了,由于步子过大,他一下子摔在了地上。
克雷格・纳尔逊子爵皱了皱眉头,说道:“我不止一次和你说过,你这样遇事慌乱、沉不住气,如何带兵打仗?将领阵脚一乱,士兵士兵军心动摇。”
然而,还没等克雷格・纳尔逊子爵话音落地,副官约翰・笛福就打断了他,指着舰桥外面,结结巴巴的说道:“长……长官,不……不好了”。
克雷格・纳尔逊子爵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心开始“砰砰”乱跳,但是他不愿意部下面前透露出哪怕一点儿恐慌,他一把拉起副官约翰・笛福,大步向外走去。
……
只见“t”字阵型左侧的迷雾中暗影憧憧,一团团铅灰色的暗影正在向舰队所在的方位驶来,朦胧中看不清数目。
克雷格・纳尔逊子爵几乎可以肯定,这是清军的舰队无疑。让他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他清楚地了解清军水师的实力,他知道他们配备的只是几十艘老旧的木质炮舰,这些木质炮舰上面搭载的红衣大炮无论从威力还是射程上都不可与自己的皇家海军同日而语。
基于以上判断,克雷格・纳尔逊子爵倒也并未慌乱,他沉着地对副官约翰・笛福说道:“传令下去,‘t’字尾的五十艘炮舰四十五门伊丽莎白滑膛炮齐射,距离800,方向25,位于‘t’字头左翼的五十艘炮舰转向45,四十五门伊丽莎白滑膛炮齐射,距离550,方向65。记住,务必要形成弹幕,不得放过一艘敌舰,绝不能允许它们靠近。”
……
丁汝昌站在两江水师旗舰“无畏号”战列舰上,右手平举,伸出拇指对着正前方的英军舰队的不停地移动。这本来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常用的简易定位方法,可以在没有专业测距仪器的情况下,快速确定移动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以便设定射击诸元。丁汝昌在福州船政局下属的船政学堂进修过五年,那里的很多外籍教员都是英国皇家海军的退役军官,因此这种简易定位方法,他运用得非常熟练。
“无畏号”战列舰是福州船政局下属的马尾船厂刚刚赶制出来的,以“无畏号”战列舰为代表的这批铁甲战舰基本是仿照普鲁士海军最新列装的“菲特烈二世号”战列舰建成的,船体长95米、宽15米、吃水5米、排水量2500吨,左舷和右舷分别装备了三十门克虏伯大炮,呈上中下三层分布。它们虽然在船体规模和火炮数量上都与以“皇家方舟号”和“皇家礼炮号”为代表的英国炮舰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其在动力系统上远远却优于英国炮舰,因而机动性和灵活性都胜过一筹。此外,虽然克虏伯大炮在威力和射程上都略逊于伊丽莎白滑膛炮,但是铁甲战舰本身在机动性和灵活性上的优势可以弥补这一劣势,使铁甲战舰可以与英国炮舰打个平手。因此,对于打赢这场仗,丁汝昌自信满满。…,
丁汝昌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早年曾经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在英王陈玉成的亲信程学启手下,跟随其守卫太平天国的重地――安庆。咸丰十一年(1861年),程学启眼见太平天国被清军步步紧逼,势力范围渐渐缩小,经济形势更是每况愈下,便率众向曾国藩的弟弟、署理浙江按察使曾国荃投降,丁汝昌也随之参加湘军,并协助其曾国荃、程学启攻克安庆,从此成为了湘军的一员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