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鹬蚌相争(中)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 澹宁居士
张继点点头,说道:“恭亲王爷所言极是。此次远征俄国,我们之所以能够获胜所,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运气。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率领最为精锐的十万重装骑兵进犯我大清,国内防守空虚,而瓦伦丁·迪米特元帅、大卫·杜夫和察罕·帖木儿元帅又貌合神离,不能精诚团结,我才能借助时间差将他们各个击破。至于最终击败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一方面是因为尤里·弗洛斯基枢密使指挥失当,强令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向我军发起进攻,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战术运用得当,通过一字长蛇阵和空城计有效地消耗了他们的有生力量。但是,我确实无法保证下次还能取得这样的战绩。”
奕转过身来,点点头道:“是啊,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俄国这个国家,贪婪暴戾,侵略成性,素无诚信可言,历史上和我大清屡有摩擦,是颇为现实的威胁。此外,俄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他们那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那两千多万人口孕育着巨大的战争潜力,这些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就会变成巨大的战争能量。不可否认经过这一场战争,俄国已经元气大伤。但是,俄国国内也仍然尚存八十多万正规军,地区武装和民兵也有五十多万,其现有的战争能量仍然不容小觑。我们大清的东北、正北和西北三面与俄国接壤,边境上又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俄国骑兵可以毫不费力地穿过蒙古草原,兵锋直指北京城下。我们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啊。现在正是‘新政’推行的关键阶段,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家的财政非常紧张,不可能将资金主要投向国防领域,更不可能拿出大笔的钱去组建一支大规模的常备骑兵去防守那漫长的边境线,也不可能像历朝历代一样去修筑那毫无用处的长城。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来彻底解决俄国的威胁。松涛,对这个问题,你若是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听听,我们群策群力,一起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