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势如水火(中)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 澹宁居士
张继点点头,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等皇上旨意一下,立即命令九门提督将军关闭九门,封锁京城,随时准备迎击赶来的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通州大营。同时命令顺天府尹王乾一率领顺天府衙役进驻六部衙门和其他在京衙门,防止消息外泄。随后,迫使太后下旨接受赴承德避暑山庄‘荣养’,不再过问政事的安排,并罢免塔克世和毕力哈的职务。至于醇亲王奕谨和善扑营,就只能由恭亲王爷亲自出面加以安抚了,相信凭借王爷的威信,应该能够镇得住他们,使他们保持中立。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再由皇上下旨派员接管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通州大营,打开九门,严令他们各自回归防区。”
奕双眉紧锁,低头沉思着,良久才说道:“这确实是一步险棋,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首先,我没有说服皇上的把握,皇上支持我们推行‘新政’的动机很单纯,就是‘皇权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这十二个字。我们自推行‘新政’以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在几次对外战争中都获得了胜利,还基本废除了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来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外,由于经济的发展,国内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是,皇上也很清楚,当‘新政’推行到最后阶段,势必面临着‘仿行宪政’问题。虽然皇上也知道‘君主立宪’和‘虚君共和’是世界大势。但是,恐怕皇上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仿行宪政’,他不愿意让列祖列宗的万年基业毁于自己手上,从而背上万事的骂名。其次,我们也没有掌握掌握京畿地区的防务指挥权的把握,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力和顺天府的衙役毕竟数量有限,一旦抵挡不住善扑营、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通州大营的内外夹击,我们就全军覆没了。此外,一旦醇亲王奕谨率领善扑营挟持皇上,我们就只有投降这一条路了。你不妨说说第二条路。”
张继说道:“第二条路是中策,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结果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第一种方式是,在皇上龙驭归天之后,您登基自立,再将太后软禁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新政’一直被推行下去。”
奕断然道:“这种方式绝不可行。咸丰十一年(1861年),主少国疑,百官拥戴,我尚且没有登基自立。倘若现在选择登基自立,置名节于何地?又如何见容于天下?百年之后,也无颜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了。”
张继长叹道:“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帝王将相能否流芳百世不在于其上台的方式道德与否。唐宗宋祖都是万世流芳的明君。但是,他们上台的方式一个是杀兄逼父,一个是叛主自立。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史家和后人对他们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