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军事政变(上)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 澹宁居士
亚历山大二世沉声道:“安德烈·普多夫金上校,你立即安排人马,突出重围,带我的手谕前去传令。首先,前往保罗要塞,命令驻扎在那里的近卫二军火速驰援,消灭保卫冬宫的叛乱军队,生擒尼古拉·罗曼诺夫。其次,前往列宾要塞,命令驻扎在那里的近卫三军火速进驻巴库要塞,控制驻扎在那里的近卫一军骑兵师。一旦对方稍有异动,可以全数歼灭。最后,前往喀琅施塔得基地,命令驻扎在那里的波罗的海舰队火速出动,控制彼得罗夫斯克火车站,封锁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阻止罗曼诺夫骑兵师和伊凡骑兵师北上,严防他们与叛乱军队会合。一旦对方企图进入圣彼得堡境内,可以全数歼灭。”
听到亚历山大二世的这番命令,安德烈·普多夫金上校突然“哇”地哭了起来,他哽咽地喊道:“陛下,保罗要塞、列宾要塞和巴库要塞方面刚刚传来消息,近卫二军也参与了叛乱,他们正在全力进攻列宾要塞,近卫三军仓促迎敌,已经损失过半。近卫一军骑兵师也离开了巴库要塞,刚刚进驻彼得罗夫斯克火车站,已经控制了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喀琅施塔得基地方面没有消息,因为波罗的海舰队一直联系不上。”
安德烈·普多夫金上校的这番话相当于宣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死刑。他很清楚,近卫一军、近卫二军和近卫三军是俄国的“御林军”,也是圣彼得堡卫戍区的全部军事力量。现在,近卫一军和近卫二军都参加了叛乱,近卫三军虽然仍站在自己这一边,毕竟寡不敌众,又是仓促应战,恐怕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指望波罗的海舰队本来就是远水不解近渴。更何况,波罗的海舰队是否仍站在自己这一边还是个未知数呢。算来算去,只有守卫冬宫的这区区数百名龙骑兵是自己手中可以使用的武装力量了。但是,龙骑兵本来就是侍从性质的准军事力量,缺乏重武器,人数上又处于绝对劣势,指望靠他们翻盘无异于痴人说梦。
良久,亚历山大二世才无力地喊道:“康斯坦丁·列文宰相在哪儿?”
御座大厅依旧是那样的安静,但是,却没有人回应亚历山大二世的问题。
亚历山大二世怒吼道:“快去找到康斯坦丁·列文宰相,通知他,我任命他为全权代表,去和叛乱军队对话。让他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同意立即停火、放下武器、回到驻地,我一定既往不咎。至于尼古拉·罗曼诺夫,只要他肯悬崖勒马,我也可以不予追究。”
这时,舞池中一个贵族打扮的中年男子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不久前,我看到康斯坦丁·列文宰相快步走出御座大厅了。我以为他有紧急公务要处理,就没有在意。”
……
这下子,亚历山大二世彻底绝望了。他终于明白,康斯坦丁·列文也背叛了自己,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是预谋已久的,不仅尼古拉·罗曼诺夫,就连康斯坦丁·列文也是主谋之一。没想到,自己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换来的却是众叛亲离、身败名裂。
亚历山大二世只感到天地都在旋转,周围的景物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喉咙里发出丝丝的血腥味儿。他紧紧抓住身旁的栏杆,想要防止自己晕倒。然而,他终于两腿一软,瘫坐在了地上。
张继赶忙上前几步,将亚历山大二世扶起来,搀到了御座上。
此时的张继同样心乱如麻,焦虑不已。事实上,自从穿越回清朝以来,张继也曾多次身处险境,或者是在朝堂上面对群起攻之的政敌,或者是在沙场上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或者是在火车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刺客。然而,他却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但是,张继并不将其归结为运气使然。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屡屡化险为夷,是因为自己身后始终站着奕、曾国藩这样的坚实后盾,“护**”、“卫**”这样的虎贲之师,秦谋、代善这样的得力助手。但是,这次不同了,自己身处俄国境内,奕和曾国藩所能发挥的影响力接近于零,“护**”、“卫**”更是远水不解近渴,虽然代善武艺高强,陈士楷、梁慕唐也都身手不凡,刘坤一、胡林翼、张树声、沈葆桢和德楞泰又都是武将出身,然而,联合使团的其他75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指望靠这8人的保护突出重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想要全身而退就更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