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乱石穿空(下)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 澹宁居士
但是,这一切也只是说起来容易。在现在这种强弱逆转的形势下,中**队是不会给他安全撤退的机会的。他要想撤退到己方的势力范围,很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样的代价是他所承受不起的。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一天的血战与惨败,现在这残余的四万重装骑兵士气大挫,已经被吓破了胆。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贸然组织撤退,极有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的溃逃。到那时候,局面就更加不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了,而且损失也只会变得更大。话说回来,想要组织进攻又谈何容易,这个看似简单的一字长蛇阵就很难攻破。退一步讲,即便能够攻破这个一字长蛇阵,天知道前面还有多少陷阱正等着自己往里撞呢,他实在是冒不起这样的风险了。
如此复杂的形势使得一向以刚强果决著称的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也犹豫起来,因为他实在是负担不起任何意外了。
……
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最终还是放弃了撤退到己方势力范围的想法,但是也放弃了立即进攻的想法。
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现在已经不指望翻盘了,他知道依靠自己现在的力量想要消灭这支中**队无异于痴人说梦。他接下来能做的就是在尽可能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拖延战斗时间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为将来的反败为胜创造条件。
现在,他只能在这条惟一的道路上走得尽可能好一点儿。他知道,现在,这残余的四万重装骑兵已经是自己乃至俄国最后的希望了,他们迫切需要休整,自己则必须为他们创造这个条件。
于是,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对自己的副官约瑟夫・贝利亚说道:“传令下去,全体官兵有序集结到伊凡镇去,在那里安营扎寨。今夜我们就在那里休整,明天再与敌军决战”,说罢,他压低声音吩咐道:“你安排几个可靠的人今夜出发,去向尤里・弗洛斯基枢密使报告战况,请求他给出指导意见并尽可能调兵增援。此外,向周边州郡政府发出协防通告,要求他们组织地区武装和民兵守卫好各自的防区,严防这支中**队流动作战并尽可能向我们提供帮助。”
副官约瑟夫・贝利亚显然被这个大胆的计划震惊到了,他大张着嘴,结结巴巴地说道:“元帅,伊凡镇虽然位于台地之上,但是距离敌军的大本营卓雅镇不过数公里之遥,扬斯卡河河谷滩浅流缓,基本上起不到什么防御效果。如果我们在伊凡镇安营扎寨岂不是将自己置之死地了么?此外,敌军的一字长蛇阵现在距离我们不过一公里,万一他们趁我们集结撤退之际掩杀过来,以我们现在的士气和战斗力,恐怕会被立即击败,而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溃逃,局势可就真的无法控制了,我们也再没有反败为胜的希望了。”
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认真地看着副官约瑟夫・贝利亚,赞许地点点头,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如果我能早一点儿发现你的军事才干,就可以早一点儿起用你了,或许,你还会帮助我避免这样严重的错误呢。很可惜,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这一点。你说的不错,在目前的形势下,伊凡镇确实没有安全性可言,它显然不是最好的选项。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它却是最现实的选项。你要知道,现在我们不能撤退,一方面如你所说,撤退极有可能演变为溃逃,那样局势就彻底失控了。另一方面,即便我们能够保证局势不失控,我们也不能保证敌人不会追击。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一旦撤退,近卫一军骑兵师、伊凡骑兵师和罗曼诺夫骑兵师就会名誉扫地,这些士兵和他们的家族就将永世不得翻身,这些代价是我们承担不起的。你还要知道,我们此时也无法选择进攻,因为我们已经完全不具备消灭这支中**队的实力了。我们现在能的做就仅仅是就地休整,在尽可能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拖延战斗时间的基础上尽可能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为将来的反败为胜创造条件。虽然在伊凡镇安营扎寨却是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但是总好过选择撤退或者进攻。中国的兵法中有一句话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选择在伊凡镇安营扎寨,官兵们就会觉得有生的希望,而与此同时,生的希望又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就会激发出他们的士气。此时此刻,士气对于我们而言,是最宝贵的。”
副官约瑟夫・贝利亚点点头,说道:“那就请您下令吧,今夜的防务如何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