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225章 虎踞龙盘(十二) - 明末大宗师 - 糖堆児

第225章 虎踞龙盘(十二) - 明末大宗师 - 糖堆児

按照洪承畴的吩咐,‘大天王’赶紧将自己知道的,一五一十全部向在场的众人讲了出来,“在那米脂县城北五里的地方有一山洞,传说元朝末年高庆起义时,曾在洞中屯兵。高庆骑的是一匹花马,人称花马高庆,所以后来米脂的人们就把这个洞叫花马洞……”

“李自成的兄长伏诛之日,他与李过和另外一个和尚逃窜,路过这处洞穴,外有官兵追赶,他们几个也被追的精疲力竭,于是就同他的侄儿李过和那个和尚,藏在洞中躲避官军的缉拿,机缘巧合他得到了高庆留下的一口宝剑,宝剑极其锋利,李贼经常佩在身上,并在剑柄上镌有‘花马剑’三字。”高杰有一答十,将李自成得剑的情形讲出。

孙传庭面向众将说道:“你们各位传令手下将士务要留心,凡死尸旁有花马剑者便是李贼本人。”

总兵官马科接口说道:“这口宝剑,末将也曾有耳闻,说那确是一口好剑。去年擒获一个逆贼,曾为李贼手下头目,据他说这口宝剑每遇不义之人就咔咔有声,跳出鞘外。这话虽不可信,但足见这剑在贼中颇为有名。”

孙传庭说:“你们不管谁得到此剑,一定要献给制台大人。”

洪承畴谦逊地笑着说:“迭次大捷,均赖孙大人指挥有方,亲冒锋镝。这口剑当然应该由孙大人留着,以志殊勋,昭示子孙,永为传家之宝。”

孙传庭满心高兴,不过他站起来时却没口说道:“门生不敢,不敢。”

“不过离开四川之前”,‘大天王’高杰又说,“小的听说李自成已经把这口剑交给手下的骁将张鼐使用,他自己用的是另一口宝剑。”

孙传庭忙问:“剑上有字么?”

“剑身上和剑鞘上都镌有‘龙泉’两个字。”

孙传庭向众将说:“你们记着,贼人的剑身和剑鞘上都镌有‘龙泉’两个字。”

大天王补充说:“这口剑虽不能说削铁如泥,也似花马剑一般锋利。因它比花马剑长了两寸,所以听说近来李自成格外喜欢用它。”

洪承畴又吩咐大大王把匪首李自成、李过叔侄以及高桂英、李过、刘宗敏、田见秀、高一功和刘方亮等人的相貌对大家说了一遍,然后点头说了一声:“下去吧。”大天王高杰磕了头,被洪承畴的中军带了出去。

大堂中的一位将军站起身来,插手施礼正要对洪承畴说话,众将就见洪承畴的中军亲将急匆匆地走进来,这员中军副将在洪承畴的耳边咕哝一了句,那位想要与督师说话的将军,清楚地听到中军的禀报:“……请大人赶快接旨。”

“又有圣旨到?”对于近日多次受到崇祯的旨意,洪承畴还是略感意外,他心中暗想一件事,“难道是京畿出现了不测……”

“是的,传旨的中官已经进了城门。”

“诸位随我快去迎旨!”洪承畴大声对堂内众将说道。

洪承畴说着已经从虎皮太师椅上站立起来,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就向外走。孙传庭、丁启睿率领着全体文武在他的背后紧紧跟随,此刻来不及更衣,大家只得边走边整衣冠。虽然大家都猜测这道圣旨一定与剿闯和勤王二事有关,但因为对这位年轻皇帝的狗脾气素来摸不着门,所以人们的心里都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有人惊疑自己会不会受到皇上的严责。

洪承畴刚刚率着众文武来到行辕大门外,前来宣召的中官太监就已经飞驰而到。按照通常惯例,皇帝的诏书先要交给内阁,有内阁众议后派官传旨即可,用不着由宫中司礼监直接派太监送来。

然而,大明朝的皇帝崇祯,却对自己的臣下一向多疑,纵然是对一向是忠心耿耿、勋劳素著的洪承畴和孙传庭,心里也不十分放心,所以他派了一名亲信太监捧诏前来,以便查看一下前方将士们是否肯三军用命与敌作战。

洪承畴偕众文武分两行跪在大门外,中官太监跳下马,从背上取下黄包袱,捧在手上,由行辕中间甬道昂然而入,他穿过仪门,走入大堂,站立在匆匆摆好的香案之前;洪承畴率领众文武在刘太监的身后跟了进来,他们在堂内重新跪下。

宣召的中官太监威严地大声向众人说道:“洪承畴、孙传庭听旨!其余文武官员尽皆退下!”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