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人心难测(下) - 乾隆秘史 - 楚曰
颜辛过了会儿便与竺扇去了景仁宫,熹妃见着竺扇便笑道:“本宫听说皇上欲在六月十五封你作娴贵人,皇上到底是钟爱你,都还没册封便提前又晋了位分,本宫想你是弘历宫里的人,便自请皇后说这册封的事宜便让本宫来负责了,你觉着可好?”
竺扇心想前几日便同雍正说撤了册封,为何熹妃如今又问起册封一事,便疑惑道:“只是娘娘,皇上早几日便已同奴婢说欲撤了册封旨意,如今竺扇便又是自由身,便无需娘娘再为此事*心了!奴婢前几日便同皇上说了,皇上说不会勉强奴婢,便撤了原前的旨意,”熹妃一听这话便慌张了些又难堪十分,便说道:“噢!原是如此,那本宫便又省了不少事儿了,”熹妃说着话便端了杯茶张望着抿了口后说道:“对了,你认为巧雁这人如何?”
竺扇觉着奇怪,心想巧雁毕竟是自家宫里人,左右也得好生说些好话,便说道:“巧雁性情安静,待人宽厚,宫中四爷的起居多数是要她照顾的,是个极好的人。”
熹妃这又问道:“那你觉着巧雁与弘历关系如何?”竺扇越听越觉着蹊跷,心想熹妃好端端的突然提起巧雁做什么?又问起巧雁与弘历一事,便想着莫不是知了弘历与自己的事,现下便正要打探自己的意志,竺扇心想熹妃行事端庄,必定是喜欢端庄懂事之人。竺扇思虑了好一会儿后说道:“巧雁自在圆明园时便事事照料四爷生活,如今奴婢侍奉四爷若有不周到处还得请教巧雁来。”
熹妃起初本对裕嫔所说之话有些疑虑,如今听竺扇说巧雁与弘历关系甚密便知竺扇定是明了巧雁一事,心想竺扇或是与年妃勾结,必是不能让她误了弘历,便笑道:“弘历现在是该要人来好生照顾,本宫觉着巧雁便不错,你同她朝夕相处,觉着如何?”
竺扇以为熹妃本该是要商量她与弘历之事,如今却成了巧雁,这时虽是慌张伤心,但到底不得失了分寸,便也只得笑道:“娘娘想来已是有了想法,问与不问奴婢又有什么干系呢?巧雁与四爷性子也都合得来,于奴婢来说,只要主子开心便是万福了。”
熹妃听了这话又问道:“本宫听说你服侍弘历前原是先帝的使唤丫头,先帝见你乖巧伶俐便派去做了弘历的侍女,如今也算有一个年头了弘历的脾性想来你也琢磨的透彻十分了,你可知弘历的心思?”
竺扇思虑了一下,见着颜辛冷冷的笑却越发慎得慌,然自身并不知弘历究竟属意于谁,心想一吻终是不敌有情,熹妃既已这般问了,那便真正的是认定了巧雁,欲哭却又不敢落泪,只得眼角夹泪道:“四爷的心思做奴婢怎敢揣测,若当真要寻个,那便定是巧雁了,娘娘不是也是这般以为吗?”
熹妃看着竺扇泪眼朦胧便知是说了虚话,只怕再问下去恐要漏了破绽便说道:“本宫也是如此认为。对了,听说你原前侍奉过先帝,想来入宫该有一段日子了吧?”竺扇答道:“回娘娘,奴婢十岁便入宫,如今入宫侍奉已有五年了,”熹妃笑道:“那如今可是十五了,之前侍奉先帝的婢女皆都领了金钱回家,如今想来你五年未回家,可是想家了?对了,听说你家在镇江,只是不知你家中有谁?为何年仅十岁便入了宫?”
竺扇父亲原是镇江知府,因早年受错被贬宁古塔,只恨夫妇二人在宁古塔不到一年便双双殉命,当时只剩竺扇及其兄长留在苏州祖屋。当年竺扇尚不足十岁,而兄长几度考取功名不成,只得卖了祖产,几经周转致使家中钱粮已尽。兄长为了维持生计便在镇江做起了布料生意,只因竺扇是罪臣之女,年仅十岁的她便只能隐姓埋名以寻常人家身份入宫作了宫女,竺扇从小便受到良好教养,入宫后更是得先帝爱重便留在了身边,后来弘历得先帝厚爱便将竺扇赐了弘历。
竺扇从未将自己的身世告知旁人,就连弘历都不知这事儿,只怕是惹得一身的麻烦,到时便恐有杀身之祸,如今熹妃这般问起,竺扇便只能编些由头答道:“回娘娘,奴婢原名周珊,只因奴婢父母早亡,家中只剩兄长与奴婢二人,家中常年贫困,又因父母皆亡,奴婢便只能进宫来维持家用。”
熹妃听此便感慨道:“可怜的孩子!如今五年时光已逝,本宫深知思家痛苦,宫中女婢入宫年满五年便可回家,况且你原是先帝身边的人。况本宫觉着你乖巧,甚是喜欢,这样吧,本宫便赏你一百银两,让你回镇江与兄长好生过日子,可好?”
竺扇因十分想念兄长,思家情切,而又想起弘历与巧雁已然成了注定,自身必是强求不得,在这宫中看着伤心倒不如回家来得舒坦。熹妃见竺扇犹豫万分便说道:“本宫这次是唐突了些,你先且回宫想想,过几日想通了再来告诉本宫也不迟。”
竺扇觉着事情突然,心想着还是回去思虑周全了再来便点了头回宫去了,而熹妃在竺扇走后便与颜辛说道:“颜辛,你说本宫这样做是不是太狠了些?若这竺扇当真是真心待弘历,那本宫岂不是错乱了一段好姻缘了?”
颜辛蹙眉说道:“娘娘为四阿哥打算自是没错,纵是冤枉了她,可到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再说娘娘至少留了其性命,没能严惩*问,还给了她那么多恩赐,她该是感激娘娘都来不及呢!”
熹妃听了这话便舒心不少,笑了笑起身说道:“那倒也是,呵呵。对了,那你说巧雁怎么办?她毕竟与弘历...”颜辛一听这话便说道:“虽说如此,可她到底是个下贱的奴婢,再者四阿哥的年岁还不急着娶福晋,而巧雁若是作了四阿哥的福晋必定要惹人非议。然奴婢倒有一法子,巧雁虽是做不成福晋,做一个侍妾服侍四爷左右倒也是可行的,再说如此也可省了年妃抓住此事不放,到时再费心周全不如如今便成全了她。”
熹妃听了话会心一笑,说道:“这样也好,既是这样也得等竺扇走了再做打算,如今皇上不再注意她便是最好的时机。”